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高职“双师型+”师资建设

2016-04-14 10:31王宏艳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

王宏艳

[摘 要] 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互联网将推动新旧产业加快融合或者跨界发展,催生大量的“互联网+”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新趋势,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在原先“双师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专业”,从而成为“双师型+”教师,以适应经济社会变化、推进高职院校发展、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需要。为此,有关方面要做好政策引导,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高职教师要自觉投入。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双师型+”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必然会推动新旧产业加快融合或者跨界发展、催生大量的“互联网+”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经济社会的新变化、新趋势,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在原先“双师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专业”,着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推进高职院校长远发展,促进高职学生更好地就业和创业。

一、“双师型+”的基本内涵

所谓“双师型+”,是一个基于“互联网+”基础之上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概念。不仅涉及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内容的改进,还涉及教育专业、课程的调整。不仅仅是一个增加的过程,也是一个删减的程序。总之,要通过“双师型+”,使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变化,更加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更加适应高职学生的就业和创业。

(一)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指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教育摒弃一些不适合当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变化、高职院校发展、高职学生需求的过时观念,从而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

一个时期以来,高职院校培养毕业生的定位与结果,多是“蓝领”,也就是培养为企业打工的技术人才,是打工者,是受雇者。所以在教学中更多地强调与企业对接,校企合作的目的也是从企业实践中取得工作经验,以更好地到企业就业。从高职院校的职能来说,这方向是正确的,但还远远不够的。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做出了重要部署,强调“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2015年10月份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创新”为首位的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前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创业是在创新基础上的大胆前行,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正是创新和创业的黄金时期。在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作为给经济社会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不应该仅仅是培养工人、培养雇员的问题,还要培养自主创业的“老板”,从事自由职业的“老总”。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在培养什么样的高职毕业生等观念上,要根据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以符合新时代、新大势的高职教育观念来指导高职教育。

(二)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无疑是与教育目标相关联的。教学内容要随着教育目标的改变而变化,随着教育目标的多样化而改进、增加教育内容。

在“双师型”教师时期,强调的是高职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也就是说,高职教师的教育内容,一是理论知识,二是实践经验。其目的是,有效地培养人才的职业素质,防止学生纸上谈兵、眼高手低,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缩短上岗适应期,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

在“双师型”教师基础这上提出的“三师型”教师时期,强调的是高职教师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之外,还需要根据学生情况与社会实际进行就业指导。其教育内容,也就是包含了以上三个方面。其目的是让高职学生不但能理论联系实际,而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企业,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笔者所提出的“双师型+”,其内涵比“三师型”更加丰富,对高职教师的教学内容自然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至少从创业教育的角度说,高职教师除了“三师型”之外,还要加一项内容就是“创业导师”。在这一概念之下,“双师型+”的高职教师,就要把创新教育引入教学之中。让高职毕业生不仅会“打工”,还会创业;不仅会当“工人”,还会当“老板”“老总”。教育内容自然也就变得丰富了。基于就业的“打工”“工人”,更多的是做事能力、动手能力、执行能力,听“老总”的话,干好老板安排的活;而基于创业的“老板”“老总”,更多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指挥能力、管理能力。

(三)教育专业+

在“互联网+”的条件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将不断地出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同时老产业、老业态也与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处于融合发展之中。作为高职教育,就要根据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经济发展的变化,灵活地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高校通过开发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因为深刻领会到新常态与专业的之间的关系,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对此提出了三个“新”,即在建立“新”职教基础上,推出“新”专业,设立“新”课题。建立“新”职教,就是学校中、微观层面的教学创新必须与阶段性的政策、导向高度结合起来,融入自身办学理念和思路,形成一个指导教学创新的思想脉络;推出“新”专业,就是在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制造、“一带一路”等大背景下,新商业模式和新业态不断出现,要紧密对接浙江七大万亿产业、金华五大千亿产业,深入思考专业培养目标的新定位、专业建设的新突破和培养方式的新探索;设立“新”课程,就是课程内容深深扎根在行业企业岗位的需求之上,紧紧把握技术、设备、工艺、管理、市场等新变化,完善课程的职业要素和实践要素,推行分层分类的选择性教育,用多样化的形式和手段来强化教学设计。

二、“双师型+”的时代要求

提出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并不是无事生非,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互联网+”条件下,经济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高职院校要在新形势下科学发展,高职学生要在新常态下有效就业和创业,这就必然对新时期的高职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一)是经济社会变化的需要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为了顺应“互联网+”世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我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作用,2015年7月,国务院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提出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我国“互联网+”行动总体目标是,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意见》明确了11项重点行动。分别是“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绿色生态;“互联网+”人工智能。这些重点行动,每一项行动都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涉及老行业的转型升级,也涉及新兴业态的培育。既包含着老职业的新操作,也包含了新职业的新创业。

而作为培养与产业、职业密切相关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其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专业,自然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要在原先“双师型”的基础之上,优化为“双师型+”。

(二)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办好高职学校、办好高职教育,实现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大力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力、发展力。

在过去一个时期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的总方针、总目标、总要求。我国于1995年在《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中第一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通知》在“申请试点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的基本条件”第三条中指出:“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1/3以上的‘双师型’教师。”

虽然“双师型”师资在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要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基础上着力建设“三师型”教师队伍,成为理论界与教学中积极探讨的课题。当然,其概念上有着一些区别。如王炳大说的“三师型”是教师+工程师+技师,随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层次的提升,教师业务素质趋向三元结构,即教学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才。严波认为:“三师型”教师是指同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工程技术人员(或技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三证一体”化教师。王贵军、冯克江认为,“三师型”教师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教育教学技能、专业实践指导技能和职业指导技能的专业教师,是“理论讲师+实践技师+职业导师”。

高职院校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全体学生作为基本职责,把握大势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势”是什么?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说,这“势”就是互联网浩浩荡荡的发展之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互联网正在或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改变着我们的产业,改变着我们的企业,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高职教育就必须因这个“势”而谋、应这个“势”而动、顺这个“势”而为。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应该拥有一支顺应“互联网+”的师资队伍,自然,光在“双师”上加一个职业指导师而成为“三师”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更多的内容,形成“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三)是高职学生就业的需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该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决定把《高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价试点》列为省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的跟踪调查。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浙江省教育评估院连续多年开展全省高校本专科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

从浙江省教育评估院2014年发布的《2013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和2016年发布的《2014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包括高职在内的高校毕业生中,毕业后职业发展呈多样化趋势(见表1),其中自主创业、从事自由职业的毕业生虽说占比不高,但呈增长趋势,且高职院校高于本科院校(见表2、表3)。

调查报告表明,浙江高校毕业生都强调,大学时期的学习经历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2013届和2014届从事自由职业的毕业生中,分别有29.43%和31.60%的人在校期间非常多或较多地从事与当前工作相关的实践活动,还分别有25.46%和30.06%的毕业生表示当前从事的自由职业工作是在校期间所参加的实践活动的延续。

虽说这只是浙江高校毕业生的一些调查数据,但也显示了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多样化,而要满足高职毕业生的这些需求,无疑是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双师型+”的要求。

三、“双师型+”的实现路径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方针政策的积极引导,需要高职院校的大力推进,也需要高职教师观念上、行为上的自觉跟进。

(一)政策引导

正确而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无疑是对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力推动和有效保障。

可以说,就当前的国家和地方政策来说,并不缺乏相关方面的政策引导。

如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以教育部为牵头部门的工作共两项,一是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各类学校聘请互联网领域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加强“互联网+”领域实验教学。二是鼓励联合培养培训。实施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鼓励校企、院企合作办学,推进“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高校要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定期考核、淘汰制度。”“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

2015年8月份,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强调: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启动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建设省、校两级平台,开展创业导师培训。建设创业导师数据库,实现创业导师教学资源共享,开展创业导师与创业学生对接活动,并将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和创业项目等计入教师考核相应工作量。

虽说在这些“意见”中,都没明确所说的“高校”包含了“高职院校”,如浙江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发文对象是“各普通高校”,但作为高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教师,只要事关高职学生的培养,只要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就要对号入座、当仁不让、主动对接,自觉接受这些“意见”的引导。

(二)院校推进

面对“互联网+”大潮,高职院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推进,要营造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要建立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展示才能的专业课题体系,要健全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制度保障。

创新创业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例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自觉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向全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协作会申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单位。经专家评审和协作会主席团综合评定,全国共评选出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22所,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单位12所。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从全国1300多所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院校。基地建设将于2016年1月正式启动,为期两年,协作会将在建设周期内,按照教育部要求,对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中期检查和评估验收,对验收通过的院校授予“国家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称号。这样的基地建设,无疑会给该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平台,为与其他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交流提供方便,从而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相继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学院、国际商贸园、金义网络经济学院和金湖创客汇等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培育了一批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勇于创新和服务社会的“大学生创客”。为了给该校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优惠和智慧支持,指明方向和增添信心,该校把一些成功创业的校友聘为创业导师,并让师生分享他们的创业经验,为同学们答疑解惑。该校还联络市场监管部门在学校建立创客服务全程通站点,为“创客”们提供从注册登记到商标注册培育、企业年报公示、信用信息管理、食品药品安全、消费投诉处置和管理制度规范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教学相长。学校为学生们的创业提供了各种平台,也为学校的教师教学提供了教材和案例,推动教师的“双师型+”不断创新与丰富。

(三)自身努力

在新常态下,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想使自己尽快地成为“双师型+”教师,就要顺应“互联网+”大潮,自觉接受政策引导和学校推动,自觉地走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路上。

在“互联网+”大势下,如果无动于衷,自然会落后于时代,被社会边缘化,甚至“自行消失”;如果怨天尤人,自然是无济于事、于事无补;如果畏难而退,自然会形成本领恐慌,从而惶惶不可终日。正确的途径,唯有迎接挑战、迎难而上,自觉地接受政策的“引导”,积极参加“培训”“轮训”“研修”,从而不断地丰富“双师型+”中的“+”的内容,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地符合“互联网+”的大潮,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加地适应于对学生的指导、辅导。

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接受学校的安排到“上级”“校外”学习、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学习之外,作为高职院校,有着独特的优势资源,如可以向聘任的校外导师学习,他们的理论知识不一定很扎实,理论水平不一定很高,但他们的实践经验无疑是丰富的,总结他们的经验,肯定能为我所用。可以向本校毕业的学生学习,作为高职院校,无疑会有不少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就业、创业上有着不少成功的经验,乃至失败的教训,这些都能成为高职教师成就“双师型+”的有效营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EB/OL].中国政府网首页>政策>政府信息公开专栏,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EB/OL].中国政府网首页>政策>政府信息公开专栏,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3]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教职〔1995〕15号)[EB/OL].法律教育网>法规中心>行政法类>教育>成人教育>正文,http://class.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7/2006/3/wa97882042131213600212840-0.htm.

[4]王炳大.职业教育为可持续发展“解码”[EB/OL].新华网http://education.news.cn/2007-10/18/content_6902098.htm.

[5]严波.“三师型”教师:高职教师素质“双师”化的发展与超越[J].教育理论研究,2010,(1).

[6]王贵军,冯克江.高职高专“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2,(22).

[7]以多元就业为抓手 力促就业质量提升——我省2013届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跟踪[N].浙江教育报,2015-07-03(4).

[8]更关注创新创业·更强调能力素养——我省2014届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呈现新趋势[N].浙江教育报2016-01-08(4).

[9]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EB/OL]. 浙江省教育厅网站首页(文件导读)高等教育 http://www.zjedu.gov.cn/news/144098633313254525.html.

责任编辑 蓝光喜

猜你喜欢
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