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浅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李玲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大胆设疑,创设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此外还应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本文主要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这一问题。
新课程理念;高中语文;构建新型课堂;创新
新课程理念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的局面,课堂上教师“主宰、一统天下”的时代已经过时。可以说构建的新课堂是充满爱意的,是富有情意的,是能够体现创意的课堂。新课改提出的语文观中有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就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得不思考,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在每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创新?从何创新入手?……这些都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在新课改进行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创新”教学的才华和胆识。
教师学会把微笑与幽默带入课堂。以亲切自然的教态,充满激情而又富于感染的语言吸引学生,使学生乐意听课。点燃创新的火花,焕发出课堂的活力。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受了很多的约束,诸如教本内容的约束,教学时间的约束,教学管理的约束,教学思路的约束,使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敢创新,千篇一律的机械的进行传统的教学或是这个教师传统教学课文的定式。
语文教师在构建新型课堂之时,要有自己创新教学的胆识,敢于突破,让学生发现学语文的乐趣。比如采用情景教学法,设计情景,创造环境,提出问题,讨论话题,制造悬念,引出结论,利用图片、数据、表格、投影、录音、电脑等多媒体以及形体语言等都是可以设计不同课题、课型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融入课文特定情境之中,由此引发学生自主地理解、体会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意蕴。
在教《雨巷》时,先出示与诗歌内容相应的图片,同时播放眼下学生耳熟的歌曲《丁香花》,要求学生从“我”“丁香姑娘”的角度,运用第一人称复述“我和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接着设问:我们为什么会感觉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呢?作者为什么选用丁香这个意象呢?你是否也曾忧伤地走过这样悠长、悠长而又寂寞的雨巷?……学生对诗中情感的体会、意象的把握超乎我预先的想象。
1.讲读课运作尝试 强化学生的课前预设,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好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质疑,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总结、点拨,鼓励创新。
讲读课:预习——质疑——讨论——点拔——创新
质疑案例:《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文字可引申出的诸多问题,这段文字:“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问题有:a、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议论方法?b、通过这种议论方法表现了怎样的观点?c、认真体会“寥寥”“其中”等词语的意思。d、认真体会“煤”“木材”“一小块”等词语的比喻义。e、作者设计这样一种类比论证方式有怎样的效果……
2.阅读课运作尝试 教师先“导”后“学”,“导”出问题、知识点,学生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品味成功,增强阅读信心,以读、写为主加强巩固训练,让学生学会在课文的空白处作旁批,写出自己对课文的鉴赏和评价,学会作摘要,抓关键词挖掘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师最后归纳总结。
阅读课:导——自学——练——结
3.文言文教学运作尝试 以“读”为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加强文意的理解,做好相关的字、词解释及翻译,以“说”、“背”、“练”为主,教师适时点评、总结。
文言文:读——译——说——背——练
读——析——练——评
4.综合学习课运作尝试 以开放性活动课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以体现探究精神,让学生展示与交流,体验分享的过程。
综合学习课:导读——探——导演——导评
预——说——议——交流——评
在教学中,尽量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引导学生读有所疑、读有所得、读有创造。激励学生认真倾听、反驳、反问,更正和补充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多问“为什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心智。
课堂创新教学,不是一个表演,而是一种观念,指导于教学时的一种习惯,何为创新,就是不拘一格,教学内容的不拘一格,课堂结构的不拘一格,师生互动的不拘一格,只要是适合学生思维和心灵的健康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拘一格。关于课堂结构,很多表演课做到了不拘一格,那么,试问,在平常教学中,教师教学是否不拘一格吗?很多公开课是一种纯表演,是让人说喜不说忧的课,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诸如地域性、人文性都各有新异,这不拘一格就是一种创新,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思想,不能为表演才想起讨论、探究合作、师生互动等。师道尊严,不是在思维定势上的一种尊重,这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再创造的灵活性,并不局限到某一点、某一课,是很多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创新的天地。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由于地域的不同,其学科创新的内涵不同,这是我国地方教育的特殊性,这是一种限制,但也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高中时代思维空间更自由,是培养想象力最佳时期。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是连在一起的,积极能动的想象是个性和创造实现的必要条件。
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训练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疑问,在读书时体会思想感情,在实践中学会观察与思考,在讨论时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做到主动质疑、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育过程中,鼓励教师因材施教,教有特色;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学有特长,逐步形成各具特点,风格独特的创造素质。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应以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教学活动的创造者。
四川省武胜县烈面中学校 63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