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2016-04-12 23:20加晓昕王文东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顶层设计课程设置

加晓昕,王文东

(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①播音主持专业课程建设研究
——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加晓昕,王文东

(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前各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仍在探索阶段,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探讨播音与主持艺术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的特色和目标.从课程建设方面进行反思——顶层设计:明确体与用的关系;课程设置:兼顾点与面的规划;教学质量:着眼质与量的统一;综合素质:注重内与外的结合.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专业;顶层设计;课程设置

0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幅员辽阔,南腔北调的现状蔚为壮观.普通话的推广不但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也有利经济的发展.1954年我国建立了北京广播学院,1963年开始招收三年制的播音专业的学生.文革十年,北广停止招生.1974年恢复招生,1977年招生四年制播音专业.现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更名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近年随着全球信息化,静态的播音开始转向动态的主持,这对增强我国的对外形象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而言,是一条必经的道路和必然的趋势.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对播音与主持提出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口号:“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浙江传媒率先进行了播音课程的改革,开设了即兴口语表达.即兴口语表达教材几经完善,基本较为规范.播音员主持人“基本上适应了广播电视事业的需要,完成了传播任务,做到了与广大受众‘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1]但现在播音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语言不规范、语法错误经常存在.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播音不仅仅是字正腔圆的语音的技术性训练,而应该是从句法到表达到文化修养的一个综合系统之上的语音的外化,语音的规范只是其形,语言功底和文化内涵才是其神.如果能做到神形兼备是上境,如果二者不能兼顾,神比形更为重要.央视曾使用了一大批语音并不大规范的撒贝宁、崔永元、敬一丹、白岩松、毕福剑、朱军……也正体现了这一精神内涵.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课程建设对人才培养还未达到社会需求.“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阵地,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根据社会需求深化教学改革,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综合性人才.但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2]我校播音主持专业建设走过了一条探索的路,2008级开始招收音乐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的本科生,2010年停招,2011年招收了第一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2015年正式迎来了第一批毕业生.从建院伊始,文化与传媒学院领导在进行顶层设计时,确立了专业建设的理念:文化厚重、传媒精彩.这无疑非常正确.文化与传媒学院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本科生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在万源电视台、渠县电视台、达州文广新局、达州气象局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建院时间短,是一个年轻的院系,生源素质不齐,在如何培养人才上仍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探索.

1顶层设计:明确体和用的关系

老子曾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当一个事物我们给予它名字时,我们就会忽略其根本的本质.如果我们简单地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认为只是口耳之学,那么我们就偏离了该专业的本质.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播音专业定义为纯粹的实践性的学科.如果说播音主持本身是用,那么文化修养就是体,就像金饭碗金勺子说的是其“用”,但本质还是金.播音员主持人不是简单的发声机器,而是由思想有修养有内涵的专家和杂家.而现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普通话较为标准,有的毕业生甚至普通话并不尽人意.其总体的文化修养明显,一些播音员主持人难以担任播音主持的重任,一些低级错误经常出现,无效话语偏多,主持人目光空洞,思想肤浅.这一切现状的产生都源于对体的忽略,对用的偏重,甚至对二者都忽略了.“言之无物、行之不远”,这虽然是对文章价值的评价标准,但道理是相通的.没有精神文化内涵,就会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中.任何艺术表达如果缺乏了思想和深度,是难以打动和说服听众的.缺乏文化作为支撑的文科专业,即便你的技巧已经十分纯熟,但表达起来就会生硬,甚至词不达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你的灶具无比现代,但家中没有足够粮食储备,也难做出一流美食.因此,“体”是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前提是基础夯实.

因此,学院建立之初,就提出来了“文化厚重、传媒精彩”的办学理念是卓越的.在此理念之下,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是当务之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招生时,明确要求学生的文化成绩达到文化生的本科成绩,武汉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学生在专业上线时,同时文化成绩必须达到当年一本分数线的90%.这无疑显示了对文化的重要.近年来,艺术生文化分数线的逐年上升也正体现了这一区属.由于大部分二本院校的播音专业是按照艺术学科收分,因此,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任务艰巨.这需要在课程设置中经过反复论证,兼顾“体”与“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课程设置:兼顾面与点的规划

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系统性和结构性,任何课程在系统中都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课程设置既要考虑课程的整体性,又要考虑单门课程的必要性.既要涵盖教育部规定的核心学科课程,也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地方特色的课程,更要体现出能力优化相关学科课程.当然这些课程的规划需要多方面考察,反复论证,从而合理规划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专业特点,将学科课程进行点的论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期达到实现培养目标人才的目的.

课程的设置是一个系统,现在大一开始是普通话语音及发声,大二开设的开始内部外部技巧表达,大三是广播文艺作品演播,大四是电视主持技巧等.由于大三开始实习,大四毕业论文写作.因此大三和大四的课程几乎流于形式,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较多的还是语音的声韵调,而关于语言运用的播音与主持涉及较少.这值得我们深思!由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学科新,课程设置尚在探索中.“现代广电传媒业的发展与竞争,必然对高素质创新人才提出需求.对于如何突破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播音主持教学改革,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和探索新的教学理念.”[3]文化与传媒学院曾经进行过很好的探索和尝试.我们是培养立足川东、面向四川、辐射全国的采编播一体化的实践性、复合型人才.因此学院三个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三个专业拉通打造,相互渗透一些核心课程,让学生成为传媒的通才,这确实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当然,任何改革都需要度,一旦失度,就会伤及专业本质.因此,对于特色课程设置,也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前期调研和考察,反复论证.

一些能力优化的课程,文学、美学、演讲与口才、形式逻辑等课程以及一些反应学科前沿或者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亦须认真对待、科学合理地适度设置.比如现代汉语课程,笔者做过一次调研和测试,给出了十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比如“请他来做讲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蛙吵一夜惹人烦.”、“明天星期二.”、……这类句子与经典的名词做主语宾语、动词形容词作谓语的句子不一样,但也是常用的现代汉语句式.但学生无一例外的判断为错误,这是非常可怕.因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的开设是非常必要的.当然现代汉语课程的开设与中文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开设,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并不相同,因此,在对学生讲授方式和难点重点上应该有所区别.汉语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是在语音、词汇、语义、语法、修辞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理论讲解.但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而言,授课目标重在应用,因此,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基本的语言语法基础和修辞运用上、注重对主持语言的分析和实践练习、重视课外的阅读的延伸.让语言能够真正实现准确表达、艺术表达、深刻表达.

由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年轻的专业,随着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媒介之间相互融合,播音主持艺术出现了很多新兴的特点,比如网络主播的出现,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相关教材很多并不成熟.因此,教材的建设和规划已经迫在眉睫.教材的建设应该体现学科本质和新兴特点,应该建立教材建设团队,淘汰一些陈旧的、过时的知识,加入一些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在所建设的教材,对知识进行优化和重组.学校应该加大对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建设成一批优质的专业教材.

3课堂教学:着眼量与质的统一

学生是培养的直接客体,学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乎教学质量的评价.大学应该培养具有一定业务能力,具有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的人格独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大学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除了知识的传递外,还承载着为中国的未来和现代化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1]第25届中国新闻奖参赛作品《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是在课题组听取广州、上海、北京、沈阳、武汉等近百堂人文社科类课程,在高校开了7场座谈会、整理了13万字笔记的基础上形成的.该文提出了我国的一些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缺乏理论认同、缺乏政治认同、缺乏情感认同.作为教学中的共性,值得我们去审视和反思.除此,我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与新兴专业面临一个共同的困境就是:师资队伍往往是由高校刚毕业的年轻教师组成,这些教师思维活跃,精力旺盛,但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和完美的效果.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团队打造是重要的手段.教师团队建设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让青年教师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教师也许业务能力不错,但态度不端,甚至认识有误,不愿意与学生分享.这些都是极其可怕的.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大部分是靠课堂教学完成的.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不仅要保证课程教学的知识量,还要保证课堂教学的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其次,加强青年教师日常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建立教学质量考评制度.避免青年教师急功近利,对课堂教学敷衍应付的情况发生.对青年教师舍得出资培养,把他们“送出去”,带着先进的学科知识和业务能力再回来上课.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对播音主持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开展集体备课,促进教学改革.为了对青年教师的授课起到现场指导作用,教研室内组织师徒结对子,根据不同的教师,安排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也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当然这些课重点不是来表现教师授课风采,而是培养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不是玩花架子、也不是走过场.有的教师让一堂课热热闹闹地过了,但学生究竟是否学会了独立的思考,是否掌握了知识要点,是否拥有了相关的能力……这值得我们去科学评判,给出合理的结论.我们学校成立了教学质量督评处,督评工作有声有色,这对一个拥有很多新兴专业的新建二本院校来说,作用无可替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由于语言语义多维和模糊性,我们对其理解也会失去其精确性.很多实践中得到的真知灼见,并没有及时在书本上表达出来.我国很多民间工艺是师徒手把手传授的.尤其对实践性非常强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引进业界专家是毋庸置疑的.聘请实践一线的业界专家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一条不可轻视的道路.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懂理论、能主持、善思辨、有文化的播音和主持专才及传媒通才.

4综合能力:注重内与外的结合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课程的设置应体现了这一目标.文化与传媒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中,对一些课程实行了3+2的课程模式,即三节实践课程+两节理论课.这也正体现了实践人才培养遵循“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课程设置理念.学院应加大实践实验室的建设,让实践课不流于空谈.同时还要加强课堂实践课程的训练,改革教学方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进行模拟主持、策划晚会、配音等,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学院还应该重视一些社团的建设,比如红烛剧社等,其主持任务就由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同学在承接.演讲协会的演讲比赛培训任务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负责……除了校内的的实践能力培养外,我们还应该注重校内外结合,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需求的社会人.李燕斌认为:从专业的角度来说,一个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提升的四种能力:语言表达、情感表达、沟通交流、策划编导.[5]“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兴衰”,[6]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关键.

广电传媒变化日新月异,市场需求也是瞬息万变.如何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堂教学不行,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但需要加大授课期间的实习考察,还要充分利用地方社会资源.只有实习才能让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验证,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并用社会效果来检验其实践的效果和能力的强弱.同时,学生在实践实习中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学习,真正体会到学无止境.除了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外,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人际协作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在真实的广播电视新闻传媒的环境中,提升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导向意识,提升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能力.

实习实践是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大学生一段必不可少的经历,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知识和能力,学到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社会知识,也会开阔眼界和视野,增长见识,为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颂.回眸播音主持30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1):113-116.

[2]孙韵 .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大家,2012(6):290-291.

[3]张继娅 .播音主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3):63-64.

[4]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N].辽宁日报,2014-11-13(01).

[5]李艳斌.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断提升的四种能力[J].现代交际,2009(8):76-77.

[6]王彦敏.广播新闻工作者的素质[J].青年记者,2011(20):11-12.

[责任编辑范藻]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Broadcaster and Host Major:A Case Study from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JIA Xiaoxin,WANG Wendong

(Culture and Medium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Dazhou Sichuan 635000,China)

Abstract:The broadcaster and host majors in the present colleges are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This paper takes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n instance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ways to achiev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of training talents from the major of broadcaster and host.As to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umenon and the application should be clearly defined.The course provis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of the single course and the whole.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should be integrated in teaching.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ior and exterior education improves the all-sound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broadcaster and host major; top design; course provision

收稿日期:①2015-12-20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校级一般课题“四川文理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研究”(2012R016Y)

作者简介:加晓昕(1974—),女,四川广元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16)02-0105-04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课程设置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广东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