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on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View of Culture Quality
Education:Taking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陈伟平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
文化素质教育视域下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Exploration on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View of Culture Quality
Education:Taking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陈伟平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800 )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简称思政课)的实效性问题直接关系到思政课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基于《高职学生思政课学习情况调查》,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现实需求出发,围绕工作机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考评方式等环节对进一步深化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提出在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下增强思政课程教学的渗透力和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提升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实效性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思想和实践,旨在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1]思政课是一种集中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主导作用。近几年来,我们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坚持在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深化思政课的教学改革,通过挖掘和利用区域文化资源与交通行业文化资源,对进一步增强课程的渗透力、提升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有效性作了一些有益尝试。
一、对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实证调查与抽样分析
实效性问题直接关系到思政课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当前,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突破点在哪里?为此,我们组成了专门的课题组,对我院思政课教学情况及实效性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我们制定了一份“高职学生思政课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面向全院一、二年级各专业的235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设置了“你对开设思政课的态度”、“思政课的教学对你成长的影响”、“你对思政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看法”等问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还召开了各种层次的调研会议和个别访谈,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思政课课程实效性的资料,更全面地把握和分析我院思政课教学的现状以及比较不同专业学生对思政课课程的认知与学习差异性。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在回收的2358份样本中,在校的一、二年级学生样本占绝大多数,涉及专业涵盖了学校所开设的全部专业,但以目前人数占优势的财经类、机械类、信息类和土建类四大类核心专业为最多,其性别、年级、专业基本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二)学生对思政课课程的认识状况分析
学生对思政课课程的认识状况,不仅影响着他们对课程学习的态度和行为,而且直接影响着其学习的效果,影响着课程学习的有效性。调查显示,我院学生对思政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有少部分同学的认识还是有偏差,而且,学生平时上思政课的出勤情况相对于专业课而言还是有差距,详见图2。
图2
(三)学生对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状况分析
调查显示,我院学生们对思政课的开设情况还不十分了解,其中只有54.5%的学生对于“你对学校开设的思政课包含哪些课程”选择“了解”和“基本了解”。而大学生对思政课各门课程中的收获情况是:“你认为思政课的教学对你成长的影响”,选择“很大”的占13.71%,选择“较大”的占37.74%,选择“有点儿影响”的占41.22%,而选择“没有”的有5.74 %。
当然,学生对各门思政课程的认识和评价看法也不完全一致,但总体而言,他们对学校开设了哪些思政课程并不十分充分了解,并且对思政课程对自己今后的发展和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的作用认识也不太充分,说明高职学生对思政课程有效性的自我预期值并不太高,也说明我院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对思政课程也没有明显的反感和排斥心理,大多数学生对思政课程并没有“不合适”之感,也有10.98%的学生会主动选择思政课程的学习,并抱着积极主动态度投入到课程学习之中,39.84%的学生选择课堂认真听讲,还有53.27%和41%的学生对思政课教师选择了“很满意”和“比较满意”。见图3。
图3
(四)对影响我院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我们认为,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除了对课程性质、课程设置的必要性的认识和对课程的兴趣以外,与课程教学过程本身的一些因素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调查表明,我院学生对于“你认为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问(注:本题是多项选择)中,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问题”的占了62.62%,选择“教学内容改革问题”的占了58.06%,选择“教师素质问题”的占了42.29%,选择“课堂环境与课堂氛围”的占了34.95%。可见,影响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更多地体现在课程本身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环境以及教师素质等方面,我们应注意从教学过程本身进一步挖掘影响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其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的问题成为了影响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也成为我院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学生上课兴趣的主要因素。而学生也对思政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给予了中肯的建议,见图4。
图4
(五)基本结论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四点基本结论:
第一,总体来讲,我院学生对开设思政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接受和认可的。
第二,相对来讲,从学生需求角度提高思政课程有效性的难度要比其他的一般课程要大,需要更加重视课程资源的挖掘。
第三,我院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发展是有帮助的,这一点得到绝大多数学生认可。
第四,必须进一步加强我院思政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结合学生的实际和需求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
二、我院进一步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索
从我院学生对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方式的建议中反映出,除了现代教学手段之外,过半数的学生更为关切的是教学内容中充分考虑自身实际、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增加社会实践、更多自身参与等问题(如图5所示)。鉴于此,在新时期下我院思政课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就是从学生需求和实际出发,围绕工作机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教学、考评方式等环节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依托区域和交通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增强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思政课建设与改革流程如图6所示。
图5
图6
图6 我院思政课课程建设与改革流程图
(一)完善党政领导走进思政课教学第一线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我院思政课的领导
党政领导班子做表率,走进思政课教学第一线,既是凸显校党委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广大思政课教师的支持和鞭策,是落实全员育人、强化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的有效保障。如今,围绕“党政领导走进思政课堂,上好新生第一课”、“党政领导作专题报告,为学生讲解形势与政策”、“党政领导作主题报告,为学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几种形式,我院已形成了符合我们学校实际的工作机制。每一学期,学院党政领导能广泛参与到思政课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题讲座、学习座谈等环节,积极回应学生的需求和关切,从中有效地提升了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实效。
(二)立足高职实际,着眼学生需求,从不同专业学生差异性出发,探讨思政课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思路
近几年以来,我们从学院实际出发,在充分调研理工科类学生为主体的知识结构、专业差异性巨大、学生需求不同等情况的基础上,以学校导向性教研项目“思政课与专业实践课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为抓手,调研分析不同专业学生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以及对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同需求,探求与其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举措。基本思路是:课程体系建设注重针对性有效性——理论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教学过程讲求因材施教——实践教学内容对接专业实习——师资队伍务必整合提升。具体做法是:选定几个特色专业开展试点研究与实践,在取得突破并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广应用。目标是使我院思政课教育教学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三)依托岭南文化和交通文化资源,单独设置社会实践课,提高实践教学的规范性
我们规范了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单独设置社会实践课,旨在改变目前我院三门思政课每学期重复搞实践教学的状况。我院的社会实践课,占1学分,共16学时。在学时的分配上,我们的做法如下:开题和调研指导占6学时,社会调查报告评审和分析占6学时,大学生优秀社会调查报告汇报分享会占4学时,合共16学时),由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统筹安排落实。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为:一年级第二学期做好开题准备,指导学生利用暑假进行调研;集中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完成调研报告,并进行大学生优秀社会调查报告的评审和奖励。
为此,学院启动了校内外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体系建设,围绕岭南区域文化资源和交通行业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学校周边的各类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及时接受交通行业文化的熏陶。至今,我校已经与广州民俗博物馆、洪秀全故居博物馆、塱头古村等共建了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并围绕交通文化启动了更多具行业文化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
(四)把素质教育理念全面引入考评方式改革,构建思政课综合考评体系
从学生角度来讲,在思政课的考核方式上,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如图7所示,相对于闭卷考试,我院学生更欢迎开卷方式考核;而相对于期末考核,学生更欢迎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高。
图7
在我们看来,并非是要无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而是要从这一需求出发考虑如何把握考核形式与内容要求之间的平衡。故此,从2005年以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构建起了思政课综合考评体系,建立了课堂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全过程递进式开放性的”成绩评价指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考核。逐步把考核重点从单纯考查学生知识储备情况,转变为全面、客观考核高职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使考评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素质的源动力。如图8所示:
图8 我院思政课选考与必考相结合的开放性综合考评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要真正有效地把素质教育渗透在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入手扎扎实实地提升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还必须进一步思考如何坚持以文化育人为中心,构建起全员育人的有效格局。
参考文献:
[1]何旭娟,罗繁荣.关于深化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J].湖南社会科学,2010(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85(2016)01-0097-05
作者简介:陈伟平(1972-),女,广东罗定人,人文社科部教授,主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导向性教研课题“思政课与专业实践课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2013DX Y16KX36)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