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英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数学教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内容整合到呈现形式,从教材编排到习题精选,从单一走向多元,力求让每个孩子走近数学,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在使用教材的同时,要有一个广阔的教材观,力求引万物入课堂,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而不能让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因此我们使用教材时,可以在用足、用好的同时尽可能地丰富教材,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变得更为宽广。
一、 精选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素材
情境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的催化剂,学生在学习时可以选择一些促进学生学习的情境素材,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启数学世界的大门。
如三年级上册《数字编码》在人教版教材修订中被编入“综合与实践”板块中,力求突出解决问题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常见的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作为素材引入,便于让学生认识到数字的另一种用途——编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为了凸显这一点,在教学时选择了这样的问题情境素材:想寻找关于女教师林梅的信息。在百度中搜索林梅时,会出现数条有关林梅的信息:
(1)林梅被评为市先进个人。(有可能)
(2)寻找失散多年的弟弟林梅。(性别不符)
(3)温州市民林梅接受记者采访。(地址不符)
(4)青年教师林梅荣获教学竞赛一等奖。(有可能)
要找到真正关于林梅的信息,目前我国每个公民都拥有一个非常科学的、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用来代表每个人身份的数字编码,引出身份证号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体会数字编码的价值和意义,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探究。
再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小数的认识属于陈述性知识,教学时选择以填健康卡的问题情境为线索,填出从出生到成年时的健康卡,引导学生做中学,用出生到成年时的身高这样具体、形象的情境素材来探索、理解、认识、建构小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二、 精选利于学生建模的经验素材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主要是一个建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的新旧经验得以链接,数学思维方法得以提升。因此在学习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利于学生建模的经验素材,让学生的学习得以贯通。
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时,教材以在小路的一边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为素材,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线段图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对间隔的理解会有些困难,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间隔,教学时找了一些学生熟悉的经验素材:手指间的间隔、队伍间的间隔等,让学生能在熟悉的经验中更快地建立起数学模型。
再如六年级下册教学《认识负数》时,除了使用教材中的“天气预报信息”“存折信息”“海拔信息”外,还补充了一些生活中的正数与负数,如赛场上的得分与失分、股票价格的上涨与下跌等,让学生更好理解负数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
三、 精选启迪学生思维的生活素材
教材可以呈现的内容是有限的,除了在新知部分可以精选素材,在练习部分也可以补充一些启迪学生思维的生活素材,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时,练习部分补充了一题“两份账单”,同时还补充了一份调查材料,让学生在综合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明白数学问题可以精确计算,但生活中的亲情是无法计算的。
再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时,课的最后老师根据学习内容送给学生一份成长寄语:
我们从出生到长大(一定)得到了周围许多人的关爱与呵护,时光(不可能)倒流,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可能),笑一笑,朝前跑,加油!加油!加油!
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又获得一种成长的激励。同时也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更为宽广的数学眼光去看世界。
数学就在身边,世界就是教材,当知识和万物融合,眼光会更加长远,心灵会更加宽广。我们行走在路上……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广南学校)
□责任编辑:宋显庆
E-mail:3796079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