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带项目走班制教学”研究

2016-04-14 10:31张慧忠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高中

张慧忠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指引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从总体上看,当前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依旧注重灌输记忆,轻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和生成,课堂基本上是教师独唱的课堂,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带项目走班制教学”就是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它撷取“项目教学”和“走班制教学”两者的长处,能较好地克服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顺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践证明,“带项目走班制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带项目走班制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充满了真、善、美,学生在获得社会常识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人文熏陶,促进精神成长。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有其特殊性。许多学生觉得学习内容比较“高”“远”“空”,与个人生活联系不紧密,不实用。学生们通常比较重视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的学习,轻视政史科目,导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需求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将教学内容纳入到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中去,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悟到思想政治课对其今后的发展以及自身生命活动的意义,进而使个体经验与生命活动对接,生成教学意义,实现教学价值。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进行创新,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配套改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带项目走班制教学”,就是顺应这一要求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尝试。

一、“带项目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范式

“带项目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来源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做中教,做中学”的“项目教学”和以分层教学为特点的由学生自己选择上课内容、任课老师、上课地点的“走班制教学”。“带项目走班制教学”打破了学科、班级甚至年级限制,具有教学时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学空间从教室向校园甚至校外拓展的特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处理教学项目的全过程,并在体验这一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体会学习的乐趣。

(一)“带项目走班制教学”的含义

1.“项目教学”的基本含义

“项目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实施项目来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分类,按照不同性质和类别,整合成一个一个的教学单元。每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交由学生,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沟通探讨、分析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引领的作用。“项目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的主人,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问题。

2.“走班制教学”的渊源

“走班制教学”起源于美国。美国一些学校遵照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理性看待学生客观存在的学习兴趣和条件的差异,打破班级壁垒,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每门课程的不同能力,选择走进不同程度的班级学习。我国新课程改革以后,一些学校引进了“走班制教学”。它固定教室与教师,学生依据自身的学习条件,打破原行政班,走进新组成的学科教学班。不同的教学班的作业和考试的难易程度不同,能较好地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带项目走班制教学”的含义

“带项目走班制教学”是“项目教学”和 “走班制教学”在高中阶段的有机结合。它在行政教学班的基础上组建“项目教学班”,坚持从学生、学校的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着力思考、探索建构“带项目走班制教学”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二)“带项目走班制教学”的理论依据和价值取向

1.“带项目走班制教学”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借助于学习资料,通过同化或顺应,丰富学生认知结构内的信息或改变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主动取舍获得的,而不是被动灌输得到的。

(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个体都拥有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和存在智能等9种智能。

(3)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看来,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社会这个大学校学习,通过观察、交流,通过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生活原所有的”和“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4)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英国赖丁和雷纳在《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一书中认为,人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是存在明显的个性的,并介绍了一种简单而有效地测评儿童和成人的认知风格工具——认知风格分析系统。

2.“带项目走班制教学”的价值取向

(1)以人为本是教学的精髓与主线。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带项目走班制教学”目标的确立,不只是着眼于知识与技能,更重视过程与方法,突出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建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依据社会发展对高中教育的要求,关注当下的升学需要,更关注学生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2)发现、建构是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在推崇“带项目走班制教学”的教师们看来,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发现与建构的途径来使各种知识真正为自己所体验与掌握,并在以后完成类似项目任务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巩固。 “带项目走班制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实践化教学过程,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利用各种工具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伙伴相互协助,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发现与建构的途径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建构。

(3)坚持团队协作精神。不仅要求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需要团队协作,还要求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带项目走班制教学”实践是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大事,它不是个人行为,必须以团队进行,要有齐心协力、团队合作精神,要体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二、“带项目走班制教学”有利于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

在高中课程设置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不可缺少的文化基础课,相较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自身学科的特殊性。

1.课程特点: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既有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政治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也有实用性很强的法律常识等内容。前者是来源于实践却又高于实践,与学生息息相关又不完全触手可及,后者是学生随时面临并且要掌握和应用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项目任务,分层次组织学生进入角色,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将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充分体悟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特点。

2.教学目标:知识性和思想性相并立。高中思想政治课将马克思主义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法律常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成单纯的知识性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还有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也有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强大的德育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注重人文精神和主体意识的树立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生活能力的锻炼,塑造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者。

3.教学策略:养成性和开放性相统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必须具备养成性,无论是培养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问题的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思想道德意识,都不能单纯依靠说教,需要学生不断的锻炼和养成。同时,思想政治是高中课程当中涵盖范围最广的学科之一,从国际形势到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从历史到当代现实,都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资源。因此,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应该多开设选修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选择机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和项目任务选择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生活逻辑的引导,将生活、学习和实践中的教育资源与课本知识相融合,引发学生思维动机和思想政治课学习动力。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经验世界相对接,促进学生将来自开放社会的个性化经验与思想政治课知识进行顺应和同化,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

(二)现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内容上,重知识轻能力与觉悟。许多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忽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更忽视思想政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促进作用和未来生活的指导作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分章节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理想主义的简单化处理。在一定意义上讲对知识进行了归类,便于教师整理和学生记忆,但这分化了知识体系,其结果往往会使学生只重视对概念、原理的识记,而忽视了理解,更不会去运用和检验,也不能自主探究和生成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把课本知识当成当然的结论,认为只需让学生通过考试,而忽视了探究和检验,僵化了知识,出现了三种偏向:(1)碎片化偏向,即将系统知识分割成条条块块,使各部分之间联系缺失;(2)分散化偏向,即把原本应该前后相连的过程简单地划分成一个个的阶段来进行;(3)同一化偏向,即对事物发展的广阔背景进行取舍隔离,而忽视考虑具体条件。

2.在教学方法上,重讲授轻协作与体验。教师“重教不重学”,只注重“教什么”,而忽视学生“需要什么”,喜欢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转,不愿意激发学生的思维,害怕被学生的问题纠缠。许多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通常采用讲授法,一讲到底,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基本上没有学生的体验与生成,更没有同学之间协作互助。结果老师费力、学生讨厌,教学效果不佳。

3.在教学资源上,重书本轻课外与社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一个学期一本书,一个星期一两节课,教师照本宣科,教师教授书本,学生学习书本,考试也考书本。这种教学方法脱离了社会生活,也脱离了现行学生的生存状态。

(三)“带项目走班制教学”是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尝试

自2014年开始进行“带项目走班制”教学改革试点以来,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参与的热情度以及学习效果来看,“带项目走班制教学”是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有益尝试。

1.能凸显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和优势。“带项目走班制教学”结合了“走班制教学”和“项目教学”的优势,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创设一个真实的或是类似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互相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现实生活的主题之中,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带项目走班制教学”打破教材原有的章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知识,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会现实作为自己的强大支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思想政治课的束缚,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和开放性的特点。

2.能克服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由经济、政治、历史、哲学、美学等内容组成,各块内容互相独立又有机联系。“带项目走班制教学”赋予了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满堂灌和忽视学生主体性的问题,让学生有选择地学,在做中学,让教师在做中教,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生成新知识的同时又能注意各种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那些理论知识对社会进步和自己成长成才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能顺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高中教学改革强调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学生生成性获取知识、个性化训练技能、体验式培养素质。“带项目走班制教学”正是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个人兴趣进行分层教学,同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项目任务的形式,立足学生现实生活需要创设情境和任务,使科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学习任务和生活任务、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结合;不仅如此,“带项目走班制教学”还特别强调学生间的相互协作,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带项目走班制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践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带项目走班制教学”构成

1.课程

高中思想政治课隶属于文化基础课,兼有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性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上求全求精、要求过高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教材处理上没有必要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内容和进度进行教学,而应该根据实际大胆取舍,在学生完成具体项目任务过程中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与技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例如,在完成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调查报告的任务中,让学生在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基层民主的运作状况的同时,了解中国基层民主自治的历史发展、现实和与之相关的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上网查资料、走访调查、阅读书报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探究、生成、检验这方面知识。

2.活动

高中注重于学生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育理念应该贯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情境

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教师帮助创设一个理想的环境,支持学生收集信息、制定方案、小组合作、沟通交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结果

学生在完成项目、完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包括沟通能力和研究能力等。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带项目走班制教学”的实施程序

1.创设情境,确定项目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一个科学的、能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项目任务,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它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项目性质,为学生创设良好情景,确定项目任务。项目任务要切合学生实际,有一定难度,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完成,让学生有成就感。确定项目后,学生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试上课程,第二个星期正式选课,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或指导老师,避免了选课的盲目性,让学生“乐于学,主动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成立小组,走班教学

选课结束后,根据实际选课的学生人数,打乱班级建制,进行分组教学,每个项目上课人数控制在10~15人,以2~3组为宜,以保证项目的高效性。每个大的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3.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学生要进行课前预习,依据项目要求,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并试着研究学习问题,记录疑惑之处,围绕学习目标,制定可行方案。方案要确保小组成员人人参与。

4.小组合作,分步实施

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中尝试解决问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自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案,并最终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学生自主发现新的问题或由老师提出新的研究问题,作为下一步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和内容。

5.点拨引导,过程检查

在 “带项目走班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适时讲解,及时解答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的疑难不解之处,使学习过程得以顺利推进;教师还要统揽全局,关注检查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情况,提示各小组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6.考核评价,拓展升华

在评价上,指导老师分别对每个小组的各个子项目进行考核打分,每个子项目都占一定分值,最后以总分作为小组学期或学年的总成绩。激励机制上,同一项目的各小组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要引领提升,一个项目学习结束之后,要及时归纳分析,要与整个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涯联系起来,激发兴趣,让学生满腔热忱地投入下一个项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EB/OL]. http://www.pep.com.cn / rjqk / sjtx / sxzz / pg2004_3z3 / 201101 / t20110106_1006355.htm.

[2]曹亦豪.基于“项目”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110-111.

[3][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9-10.

[4]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7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EB/OL].http://www.jxjyzy.com / ResourceHtml / 2008 / 12 / 10 / 751265.html.

责任编辑 蓝光喜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高中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