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瑞佳,谢职安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0101)
名校优质慕课引入普通院校的动因分析*
——以《生活英语听说》为例
谢瑞佳,谢职安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0101)
北京联合大学团队借助学校重点教改项目和市教委面上项目,以北京市大学英语发展中心研发的TEP测试为平台,充分发挥TEP测试结果对教学改革所产生的反拨作用,以校本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学生英语水平为基点,精选清华大学《生活英语听说》慕课作为教改的切入点,以实证研究的方式,从无到有,以点带面,由小到大,从校内到校外,探索了一条帮助学生利用在线名校名师优质资源,课后线上提升听说能力的路径,为教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慕课;教改;动因;生活英语
北京联合大学是市教委“北京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发展中心”属下的“三位一体”重点联合项目中的核心团队之一。借助学校重点教改项目和市教委面上项目强力支持,以发展中心研发的TEP测试为平台,充分发挥TEP测试结果对教学改革所产生的反拨作用,至今,该在线慕课课程已进入第三轮学习阶段(第三个学期)。第一轮(2015.3—2015.6)在257名有效注册的同学中,174名同学得到开课单位“成绩合格”的认定,合格率达67.7%,学生覆盖校本部2个学院;第二轮(2015.9—2015.12月)共有732名同学有效注册,经过四个月在线学习,536人通过了测验和考试并获得了认证,通过率达73.2%,学生覆盖我校10学院。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轮(2016.3—2016.6)据不完全统计,不仅有来自我校10个学院700多名学生注册,而且还有来自京内外兄弟院校如:湖南机电职院、云南楚雄师院、云南滇西科技师院、北京建筑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约800名学生加入我校设立的“清华慕课微信群助学社区”。忆当初,基于下列几点考虑,团队选择清华大学《生活英语听说》作为团队和项目实证研究的切入点。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为此,教育部于2015年4月16日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1],该文件强调“各高校注重应用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文件要求各高校“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高校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教育部于2015年9月1日发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该文件号召“高等教育要通过消化吸收MOOC、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模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积极推动跨学校、跨地区课程共享服务,推动线上课程学分互认,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广泛共享”。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分别于2016年1月4日[3]和2016年2月26日[4]发文,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一批以慕课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支持名师名课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高校改革发展,“实现名师、名课、名教材在各层次各类型高校广泛共享。”这些文件和撰文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团队引入清华慕课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
北京联合大学是地方普通高校,多数学生入学时英语应用能力相对偏低。为促进名师名校优质资源的利用,学校号召“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组织力量建设校本特色资源库,一方面要求各单位以课程和专业为单位,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对切实可行的方案,经过专家认真审查论证获得认可后,学校给予政策倾斜。对于课程引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职能部门主动协调解决。我团队引入清华大学《生活英语听说》慕课所获得的“以认证换学分”的政策就是有利的佐证。目前学校职能部门正在着手调研,准备制订有关在线资源的研发和使用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这些得力措施激励着团队在引入清华慕课过程中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坚定了“笑到最后”的信念。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5]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一章中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自主学习路径和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络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
对于联合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而言,面对课堂英语课时缩减的现状,利用在线资源,启动“课下线上”的慕课自主学习就成了首选。在听说读写译基础能力中,“听说”是绝大多数同学的“短板”,外加上2016年6月开始的四、六级听力改题型,难度相对加大[6],2017年起将逐步展开的四、六级分级口语考试[7]等,听说能力提升的紧迫性进一步凸显出来。因此,选择一门听说为主的慕课,作为学生们课下线上自主学习的内容是当务之急。
北京市教委“北京高校大学英语教育发展中心”属下的“三位一体”重点联合项目(编号2014-LH03),是北京市教委在市属高校中重点推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8],其主旨是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口语测试模式研究。该项目的开展源于大学英语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首都国际化大都市英语人才的需要,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9]和《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10]为理论指导,针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评中存在的不足,研发出大学英语口语应用能力测试模式。重点体现了口语应用能力的交际互动性、情景性和真实性,评分模式具备客观性,测评结果能力描述报告能让学生准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该模式属于过程性和诊断性测评,以反拨教学为目标,为北京地区市属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指导性的框架和内容。
我校团队作为核心成员之一,负责该项目的资源开发和拓展。如何利用它的导向和反拨作用,找到TEP考试的支撑点,团队想到了利用名校名师在线优质资源解决这一难题。市教委面上项目(编号2015-ms194)和学校重点教改项目(编号:JJ2015Z0077)是基于“三位一体”重点联合项目并考虑到TEP后续拓展需要申报而成。前者侧重于TEP测试与大学英语日常的教与学衔接问题研究,后者侧重于在TEP导向作用下,名师名校优质资源校本化问题研究。这两个项目都是围绕TEP测试和资源库建设过程中急需找到“测试”和“教学”两者的“衔接点”而设定的。准确地说,如果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没有在听说方面加大投入和重点关注,仅靠测试来提升听说能力就成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假设。当然,我们可通过课堂教学加大听说内容的比例,但因课时已被压缩,所以势必削弱对其他能力的培养。
“慕课在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由于缺乏常规课堂教学中来自教师的督促和同伴的压力,慕课学习需要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慕课还具有教学过程“个别化”和“个性化”特点,学生可选择多次播放来弄懂难度偏大的知识点,而对熟悉的内容“一带而过”。“慕课”视频的“交互性”和“可参与性”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多感官投入到学习中,加强了记忆效果,加深了理解,熟悉了运用,有效地提升了学习效果。
除此之外,教学资源的“精品化”和“精细化”是慕课显著的优势。慕课是名师群体讨论和共同策划,形成最优秀的资源;课程内容经过团队反复推敲和精心编排。团队内分工明确,发挥个人优势,协作完成任务,实现了“精品”和“精细”最大化。尤为重要的是其“massive”和“open”功能。慕课跨越了时空限制,消除了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一本、二本和三本等错综复杂的类别差别,没有实体学校围墙和班级容量的制约,其资源可以使全校、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学生都同步受益,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
清华大学《生活英语听说》慕课完全具有上述特点和优势。除了“清华外文系”、“名师团队”、“博导牵头”、“Edx推荐课程”这些耀眼的光环之外,它的最大特点是“实操性”。通俗说来,这门课是精英团队精心打造,从开课前的报名注册、按单元按时间截点学习、作业、讨论、答疑、测验直到期末考试乃至最后生成总成绩全程在线完成,不需学生集中,不需面授,也不拘泥于某本教材,完全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进行场景式英语听说训练。它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标准“英式英语(Br.E)”和“美式英语(Am.E)”,而是适当地拓展到了“全球英语(global Englishes)”,使课程提供的情景更加贴近现实和生活。
该课程为期一学期,内有不同主题的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内有不同功能的11个模块,提供若干个主题视频或/和音频以及文本供学生学习。据开课方提供的2015年秋季学期成绩单显示:除了每个单元后的大作业(共计8次)外,全程还有近40次小测验和网上讨论,课程结束前,还有一次长达2小时的期末考试。其总评成绩由上述作业、讨论、测验和考试按比例自动生成,教学过程对每个单元结束和作业提交都有明确的时间截点,管理非常严格。最终成绩可信度高。
北京联合大学项目团队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潮,以接地气的思维方式,将北京市教委TEP测试研究有机地与清华生活英语慕课衔接起来,较好地运用了水平测试的导向和反拨作用。在课时压缩的背景下,及时启动名师名校优质在线资源作为“补充”,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针对性应用能力提升,初步探索了新形势下地方普通院校如何面对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就大学英语课程在提高学生听说技能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其最终目的是将研究成果让全体学生受益,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把名师名校优质资源的引入、利用和校本化工作做得更深、更远。
[1]http://www.moe.edu.cn/publicfi les/business/htm lfi les/moe/ s7056/201504/186490.htm l
[2]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201509/t20150907_ 206045.htm l
[3]http://www.moe.edu.cn/jyb_xw fb/xw_fbh/moe_2069/xw fbh_ 2015n/xw fb_151204/151204_sfcl/201512/t20151204_ 222889.htm l
[4]http://www5.ncwu.edu.cn/dangban/contents/278/47196.htm l
[5]http://wyx.zzia.edu.cn/s/11/t/333/c7/c3/info51139.htm
[6]http://www.cet.edu.cn/news_show15.htm l
[7]http://www.cet.edu.cn/news_show11.htm l
[8]http://cedc.bisu.edu.cn/bisucolen/newsshow.php?newsid=115
[9]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 shtm l http://www.coe.int/t/dg4/linguistic/cadre1_en.asp
G642
A
10.3969/j.issn.1673-0968.2016.10.019
北京联合大学重点教改项目(编号:JJ2015Z0077),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编号2015-ms194) 。
谢瑞佳,女,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助教,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
谢职安,男,北京联合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