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18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6-04-09 05:41孙佳瑜单爱云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药剂科广东深圳518034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陈 蕾,孙佳瑜,单爱云(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药剂科,广东 深圳 518034)



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18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陈蕾*,孙佳瑜,单爱云(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药剂科,广东 深圳518034)

摘要目的:探索深圳市福田区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上报的183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183例ADR患者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占30.60%);引起ADR的主要药物为清热解毒类和心血管类(占87.98%);涉及的器官和(或)系统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8.63%);ADR通常发生在给药后5~30 min内(占46.45%);2例新的严重的ADR临床表现分别是血尿、肝功能异常;与溶剂及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病例数为159例(占86.89%)。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与患者因素、剂量、滴速、溶剂、联合用药等有关,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Analysis on 183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induced by TCM injection in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apital

CHEN Lei, SUN Jiayu, SHAN Aiyun(Dept.of Pharmacy,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apital, Guangdong Shenzhen 51803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induc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n Shenzhen Futian Distri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a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 METHODS: Statisticall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183 cases of ADR induced by TCM injection reported from Jan. 2010 to Jun. 2015. RESAULTS: Of the 183 case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R was higher in patients aged over 60 (30.60%). ADR-inducing drugs mainly focus on heat-clearing detoxifying drugs and cardiovascular drugs(87.98%). Organs and (or) systems involved in ADR mainly were lesion of skin and its appendants(48.63%). The time of ADR occurrence was centralized from 5 to 30 min(46.45%).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wo new and severe ADR were respectively hematuria and hepatic dysfunction. The combination of solvent and drugs were 159 cases (86.89%). CONCLUSIONS: ADR induced by TCM injection is correlated with the factors of patients, dosage, drip speed, solvent and drug combination, etc.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ational drug use in clinic, reduce the repeated occurrence of ADR, so as to promote rational and safe use of TCM injection.

KEYWORDSTCM injection; ADR; Analysis; Rational drug use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传统用药和验方、单方的基础上,根据药材性质所含成分和临床需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加工制备的灭菌制剂,主要用于急、重症的临床治疗。但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其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随之增加,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本调查对圳市福田区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的原因,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0年1月—2015年6月我院上报至广东省ADR监测中心的所有ADR,共计183例,分别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品种及症状表现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分布

183例中药注射剂ADR中,男性90例,女性93例,男女病例数无显著差异;不同年龄段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均可引起ADR,其中60岁以上人群的ADR发生率最高,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发生ADR患者的性别分布(例)

2.2发生ADR的中药注射剂及构成比

目前电子版实验报告在提交方式上可以有多种选择:课内学生通过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中的“作业提交”模块[10],或者建立专业的网络平台来提交作业[11];对于不能当堂完成作业的同学也可以通过email、QQ、微信或者U盘拷贝等方式提交作业。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结合QQ的方式,建议学生在课内完成实验报告,通过互动软件中的“作业提交”模块提交作业;个别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可以拷贝资料,回去完成后通过QQ提交,这种改革方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和赞许。

共涉及22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多数为清热解毒和心血管类,占ADR发生率的87.98%,引发ADR前10位中药注射剂品种及构成比见表2。

2.3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183例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48.63%)。个别患者存在同时累及多个器官和(或)系统的情况,见表3。

2.4发生ADR的用药时间分布

ADR大多发生在静脉滴注给药30 min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本调查中,由于临床发现及时并采取措施,无死亡病例。发生ADR的用药时间分布见表4。

表2 引发ADR前10位中药注射剂品种及构成比

表3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表4 发生ADR的时间分布

2.5发生ADR的报告类型

183例ADR中,2例新的严重的ADR临床表现分别是血尿、肝功能异常,发生ADR的报告类型见表5。

2.6发生ADR的联合用药情况

183例ADR中,与溶剂及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病例数为159例(占86.89%);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者78例(占49.06%)。

表5 发生ADR的报告类型

3讨论

3.1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原因分析

3.1.1患者因素:我院183例ADR中,患者性别无差异;ADR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60岁以上者占30.60%。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年龄增大,ADR发生率逐渐增高,其主要原因有:(1)老年人群出现生理上的退行性变化,肝、肾代谢功能减退,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受到影响,容易发生ADR;(2)老年患者慢性病较多,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品种较多,导致ADR发生率高;(3)老年住院患者大多需要静脉给药,而静脉给药途径也易引发ADR。

3.1.2错误用药:中药注射剂也需要辨证论治,通过正确的中医辨证才能合理、安全的使用[2]。临床上一些西医师也经常开具中药注射剂,由于缺乏中医药理论知识,无法做到辨证论治。许多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功能主治介绍得比较笼统,但医师经常忽略了适应证,没有严格按说明书用药。如住院患者诊断为“心脏神经官能症、脑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焦虑状态”,予以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该药说明书功能主治为“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看似可用,实则不然。其具体的适应证是“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中经络急性期,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急性期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3.1.3配伍不当:我院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个别还存在配伍使用的情况,如热毒宁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经常与地塞米松联合使用,生脉注射液常与胰岛素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配伍使用可导致一系列的变化,如pH、溶解度、颜色改变及药效的协同和拮抗作用等,进而影响药效,甚至导致ADR的发生[3]。配伍使用和联合用药明显加大了ADR的发生率。《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中药注射剂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3.1.4超剂量使用:有研究结果表明,临床给药过程中药物浓度过大或速度过快,均可能产生心悸、头晕、刺激性皮炎等ADR。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也有安全范围,随意加大剂量会增加ADR的发生。临床常出现随意加大中药注射液用量的情况,如银杏达莫注射液说明书要求使用500 ml溶剂溶解,但临床医师习惯使用250 ml溶剂溶解,故单次注射浓度就超过了说明书规定的浓度,相当于超量使用。中医讲究中病即止,但是绝大部分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并未明确使用疗程及疗程之间的间隔时间。如注射用血栓通,说明书上要求连续用药不得超过15 d,需停药1~3 d后才能进行第二个疗程。但临床有医师给住院患者连续用药,超过了说明书规定的时间,这样也增加了发生ADR的几率。

3.1.5溶剂使用不当:大部分中药注射剂pH为4~7,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会产生不溶性微粒,增加ADR的发生率,一般应使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剂。我院有21种中药注射剂可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有12种可以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但也有只能使用氯化钠稀释的注射液,如灯盏细辛注射液。目前,仍有部分药品说明书对溶剂的要求是较含糊的“或遵医嘱”,这也不利于临床用药安全。

3.1.6滴速过快:查阅我院常用的22种中药注射剂的药品说明书,有3种对静脉滴注速度有明确规定,有4种要求缓慢滴注,其余15种均无滴速要求。但药品静脉滴注速度也是引起ADR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传统观念常认为中药相对安全,中药注射剂滴注速度更应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

3.2中药注射剂ADR的防范

3.2.1规范临床使用:医疗机构应该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做到辨证施治,注意用法、用量,不配伍使用,减少联合用药,需联合使用时应注意组间使用中性液体间隔。规范药品配制,现配现用。

3.2.2规范药品说明书: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详细说明用法和用量、适应证、溶剂、滴注速度及可能引起的ADR、药物相互作用等。

3.2.3加强用药监测: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对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做到个体化用药,使用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者,一旦发生ADR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救助措施。完善ADR监测系统,重视药品评价,确保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S].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2010-06-11.

[2]宁桂兰,孙立群.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239,242.

[3]韩伟,何恩霞,曹京梅,等.运用中医理论使用中药注射剂[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498-2500.

[4]闫荟,石亚飞,孙世光,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药,2013,8(9):1329-1331.

[5]曾聪彦,梅全喜.从“鱼腥草注射液事件”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根源[J].中国药房,2007,18(6):401-403.

[6]毕凤兰,张力.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探讨[J].中国药物警戒,2012,9(2):89-92.

[7]宋琪.我院10种常用静脉用中药注射液安全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12):62-63.

[8]朱丽萍,蔡庆顺.33例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成药,2010,32(4):654-656.

[9]朱育红,王怡.2008—2011年北京市第二医院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2(6):503-505.

[10]聂忠富.中药注射剂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16):3173-3175.

[11]Zhang L,Yan JB,Lin XM,et al.Pharmacovigilance practice and risk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rugs in China;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J].J Ethnopharmacol,2012,140(3):519-525.

[12]李如标,崔新莉.心内科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46-147.

[13]张海霞.17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与原因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2):367-369.

[14]罗利雄,汪延安,孙文武,等.注射用灯盏花素说明书的不足之处分析与建议[J].中国医药导报,2012,9(4):125-126.

[15]张向萍,梁延平,张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及临床药师作用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9):1696-1698.

(收稿日期:2015-07-27)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124(2016)02-0242-03

*主管中药师,硕士。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chenlei_1212@126.com

猜你喜欢
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17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内容变更调查分析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药品批发企业对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