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与维护

2016-04-14 10:31林春梅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促进影响因素

林春梅

[摘 要]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职业压力、学校氛围、社会要求、自身能力等。从整体上来看,不同年级段、不同性别、班主任与非班主任教师的健康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了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应承担其相应的责任,为教师“减负”,排解教师的负面情绪。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促进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各个方面的潜力能够得到正常的发挥,能够适应与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健康主要是指精神状态正常,心理素质好。教师的心理健康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拥有健康完整的人格;与其他社会个体的关系和谐;具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教师是社会文化的传承者。自古以来,教师的角色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还教给人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一个人心理健康,对事物及周围环境都能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和判断,对其提高工作效率有积极的作用。

二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学习有很大帮助。教师拥有良好的心态,师生关系相对就会轻松和谐,这种和谐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日常接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格的形成。

三是有助于提高教师在工作、生活中的幸福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就会多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凡事积极乐观面对,容易产生幸福感。

二、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业压力

过大的工作压力使得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今教师的工作时间不光是白天正常的上班时间,下班后回到家还要继续工作。特别是高年级的教师,面临着各种考试以及升学的压力,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学校氛围

学校的管理是否科学,能否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教师心理状态的发展非常重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让人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而拥有相对轻松愉快的心情。相反,如果同事之间常有矛盾,就会对教师的工作及生活带来许多烦恼。长时间处于这种紧张氛围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使教师在各种评比检查过程中一直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

(三)社会要求

时代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改变,人们对待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来自各界对教师的高要求,把教师定义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形象,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现在家长对老师要求高、挑剔多、意见大,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四)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的人格特征、工作能力、成长经历、个人修养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等因素都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三、教师队伍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通过研究以往相关文献,总体来看,中小学教师与全国普通成人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这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有关,超负荷的工作量造成造成教师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一)不同年级段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与全国常模相比,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中发现:中学任课教师要比小学任课教师心理状况差。这可能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第一,由于受到升学率、优秀率的影响,中学教师比小学教师压力更大;第二,中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相对小学生而言中学生的教育难度更大,这也就使得教师承受更大的压力。以初、高中教师为实验组,通过对不同经济状况及不同地域的教师进行抽样检测,发现这两个因素对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并不大。

(二)不同性别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以女教师为实验组,男教师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相对来说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男教师。这可能受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大部分女性天生就比男性心理承受能力差,比男性更敏感、更偏执;二是女教师相对于男教师来说承受了较多照顾家庭尤其是照顾小孩的责任。现在提倡男女平等,部分男性也承担了一些做家务的责任,但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照顾家庭的重担还是落在女性身上。

(三)班主任与非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担任班主任职务和不担任班主任职务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基本接近,没有显著差异。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虽然承受了来自班级管理的压力,比如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分析学生的综合成绩,协调与维护好与各任课教师的关系,但由于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威慑力大,在教学组织上更容易进行。另外,学校在奖励、评定方面也会优先考虑担任班主任的教师。

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为了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寻求积极有效的措施。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两方面考虑。

(一)主观方面

即从教师自身寻求解决的途径。首先,教师要时常反省,正确认识自我。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大体上倾向于两个方向:有些是过于看重自己的优点,而忽略自己的缺点,表现为太过自信;有些则相反,对自己的缺点一直耿耿于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为人小心谨慎,姿态谦卑,表现为太过自卑。正视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才能突破自我,获得成功。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时刻反省自己,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其次,多角度看待问题,培养广阔的胸襟。教师在工作中常常遇到苦恼的问题,这时候不妨换个方式思考问题。可以从校领导、学生以及家长等角度来看待问题,换位思考,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再次,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合理排解工作带来的压力。人们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的时候,往往心情愉悦,忘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二)客观方面

1.教育行政部门

不仅学生要“减负”,教师也应该“减负”。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保护教师的合法权利,减少对教师一些不必要的考核,为教师减负。组织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及时为教师解决心理问题。

2.学校

学校在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科学管理,为教师创造公平、民主、和谐的学校环境,营造良好的校风校貌。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并且能够使之心情愉悦。二是为教师提高更多互相交流及学习的机会。通过同行间的交流能够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教师的工作与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三是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排解教师的负面情绪。

3.社会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教师看成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却忘记了教师也是普通人,需要来自社会的关心与帮助。教师需要的帮助既有物质方面的帮助也有精神方面的帮助。当教师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时,社会的各种有效帮助与关心对教师尤为重要。降低对教师的过高期望,明确培养人才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家庭、社会、学生自身都有责任。明白这一点,才不会给教师带来“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参考文献

[1]薛晶玉,王铁石.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J].辽宁师专学报,2001,(3).

[2]周燕霞.当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胡卫平,马玉玺,焦丽英,汪华英.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63-66.

责任编辑 张淑光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促进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