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君
参加2014年湖南省“未来教育家”(小学)高端研修班,我们经历了跳出教育看教育、回到原点看教育、回归教育看教育三个阶段。在这三个研修阶段中,我们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考察了自然博物馆、中关村第一小学等实践基地,进行了班级沙龙活动,敬请导师进行了课题研究的指导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研修活动,我们犹如洗涤了一遍心灵,心中似清泉涌动,双眸被清泉擦亮。这样的培训让我们回归教育的本质来看教育,有利于我们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一、回到教育看教育,当好学校引路人
我们在研修中不断回归教育的本质来思考教育,我们聚焦学校文化品格的建设与学校特色的形成,重点研讨了作为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怎样来思考把一所学校建成优质学校、建成有特色的学校,怎样用文化来涵养学校的老师与学生,怎样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如张新平教授针对优质学校建设,谈到了三个点:
一是做什么样的教育?
他认为当前我国存在四种教育样态:塑造教育、竞争教育、诊治教育、优势教育。塑造教育突出了教育者的作用,认为学校就是一个改造机构,按照成人的思维去改造我们的学生;竞争教育认为受教育者是能动的,一个人为中心,把别人当对手,一种适者生存的教学理念;诊治教育认为学生是有毛病的,作为老师就是来为学生治病的,认为教育就是对症下药;而优势教育要求发挥学生优势、亮点、闪光点、长处,并且认为优势是内在的,关键是我们教师如何把内在的优势发挥出来。他的观点就是要做优势教育。
二是办什么样的学校?
他认为要办优质学校。首先要彰显学校的优势、教师的优势、学生的优势,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其次要坚持两个原则:底层生成与集群机制。他认为创新均来自底层。集群机制强调的是带着大家一起跑,构建一个利益共同体。再次,把握三个关键词:合作、质量、民主。最后,把握四个维度:高支持性外部环境、卓越的课程教学、充满活力的内部管理、生成性的学校观念。
三是做什么样的领导?
张教授的观点是做优质学校创建中的欣赏性领导者,要求校长有欣赏之眼和欣赏之能。
从张教授的观点中,我明白校长要做一个真正的欣赏者,不断发现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的优势,把优势无限制地放大,让我们的老师、学生、家长均能看到自己的优势,然后不断利用优势发展自我,建立自信。同时校长还要给老师、家长、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不断去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我实践的幸福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优势教育,引领教师走上教育的幸福之路,为学生创造他们喜爱的学校生活,为孩子们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其实也是尽可能发挥教师、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无限制地扩大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各位教授的讲座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教育又一次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引领我们不断思考教育的现状,不断分析教育的本质,不断分析自身的不足,重新审视自我,不断提升领导力,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领路人与方向标。
二、创建学校文化特色,形成教育思想
我们研修的落脚点就是要建设学校文化,形成教育思想。通过聆听专家讲座与实践考察,我明白了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校长,要把学校办成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抓好文化建设。文化是学校的精气神,一所学校有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自然而然教师、学生都会形成特质,一所学校因此而科学、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育人、文化化人。
1. 做好学校文化发展状况的分析
作为校长,一定要分析清楚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明白学校发展的需求,找准学校发展的路径,明确学校发展的目标,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学校的发展方式。如何分析呢?首先要采取自下而上的形式进行,让所有老师和学生、家长均参与进来,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惑。其次找专家进行诊断。有了专家的引领,我们就能找准学校发展方向,能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最后,校长自身要作出分析,不仅要了解学校的状况,更要了解自身的状况。分析时,要从学校的制度、教师的状态、学生的状态、家长的状态、行政管理团队的状态、学校课程建设、学校的课堂教学、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的硬件条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通过分析梳理出学校的整体状况和具体的优势、劣势。
2. 做好体系策划
体系策划分为两个层面:精神层面与实践层面的策划。精神层面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校训、办学目标、学校精神五个方面进行策划。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实施的幸福教育就是从“幸福”两个字来思考的:我们的办学宗旨是幸福育人、育幸福人;办学理念是为师生的终身幸福导航;培养目标就是培养谈吐好语言、书写好汉字、健康好体魄、养成好习惯、培养好特长、健全好人格的幸福人;校训就是自律、健康、合作、创新;办学目标就是办一所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学校精神就是像竹子一样高洁,像桃花一样美丽。当然,我校做的这个还很粗糙,因为只是我们自己的想法,没有专家的指导与引领。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专家请进校园,为学校已有的文化特色把脉问诊,然后再进行梳理,形成我校有理有据的文化特色。
实践层面的策划我们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学生文化、教师文化、课堂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当然这需要顶层设计,但更需要底层生成。这些实践层面的文化策划,要做得特别具体详细,操作性要特别强,还要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一个整体规划。
如我校要建立幸福教师文化,就必须提出幸福教师培养目标,然后按照目标付诸行动,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进行打造。我校的幸福教师培养目标为:会微笑的教师、会宽容的教师、会健康的教师、有思想的教师、有追求的教师、有研究的教师。为了达成这一系列的目标,我们设立五个部门为教师服务:教学部门、教研部门、人事部门、工会、资源服务部门,这五个部门分别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与身心健康水平。教学部门负责教师常规工作水平的提升;教研部门负责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人事部门设立的学术委员会负责教师评价,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感受教师的职业价值;工会负责调试教师的身心健康;资源服务部门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与负担,为老师提供各种资源,各种资源共同享用,减少了教师许多重复的工作量,让他们花大把的时间来进行自己的教学思考与创新。
3. 把握学校文化实施的原则
在学校文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实施原则,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强制推行,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老师们主动参与其中。我们要把握的原则有三条:
把握价值引领原则。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引导教师做有价值的事情,为孩子的发展做有价值的教育。我们的老师现在往往感受不到教师职业的价值认同感,他们每天重复同一件事,所以他们烦、繁、彷,以致出现职业的倦怠。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价值力的引导,为孩子们的成长做有意义的教育。
把握人文教育的原则。我们要做有温度的教育,要做有品质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情感、关注人文。让我们的教育有生命力,让我们的文化起到化人的作用。
把握任务导向的原则。通过任务驱动,在做事中求发展。如果没有具体的任务,空喊口号是没用的,这样不利于事情的落实,不利于任务的完成,不利于学校的发展。
总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实施的视角,从文化滋养、任务驱动、特色发展三个视角来考虑,做我们应该做的事,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把我们不必要做的事剔除出,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学生、学校发展得更好。
三、关注教育本真,思考人的发展
在研修中,我们进入到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何真正思考人的发展。其实作为一个校长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而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的发展。原来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深入地研究过人的发展规律,一直站在道德的角度来关注学生的发展,把一些学生心理问题也看作了道德的问题,结果好心办了许多错事。
从Andreas Schleicher(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教授的讲座中,我们明白了21世纪的教育亟须改革,怎样改,一定要与当前形势紧密相连。在信息化时代,作为教师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要站在21世纪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教育。作为21世纪的教师,我们要认清孩子学习的三个层面:知识、技能、性格。我们要有效地将三者融合起来,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技能,涵养他们的品格。在21世纪,有三项技能对于个体的生活非常重要: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工具。那么我们一定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这些技能,同时关注性格的形成,这样我们培养的孩子才具有国际的视野、未来的视野。
如班建武教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学生是什么:一是学生是一种心理的存在;二是学生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从这两个观点中,我明白了,道德是一种价值,有善恶之分,而心理是一种事实,只有真假之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用道德的观点去处理心理的问题,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同样道德的问题也不能用心理的观点来解释,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的行为贴上心理的标签。
同时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我们要掌握一个平行教育的原则,因为学生文化是学生行为合法化的依据。尽可能将教育主体由教师转为学生,让学生自治,让学生相互影响,同伴的影响力最大,同伴群体是儿童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因素。还有在班级管理中,所有的班级公约等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制订,构建班级文化特色。
当代学生文化心理的特点有:表里不一、变与不变的张力、酷与痛并存、问题与发展同在。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要考虑的教育问题就是读懂孩子,然后再行动,而在行动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考虑到孩子的精神需求,激发孩子内在的动机,让他自己有责任感、有感恩心、有向上追求的心态。
当走进中关村第三小学李红霞老师的幸福教室,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谛所在。通过聆听她的讲座、观看她的幸福教室,我感受到我们要想把教育做好,真的需要认真思考问题,认真对待教育,用心对待孩子,把自己赖进孩子的生命成长里,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自己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
总之,要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最关键的还是要回到教育的原点,思考人的发展,思考人的本质特性,然后再根据学校的实际建设好学校的文化,形成学校办学特色,让文化滋养人的发展,让文化弥漫整个校园,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