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东社学校 喻聪慧
精心预设,放飞思维
——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东社学校 喻聪慧
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养成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让学生更多地表现自己,通过同学之间的积极讨论来提升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强度,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智慧。本文主要论述增强学生的课堂表现欲的具体措施。
数学课堂;课堂表现欲;学习兴趣
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是安静的学习过程,只需要会做数学题,记住相关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就达到了数学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学习,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者抛出讨论的话题时,学生并不主动参与到讨论中去,更谈不上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造成整个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依旧存在着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依旧没有提升。怎样通过改善教学措施来提升学生的课堂表现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话题。
有趣合理的教学内容,会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即使一些平时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时也会变得积极起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对于一些生疏的问题也会说出自己的见解,从而促进整个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升和毫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那么大家平时在喝饮料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观察饮料瓶上,如何对饮料的体积进行标注?
生:体积?体积不是应该用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进行表示吗?
师:同学们说的确实是衡量体积的单位,但饮料瓶是不是用这些做单位的呢?老师这里有几个常见的饮料瓶,同学们观察一下,究竟是如何表示体积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进行表示?为什么不用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来进行表示?
(然后,教师将大小不一的饮料瓶子分发下去,让学生进行观察。)
师:同学们观察得怎样,有哪个同学能说一说,在饮料瓶子上发现了什么?
(由于学生经过了实际的观察,因此在听到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就表现得十分积极。)
生1:我发现,在饮料瓶子上主要是利用“mL”作为单位,有500mL的,也有350mL的。
生2:我还在饮料瓶子上发现,用“L”作为体积单位,比如“1L”、“2L”等。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的确,在这些饮料瓶子上,主要是利用“mL”和“L”这两个单位来表示体积,同学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生1:这个我也一直在思考,但是一直没有想明白。
师:同学们很诚实,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新的单位呢?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液体体积往往不大,因此可以用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进行表示,也就是符号“cm³”和“dm³”。这两个单位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印刷的时候就比较麻烦,也不便于普通人的识别,因此就发明了“mL”和“L”这两个单位,书写起来比较简单,也便于人们识别,这样也就被广泛应用起来。目前,只有一些比较专业的书籍或者专门行业,才会严格使用“cm³”和“dm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正确认识“mL”和“L”这两个单位。
在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学生喝饮料这个生活情景引入进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看到的饮料瓶。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通过观察,讨论,通过踊跃的组间活动,从而达成认知。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独自一个人在那里讲,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绪,多在课堂中设计一些让学生表现的机会,主要是通过问题进行引导,问题不能过难,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提出,这样学生的表现欲望就会大大提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样两幅图片,在观察中思考,你们喜欢哪一幅?并且说说为什么。
(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一个很饱满的苹果,左右两边对称;而另一幅中的苹果,则十分干瘪,七扭八歪,让人看着很别扭。)
生1:我喜欢那个对称的苹果,看着很有吃的欲望。
生2:是的啊,那么干瘪的苹果实在是太难看了。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在我们大部分人的眼中,都喜欢第一个对称的苹果,这主要是因为,对称能够给人来带一种美感。这些对称图形都是基于一条轴来对称的,因此也称之为“轴对称图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那么,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呢?
生1:树叶,是轴对称图形。
生2: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
生3:人的脸,是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说得很棒。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了这个轴对称图形的一部分,谁来将它继续画完整?
教师从观察、问题以及动手,这三方面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层层推进,学生就会不知不觉进入到轴对称图形的学习过程中,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课堂表现欲明显增强。
学生到小学中年级时,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许多学生总是害怕自己说错,不再像刚进入小学那般大胆,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不管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都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才会逐渐增强学生的表现欲。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
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哪个同学能说一说,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则呢?
(学生刚接触新的知识点,表现得都不积极。)
师:同学们不要害怕,大胆说,说错了也没有关系,要知道,学习,就是不断犯错和改正的过程。
生1:我觉得,四则运算的时候,应该先计算加减法再计算乘除法。因为我们先学习的加减法,再学习的乘除法。
师:这个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呢?
生2:我觉得,应该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因为乘除法是比加减法高一级的运算,这是我从课本上看到的。
师:生2说得也很不错,而且说得非常正确。但是,生1同学也很勇敢,如果以后能主动从书本中获取知识的依据就更好了。
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鼓励,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让学生过于尴尬,而是换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虚心接受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综上所述,表现欲是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集中体现,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学生表现自己的自信心。
[1]吴少堂.数学课堂上须激发学生的四种“欲望”[J].中学数学月刊,2011(4).
[2]卜有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资讯,2012(25).
[3]张晓庆,黄安成.数学课堂须激发学生的“四种欲望”[J].中学数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