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永安小学 张 丽
培养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永安小学张丽
学生将数学题做错了,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和纠正,他将数学题目认真地再看一遍,随即就能写出正确答案。这种情况,很多教师和学生家长都遇见过,都说孩子“粗心”“毛糙”,其实隐藏在“粗心”“毛糙”背后的是学生审题能力的不足。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好的审题能力。
读,就是读题,即正确地读出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数学问题。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读题方法的指导。第一步,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当出现有文字的题目时,教师要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由教师带领学生大声认读,即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第二步,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长,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自己独立读题,要求学生用手指指着题中的文字,出声轻读,要一字一句地读题,读正确,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第三步,当学生掌握一定的读题技能后,要求学生在心中默读题目,默读题目时放慢速度,连读三遍,再提笔答题,以此来强化培养学生反复读题的习惯。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能力,这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
圈,就是圈出。学生反复读题时,第一遍读题目,了解题意;第二遍读题目,明确问题;第三遍读题目,找出关键,并作记号。这里要求学生把关键的字、词圈出来。刚入学的学生识字不多,题目中常见的
有大、小、多、少、长、短等,如果教会学生,题目意思也就基本理解了。再如,让学生找出“最接近700的数”,要求学生学着老师用笔圈出“最”“接近”等
,让学生通过对
的着重理解来领会题目的意思。“圈
”这种审题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看,就是学会观察。低年级题目大多都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除了教会学生能读懂以文字出现的数学问题,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主题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观察主题图时,要引导学生按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有序观察,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数学问题中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是“车上原来有7人,现在有多少人”,以图画形式出现的是“一辆大巴士,前门上车3人,后门下车2人”。学生读题后,我让学生说说题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找到这些信息的?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读题,还要会观察图画,从而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解决问题。
述,就是复述题意。让学生读题后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把题目的条件、问题及意思再复述一遍。数学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低年级的学生有时候是不能一下子看明白的,所以我常常会让学生读题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说的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刚开始学生不能准确地抓住重点,对题意进行准确的复述,这时教师就要很好地引导学生,首先找到图中或题中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去找需要的条件,最后解决问题。如:“妈妈买了15个苹果,爸爸买了18个梨,小明吃了10个梨,还剩多少个梨?”学生在复述时如果能复述成“爸爸买了18个梨,小明吃了10个梨,还剩多少个梨?”说明孩子很好地抓住了题意,把问题弄懂了。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思,就是思考,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就是“开动脑筋想一想”。这个“想一想”分为“动笔解题前的想一想”和“动笔解题后的想一想”。有很多学生读完题目后,迅速地按照以往的练习经验直接解题,殊不知数学问题相差一个字,可能就会出错,因此动手解题前一定要联系圈出的关键词想一想再动笔。当学生解题后,教师要提醒学生将得出的答案结合题中的条件再想一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例如,“妈妈去商场买一个皮球,付出50元,找回5元,一个皮球多少元?”假如学生列出错误算式“50+5=55(元)”,解题后将得出的“55元”结合题中的条件“付出50元”想一想,就知道答案是错误的。这种“解题后想一想”可以看成是对数学题目的再次审题和确认。
恒,就是持之以恒。学生学会审题的技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地、共同地坚持和努力。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力求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严格的、持久的审题训练,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提高他们审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