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沫 林
引领教师走向最美
文/沫 林
教师发展的内涵是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与课程改革同等重要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走专业化发展之路,建立一种具有激励、导向、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功能的机制,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展示、学习的大舞台,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骨干教师的同时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学生。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能给教师和学校带来哪些推动作用。
优化环境,创造宽松氛围 我们积极优化教研环境,形成了民主、和谐、合作的工作氛围。教师教学创新,要依靠环境长期的、综合的熏陶,而民主、自由、和谐的教研环境,是形成创新精神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培养教师创新精神的同时,我校努力营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平等、宽松的氛围。允许教师有独特的想法,放手让教师自由地探究、实践。教研中,他们以典型事例为核心,以原有教学经验为基础,以反思教学行为为重点,以教师的思考、自我领悟、自我创新为目的,教师真心真意谈个人见解,没有歧视,没有埋怨,使教师在问题的引领下,在新旧观念的交锋中提高认识,不断创新发展。
强化学习意识,打造自觉、自愿、自主的学习氛围 我们整个学校都在倡导学习化氛围,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文化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研究和讨论。如:结合工作实际,学理论写心得,鼓励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发表教育论文。进行学习交流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外出参观学习更是积极主动,参观兄弟学校后老师们反省强烈,激发了教师强烈的反思和讨论,大家不再孤芳自赏,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打破了以往被动学习的逆反情绪,教师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学习、学习、再学习。过去是叫你学你不学,现在是争着学抢着学。可见学习是件自觉自愿的事了。遇到教学难点和共性问题,还进行分析、研讨,集思广益,寻求最佳教学方案。
强化实践,在研究中提高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校倡导 “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个性鲜明”。以转变教育观念为根本,强化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最终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他们深知深化教学改革,就是要从转变观念入手,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帮助教师输入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他们以反思管理思想、反思教学行为为切入点,在优化教育环境的同时,做到:
放手不撒手:在工作中实行分层管理,一方面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放手让教师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在争论、磨合中找到工作灵感,感受集体的力量;另一方面由领导带领大家,反复进行研究课、公开课的展示,针对教学活动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反思,找到改进的办法。“放手不撒手”使研究气氛更加浓厚,管理措施更加到位,教师的参与意识更强,敢于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创新,真正成了教改的主人。
领导变引导:首先领导干部带头转变观念,把工作的重心由“领”变为“引”。领导深入学校、深入班级,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抓学习、重研讨、促提高;围绕着实践——反思这一研究过程,剖析问题、找出对策。其次是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鼓励她们多承担研究课任务,带动全校教师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反思教学活动之中;加强基本功训练,组织教师参加观摩教育活动、技能竞赛,引领教师在岗位中锻炼成才。
走科研兴教之路,培养研究型教师群体 为了培养研究型教师群体,学校上下形成了一种共识:走科研之路。要求教师人人参加教科研,人人有课题,领导干部带头参
加教科研,并制定教科研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教科研奖励制度,接受专家指导,使教科研规范化。工作中我们以更新观念为根本,以研究教育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为重点,走科研兴教之路,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从而实现两个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为此,我们坚持两个结合:坚持理论学习与创新实践相结合;坚持教学改革与探索规律相结合。以“学—学习活动;思—反思活动;动—实践活动;写—总结活动”四字活动的开展,不断研究基础教育的规律,以研促教,提高工作质量和整体教育效果。“科研兴教”已深深打动着每位教师的心。
我校真正做到了“给教师一个平台,使其能尽显才华;给教师一个阶梯,使其能登高望远;给教师一个机制,能使其自我完善”,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教师的观念得到有效转变 不断地学习与研究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的观念明显得到转变,教师由被动进行课题研究变为有科研意识,善于在教育教学中自愿、主动地提出科研任务和要求;不怕困难、知难而进、持之以恒。
教师的研究能力明显提高 由于在研究过程中学校注意结合校本教研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的指导与培训,所以教师的研究能力明显提高。具有选题、搜集信息、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总结写作的能力;教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能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炼、总结成功的经验
研究的焦点问题更加清晰 由于“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氛围已经形成,所以为了实现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实现专业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就成了目前学校科研工作的焦点问题;通过对学校课题的审核发现:无论在哪个课题的研究方案中都设计有对教师的培训内容,这就充分说明了在教师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把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化发展作为课题在研究。
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得到认可随着一个个课题研究成果的显现,老师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行动研究”是学校课题研究中最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而在行动研究中案例研究又具有深远和现实意义,即案例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案例研究小而实,时间短、见效快、可操作、有价值的特点身受教师的认可与欢迎。
研究的思维更加灵活和开阔通过不断的参与研究、培训,教师的思维更加开阔,更有深度,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提高。特别对是“教研”与“科研”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的深入,使干部教师的思维顿时打开,在研究中思维更加活跃,研究的问题更加具有实效性、针对性;
电脑与人脑问题得到解决 信息技术的有效介入,使研究的效率大大提高;在学校正确引导下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充分体现,有效避免了计算机只是为堆砌论文时下载材料的机器;
课堂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由于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新的教育理念使课堂形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单一的传授式学习模式正在向探究性学习模式过度,很多学校都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作为了实施新课程研究的重点课题,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赏识激励的方法在研究中得到重视 围绕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转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问题),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问题也成为教师们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通过有效的赏识激励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评价的改革决不单是教师的问题,也是学校研究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改革必然导致评价体系的改革,对教师实施能促进其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评价体系也是学校实施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各个学校在各项制度的建立上都有效运用了赏识激励的方法——现在,我校拥有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他们有着较高的教育教学智慧,有着很高的科研智慧,有着很高的创新智慧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提出新观点,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