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莉
每每到了9月份开学,体育老师的第一项教学内容必然是广播操。有幸成为一名高中的体育教师,我自然也担负起了高一新生广播操的教学任务。
高中阶段是学生逐步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而且,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容易产生焦虑孤独感,而青春期的发育,使他们更关注外貌形象,情感上也更容易引起激荡。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这些特点,周全考虑每一个环节。
《第九套广播体操》发布于2011年的全民健身日,它由八节徒手体操组成,总长4分45秒,在保持传统广播体操特点的同时,突出了“健康、快乐、时代”的风格,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普适性、健身性、针对性、时代性和前瞻性等特点。整套广播体操在动作上较简单,但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不讲究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对体育课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改变教学模式。
一、积极引导,端正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好的态度决定了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学习之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很有必要的。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具备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的能力,对于事物的好坏能够自行判断。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表明《第九套广播体操》对高中生身心发展的作用:这套操在保持传统广播体操特点的同时,引入了武术、踢毽、游泳、保龄球及现代舞等时尚运动的基本动作,对锻炼者产生中等强度的运动刺激,对提高机体各关节的灵敏性、增强大肌肉群力量、促进循环系统、改善呼吸系统和精神传导系统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再者,提醒学生后期我们将进行广播体操比赛,以参加广播体操比赛的要求来规范每个动作,并且,强调学好广播体操是对于班集体的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以此来引导学生学好广播体操。
二、精巧构思,把握细节
《第九套广播体操》的动作结构相对而言不是太复杂的,但是简单的动作做到动作到位、整齐划一却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能够花心思构思,抓住动作的细节。学习广播体操不仅要学好上、下肢的动作,还要求能将上下肢协调配合起来,这对大多数男生来说是有点难度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分解教学法,先学习下肢动作,每拍定型,体验动作到位时的感觉,等下肢动作连贯后,再学习上肢动作,强调要领,反复练习,最后将上下肢动作组合起来练习。这种由分解到完整、由慢节奏到快节奏的练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更细致地体会动作感觉,加深动作印象,牢记动作要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多次示范,提升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精讲多练是学生学好技术的关键,而教师的示范动作一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体育教师要努力做到:
(1)准确示范。准确的示范动作可以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表现出广播操的动作美感,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练习得娴熟、准确、动作到位、有力度,力求在课堂示范中不出任何差错,树立教师的威信。
(2)灵活示范。在广播操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示范形式,如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镜面示范等,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动作的节奏、幅度、位置如何,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针对性示范。动作的示范要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明确要示范什么、该怎样示范。示范动作的层次要清楚,重点要突出,以便学生有目的、更透彻地进行观察和思考。
四、不吝表扬,婉转纠错
学生踏入高中的校门,新环境、新集体、新教师……面对崭新的一切,他们的内心充斥着紧张和孤独,周围如林的高手,可能会使他们倍感压力,甚至自我怀疑。而体育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身心健康,使学生能够暂时放下文化课的压力,尽情地感受户外的美好。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的主导者,更要注意学生心理、情感上的这些变化,不吝啬每一句夸赞的话语,不错过每一个给予表扬的机会,即便遇到不得不纠正错误的时候,也要想方设法地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再委婉地进行纠错。这样的话,即使学生在文化课、在适应环境方面心理上有些受挫,而在体育课上能够得到表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鼓励,这何尝不是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慰藉。
《第九套广播体操》的教学已经告一段落,看着学生们考核的情况,我终于舒了一口气。这是我与学生们的初次接触,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密切地关注我的一言一行,认真对待每一节广播操;从他们的眼神中,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好奇和想要了解我的渴望。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想要了解、需要学习的事物有太多太多,就用《离骚》中的一句经典来勉励自己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高中部体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