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峰
(临泉县委党校,安徽临泉236400)
①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与心理干预策略探究
李存峰
(临泉县委党校,安徽临泉236400)
摘要: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易发和高发群体,网络成瘾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并从心理干预的角度,提出了锤炼意志品质,培养健全人格;认知行为疗法;行为干预疗法;团体心理辅导等几种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
关键词:网络成瘾;中学生;心理成因;心理干预
1中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与危害
1.1中学生网络成瘾的表现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是指个体在无成瘾物质条件下,过度使用、依赖、沉溺于网络而导致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种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症一般有网络聊天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和网络信息收集成瘾四种类型.[1]中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已不再是过去单纯地被认为的思想问题,而是一种心理障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教育课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包括家庭、教育机构、青少年组织等的高度关注.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有:对学习、交往和一般活动失去兴趣,沉溺与网络不能自拔,上网时间失控;成绩下降,与家人、同学的直接沟通交流非常少;当缩减和停止上网时会处于孤独、忧郁、痛苦、易怒等负性情绪状态,或有生物钟紊乱、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头晕乏力、坐卧不宁、精神运动性迟滞等症状表现,甚至有暴力倾向、吸烟饮酒、滥用药物以至自杀意念.
1.2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网络成瘾不但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而且对他们的身心、人格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大危害,具体表现为:
1.2.1影响学习成绩
网络成瘾的中学生由于花费过多的时间沉溺于网络,一方面会导致他们用于学习上的时间相应减少,必然影响学业成绩;另一方面会导致学习精力不足,而且由于网络内容与活动的新鲜性、趣味性、自愿性,会降低他们对相对枯燥乏味的学习的活性,致使对学习兴趣减退,没有心思,缺少毅力,注意力不集中,无心上课, 学习质量和成绩下降,继而会引发厌学、旷课、逃学等问题.
1.2.2损害生理健康
长时间、过度上网,会使中学生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外周神经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内分泌系统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异常增高,致使他们紧张、激动、精神亢奋.长时间如此,会导致体内神经递质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机体免疫能力严重下降,从而诱发紧张性头痛、神经衰弱、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神经官能症、躁郁症等种种疾病.而且过度上网还会加重他们眼部疲劳和腕、颈椎、腰椎劳损,引发近视,导致各种腕关节疾病、颈椎疼痛和腰背部伤痛.
1.2.3危害心理健康
网络成瘾严重中学生思维、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网络成瘾使中学生常以零碎的符号的机械式思维代替了现实世界中常人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体现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的思维,使思维活动变得单一抽象,长时间就造成想象力差,思维迟钝,肤浅、不灵活.网上言行具有的隐匿性特点,会放大实际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假、恶、丑的一面,使中学生在不觉中降低道德判断力,淡漠责任观念,使他们逐渐失去自我、难以有效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世界间的角色转换,造成心理错位,认知扭曲、情绪紊乱,能力下降,行为不能自制而失调等问题,导致进而导致人格的障碍,人格异化.长时间淹滞于虚拟环境中,中学生会使自己逐渐与社会隔离,与同学、朋辈和亲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大大减少,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抑郁水平和孤独水平升高,严重影响社会交往技能和社会生存技能的发展.
2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大致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包括成瘾个体的人际状况、人格特征、学业成绩、态度、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外因主要包括家庭结构、教育方式、校风学风、学业压力、社区文化、他人影响等,以及网络强大的优势及其诱惑性.[1]但从心理角度来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他们自身的个性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个体不成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之所以成为网瘾的易感和高发群体,这与他们青春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学生在生理发育上已逐渐或基本成熟,但他们心理成熟度不足,身心矛盾明显,他们虽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迫切需要与外界建立联系,渴望被人理解,获得尊重,但心理的闭锁性和开放性并存,加之社会性认识不足和自我防护意识缺乏,自我管理与监控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波动性较大,任意妄为的行为倾向较明显,以至于在网络的诱惑面前,易陷入网络成瘾.
2.2现实中受挫后的逃避心理
许多性格较内向、孤僻,意志力薄弱的中学生,当他们在现实世界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如考试失败、被人轻视或欺负,或得不到应有的理解、认同和支持等,由于性格和意志力等原因又难以改变现实、提高自我,也找不到合适的宣泄途径,他们往往会采用消极的自我防御方式,选择逃避,远离给他们带来或者可能带来沮丧、挫折的情景,沉溺于其他他们认为没有危险和压力、自由的事物或环境中去,宣泄压抑的情感,寻找慰藉和成就体验,,找回自信和对自己的认同感.[2]
2.3排遣实际生活中的孤独感
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寻求归属与爱是个体必然要追求的一种生长性需求.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稳定时期,他们的自我概念还不成熟、不完善,非常渴望被他人或社会团体接纳、爱护、关注、支持,如果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异化感、疏离感,产生痛苦的心理体验.而他们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方式等特点,却常常阻碍了他们获得他人或团体的接纳和支持,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青春期的到来可能更进一步破坏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样导致了不少中学生产生了归属认同危机感,缺少知心朋友,感到内心孤独,于是不少人通过网络来建立自己的交际圈,通过相对宽松、自由的网络环境获得虚拟的友谊、关注与支持,排遣实际生活中的孤独感,释放自己的情感能量,如把持不住自己,逐渐陷入了网瘾.
2.4不良的个性品质使然
网络成瘾者往往具有自卑、自制力弱、有依赖感、人际关系敏感、孤独、抑郁、焦虑、性格内向、对外在压力承受力弱、挫折感强、需要满足受阻、无价值感、不良情绪较多等一些不良的人格特征,最突出的就是自卑和人际交往问题.[3]具有这些个性特征或倾向性特征的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学习和社会中的孤独感、挫败感、猎奇心理、过度叛逆心理等,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去体验现实世界中难以得到的轻松和自在,获得有补偿性的满足感.
3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策略
心理干预是指在相关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的影响,从而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活动.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网络成瘾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有:
3.1锤炼意志品质 培养健全人格
优秀的意志品质是戒除网瘾的关键.针对网络成瘾的中学生,家长或教师不只要对他们在时空上严格管控,控制上网时间,更应该通过实际的行为来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对戒断网瘾由外控转变为自我控制.如帮助他们制定每日的行为细则,监督他们按目标和计划坚决落实.按计划执行的,要及时奖励强化,违背计划的,要予以惩罚.通过类似的这些锻炼,不断增强他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逐步引导他们走出网瘾.
良好的人格特征是除网瘾的根本.在生活和学习中,家长和教师要帮助中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塑造良好的行为模式和科学的应对方式,重点培养他们的耐挫折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多参加一些积极有益的户外实践活动,使之在实践和交往中,找到归属感,树立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自控感,达到塑造健全人格,逐渐戒除网瘾.
3.2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是通过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结合一些行为训练,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疗法.针对中学生的网络成瘾,帮助者可在双方平和、信任的关系中,通过帮助者提问、学生自我审查(说出自己想法,并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反省),以及建议、演示和模仿等咨询技术,检验出他们对网瘾的表层错误观念,如上网我为了学习更好,网瘾无大害等,再通过语义分析技术,纠正他们思想中核心的错误观念,如“我上网因为我毫无价值”等,最后,通过重新归因、认知重构等技术纠正他们思维中的核心错误观念,并配合强化、忽视等一些行为训练技术,逐渐矫正中学生网瘾行为.
3.3行为干预疗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成瘾作为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可以通过强化的方式使之增强或消退.在干预网瘾的实际应用中,行为疗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3.3.1强化干预法.该做法通过明确目标行为--监控目标行为—明确强化物—实施强化的过程,淡化异常行为,塑造目标行为.实际使用中,一旦发现网瘾中学生上网行为有所减少时,就及时给予表扬、奖励;一旦发现他们上网时间增加时,立即给予处罚.处罚可以是物质性的,如取消他获得他最想要的东西的权利, 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校纪处分等.通过反复强化,使他们在减少上网的行为和愉悦的心理体验间建立连接,为了寻求愉悦的心理体验,他们会不断巩固这种连接,从而使网瘾逐渐淡化,以致消退.
3.3.2厌恶疗法.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当行为的同时,产生令其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反复如此,使不适当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反射,逐渐使求助者中止或放弃不适当行为.常用的厌恶疗法有电刺激,利用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难受反应的药物刺激,想象引发的厌恶反应的想象刺激,以及如憋气、羞辱、强光、尖锐噪音等其他方式.如当他们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时,可给予服用适量的吐根碱,以引起流涎、恶心、呕吐等难受症状,遏制他们的过度上网行为.反复这样,建立一种上网--难受的条件连接,形成他们的条件反射,从而帮他们戒断网瘾.在干预中学生的网瘾时,也可以把这些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对于人格尚未定型的中学生,更加易见成效.
3.4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领导者引导下,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往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和探讨自我,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助人过程.团体辅导近年来被认为对网络成瘾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在对网瘾中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领导者一方面要注意通过倾听、同理心、澄清、面质等团体技术,对团体成员在认知、思维方式、应对模式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另一个方面还要充分重视利用团体成员所具有的同质性引发的认同感、团队中的安全感和团体活动,以及团体成员们自愿共同签署的约定,使网瘾中学生去更多地开放自己,更多地关注到自己优势及能力,努力维护自己的诺言,以增强认同感、增进信心力、锻炼自制力,并不断强调他们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通过这样的学习、体验、接纳自我、调整与改善与他人关系,网瘾中学生能不断提升认知水平、缓解情绪障,学习到对网络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由此使好的态度和行为得到长期的坚持和固化,淡化网络依恋.
总之,中学生网络成瘾是自身特点的内因和社会大、小环境的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等多学科专家携手合作和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紧密配合,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预防策略.而且,对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重点应放在预防,而不只是对他们网络成瘾后进行补救性的矫治.
参考文献:
[1]胡顺.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成因透析及综合干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20.
[2]骆小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1):18.
[3]陈美荣.浅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成因及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1):111.
[责任编辑范藻]
The Mental Cause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Internet Addiction
LI Cunfeng
(Party School of Linquan County Committee,Linquan Anhui 236400,China)
Abstract: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the prone and high-risk group of Internet addiction and Internet addiction is seriously affect their learning,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mental causes of Internet addiction,and then four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re put forward: Exercise their will quality,cultivate their healthy personality;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herapy; group's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Key words:Internet addicti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cause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asures
收稿日期:①2015-11-15
作者简介:李存峰(1976—),男,安徽阜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16)02-0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