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课标 紧扣教材 联系实际 合理评价

2016-04-09 11:46邹志华
江西教育B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题层级文体

邹志华

2015年江西省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卷)遵循了《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说明(高三年级·语文)》,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各高中学校进行正常教学而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为指导思想,坚持科学性、思想性、准确性和规范性的统一,注重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围绕课标,紧扣教材,联系实际,合理评价。全卷由两部分组成,满分为10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6道小题,分值为48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共6小题,分值为52分。

一、 语言材料的选取

试题坚持以纲(教纲和考纲)为纲、以本(教材,即课本)为本的命题依据。此套试题中的语言材料,无论是字词、句子还是篇章,相当一部分来自教材。第1小题(字音题)、第2小题(字形题)选项中的字词大都来自教材,如“孝悌”出自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咬文嚼字”出自必修五《咬文嚼字》,“蟊贼”出自必修四《哈姆雷特》,“国粹”“玄虚”和“残羹冷炙”出自必修四《拿来主义》,“罪愆”出自必修四《窦娥冤》,“谬种”“朱拓”出自必修三《祝福》,“游目骋怀”“崇山峻岭”出自必修二《兰亭集序》等。第4小题(语病题)的选项中语句源于必修二中“表达与交流”中《演讲》,第5小题(标点题)的C项中的语句也是源于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第6小题(连贯题)的题干与题支的全部语言材料均来自必修二《故都的秋》。第7题B选项源于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当仁,不让于师》,D选项源于必修一“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等。古诗文的阅读选材也和教材联系紧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必修一《荆轲刺秦王》中高潮部分。古诗鉴赏选文《晚次鄂州》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只截取漂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题材和情感都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诗中的“鼙鼓”,在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长恨歌》诗句“渔阳鼙鼓动地来”中出现过,意思为“中国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这些来自或改编自教材(主要是必修教材)的语言材料对考生来讲是熟悉的,能给他们以亲切感,体现了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同时又符合“体现必修内容的主干面貌”的命题要求。

今年的现代文阅读两篇文章注意到了文体上的综合平衡,小阅读材料是科技类的,即科普类说明文,大阅读材料是文学类的小说,可见命题者力求尽可能更多地覆盖日常教学常见常用的文体,既利于真实地检测考生对不同文体的运用(阅读与表达)能力,也指引平时的教学应当更加重视文体意识的培养和文体能力的训练。小阅读材料《躲在大脑中的HIV》节选自2015年第7期《百科知识》中《艾滋病毒的三种“战术”》一文,既体现了知识的新颖性,又兼顾了材料的趣味性。大阅读《酒叔》这篇小说虽然发表的年代较早,但是不会给学生以时代隔阂之感,体现了“命题面向全体学生”“无经济、文化、城乡、民族、性别等背景的差异”的公平性原则。小说人物形象饱满,情节曲折,铺垫与照应设置巧妙,故事结尾引人深思,较好地体现了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

二、知识能力的考查

整套试题不偏不怪,比较容易,应该达到了“让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一般都能达到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要求”的目的,也能在试卷中充分体现出学生平时所学的知识、技能水平。试题遵照高中新课程的语文课程目标,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新课程基本特点,发挥语文特有的育人功能,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合。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学习《语文》必修学科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不苛求知识的覆盖率,但体现了必修内容的主干面貌。

从第1小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到第22小题考查写作记叙文、议论文的能力,共考查了20多个考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六个层次的能力,试卷都有涉及,但总体难度较低。如考查识记能力层级的1、2小题(字音、字形题),词语大都来自必修教材,而且均为常见或次常见的字词,第1小题选“不正确”的一项更是降低了难度;考查理解能力层级的11小题(理解文言实词题)所需理解的词语,课文中都有注释,而且“陛下”解释为“皇帝”显然不符合语境;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层级的10小题(理解和分析文章题),仔细比照选项和文段也不难得出正确答案;考查鉴赏评价能力层级的16小题(诗歌鉴赏题)C项中的“怀才不遇”纯属无中生有;考查表达应用题能力层级的第6小题(连贯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且题干与题支的语言材料均出自教材;考查探究能力层级的21小题(文本探究题),只要理清情节脉络、整合相关语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三、作文题目的解读

作文是一道给材料作文题。审题比较容易,考生也应该有话可说。材料的核心话题是“责任”,材料先用教材中的烛之武、屈原、苏武、刘和珍等仁人志士的事迹诠释了责任的内涵,随即联系学生实际,点明学生的责任,最后指出“无论什么生命,都有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要明确责任,承担责任,材料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我们不妨这样解读题意: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那份责任,这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修养。它既包括对自己的责任,也包括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带着责任生活着:父母有培养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孝敬长辈的责任,警察有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教师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 是责任使学生刻苦学习,是责任促使工人日夜奋战,是责任使这个社会井然有序地运转着。责任不仅促进个人的进步,而且推动社会的发展;它不仅影响个人,也影响国家。一个人如果不承担责任,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失去立身之本,就会无所成就,这就是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我认为该作文题就能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这两种文体都是高中毕业生非常熟悉,也必须掌握的文体。写记叙文,那么一定要围绕“责任”来选材,通过具体生动的人与事来突出“责任”这个主题;写议论文,一定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突出文体特征。(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何 雁

E-mail: 1005314750@qq.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题层级文体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