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华
摘 要:自觉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教师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每位教师应分别承担与其职业角色相应的政治责任,并有分有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对学生润物无声的熏染。高校教师承担政治责任,要形成核心价值观认同,拥有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基础和雄厚的人文素养,高校应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建立多元、综合、立体化评价体系,并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平台。
关键词:高校教师; 政治责任; 承担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6.010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6-0040-04
2014年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1]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的地方,高校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承者,也是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在全球化背景下,当繁杂多样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以各种方式展现在政治思想上还不成熟的青年学生面前时,学生们难免迷茫。这时,自觉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成为每一位高校教师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
一、认清政治责任共担的使命
高校的育人功能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其中的政治责任要由这一过程的所有参与者共同承担。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自觉承担起这一责任,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给予学生润物无声的熏染。
1.高校教师共担政治责任是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
我国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了一支由辅导员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成的专业队伍,专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方面强化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弱化了其他高校教师的政治责任意识。一些非思政专业教师越来越重视“授业”,而忽略“传道”“解惑”。当前社会思潮多样化趋势明显,冲击着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高校是西方敌对势力渗透分化的重点领域。随着学术交流国际化,越来越多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教师走上高校讲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高校大多采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其政治理论及价值观传播渗透到所有课程之中。有的人在对外交流中学到知识和新技术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价值观及意识形态理论的浸染,甚至全盘西化,失去了自主正确判断中国国情的能力。在高校课堂上,一些人打着学术自由的旗号,在讲授学术观点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着西方价值观及意识形态,甚至发表一些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理论完全相悖的言论,造成了学生价值观的混乱和迷茫。
2.高校教师共担政治责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局限,实现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政治与道德、生理与心理、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完整的人”,而不是因工具理性和专业偏执而“异化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下简称“三观”)的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提供一个和谐、共进的教育环境。高校教师应分别从自己的职业角色出发,承担起自己的政治责任,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才能形成合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高校教师共担政治责任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是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的群体。尽管在经济体制变革中,一些人迷失在金钱和权力的话语霸权情境中,但由高知阶层组成的高校教师群体,坚守知识与道德、坚持独立精神和独立人格仍然是主流。大部分高校教师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变革中出现的问题,能保持理性的思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正能量和正确思想的引导与启迪。在现有教师群体特点基础上,通过构建合理的教师思想发展和培育体系,促成高校教师群体整体政治素养的提升,树立牢固的政治责任意识,形成价值观认同,可以实现共担政治责任,并使其效果最大化。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互动能碰撞出思想火花,教师自身发展也会获得思想助力。
二、提升政治责任承担的能力
高校教师能否承担起应负的政治责任,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并能将其运用于教育过程。高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提升教师承担政治责任的能力。教师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怀,才会在面对学生的各种教育活动中自然释放。
1.核心价值观认同是教师承担政治责任的前提
高校教师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正确“三观”教育的政治责任,首先要自身价值观清晰。无论我们是否愿意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一直就存在,价值观混乱的状况在高校教师中也存在。价值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个人化的,高校教师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和对社会的不同看法,同时也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要受到共性的制约,因此强化高校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是解决价值观混乱问题的关键。
强化高校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要通过对教师的教育来实现。高校教师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恰当的教育方法和内容的选择是教育效果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内化需要一个过程,可以组织学校的各类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培训,增强高校教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价值观培育不能靠强迫和利诱,只能用春风化雨的方式使其慢慢渗透人心。
强化高校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认同,要通过制度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要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建设,建立多元、综合、立体化评价体系。对教学工作为主的教师,侧重教学工作考核,既要有教学任务量考核,更要注重育人效果考核,将其从繁重的科研压力和授业任务中解放出来,让常年兢兢业业传道解惑的教师得到认可;对科研为主的教师,侧重科研诚信及应用效果考核,剔除有量无质的假科研,使真正有科研能力的教师得到回报;对行政管理类教师和后勤服务类教师,改变传统组织评价方式,加大管理对象评价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让接受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发挥作用。完善的评价制度可以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师得到尊重和顺畅发展,引领校园文化环境改善,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校园治理常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会自然形成。
2.政治理论知识是教师承担政治责任的基础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师履行政治责任的内在精神动力。高校教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清晰的政治观点,自觉遵守政治纪律,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担当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
高校教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正确看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发展过程。在高校中,只懂业务不懂政治者有之,有意远离政治者有之,不懂历史甚至误读历史者有之。有些非思政类专业课教师,以本专业为傲,不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而否认其科学性,强调自己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专业人员。脱离了政治理论的指导,丢掉政治方向,就无法透彻分析和解释纷繁复杂的现象,专业会成为断线的风筝和无舵的航船。
高校教师要提升政治理论学习意识,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并形成常态。高校教师应养成看新闻、读报纸的习惯,学会看懂新闻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术语,关心国家发展,理解国家政策。当亚投行、一带一路、互联网加、风口、创客等热词被学生热议的时候,所有的高校教师更要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深刻含义及影响,在适当的时机与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正确引导。在非思政专业教师中,这种学习尤其要加强。
高校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政治理论水平。“由于角度不同,教师和学生既可能是教育主体又可能是教育客体,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的对象。”[2]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要设立专门的政治理论学习班,将不同层次的教师分别组织起来,定期培训。通过专题辅导、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重点解决对现实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理论认识问题,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这种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形成制度,持之以恒。根据教师思想发展状况,要不断调整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使其发挥实效。
高校要严格把好用人关,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在选拔高校教师时,应将政治素养考核纳入考核体系,并作为一个考核重点,无论一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多强,政治素养不合格绝对不可以成为教师。对原有教师队伍,要加强考核,强化教育,教育后政治思想仍然有问题甚至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的人,其危害性较大,要坚决清除出高校教师队伍。
3.人文素养是教师承担政治责任的保障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指教师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3]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它体现了教师对自身意义的追求,为教师承担政治责任提供了支撑和保证。教师的人文素养越雄厚,其价值取向越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要丰富高校教师的人文知识,夯实人文底蕴。高校教师大多拥有较高学历,长期的应试教育导向使教师在人文知识积累方面存在不足。哲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给人以智慧;文学和艺术提升教师的表达和审美;历史让我们认清现实并科学预测未来;社会学拓展我们分析问题的思路与结构。这些在应试教育阶段被忽略的内容,应该成为教师发展过程中重点补充的人文知识。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短训班、研讨会、书画展等多种形式,为每位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支撑。对于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尤其要提供更多、更丰富实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培训,使其能更好地将所学所得运用于教育过程。
要培育高校教师的人文品格,树立高尚师德。“师者,人之模范也。”古人云“非圣贤不能为师”。豁达、机敏、自信、睿智、宽容、热情等人格特质,都是教师应具备的优秀人文品格。这些品格的培育,要从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入手,明确教育目标是给予学生思想而非知识,是服务学生成长而非约束学生行为。当教师能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工作和事业的使命感和神圣感会逐渐生发。
要鼓励高校教师的人文行动,推动教育实践。教师的人文素养转化为外在行为,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表现为尊重理解学生,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很多高校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并为学生提供无私帮助,学校应对教师这些教学外教育活动予以关注与鼓励。高校还应大力推动教师的自我反思,通过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与行为,实现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矫正、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
三、履行政治责任
政治责任是人们在政治生活领域的责任,与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角色相联系。高校教师是一个多层次群体。根据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同作用和职责,可以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行政管理教师、后勤服务教师等。每位教师从自己的职业角色出发,应分别承担其相应的政治责任。
1.高校教师履行政治责任的原则要求
第一,形成合力原则。高校教师履行政治责任,要有分有合,在合作中实现责任承担,从自身职业角色出发承担不同政治责任的教师,面对的是同一受教育者群体,以不同方式和内容的教育活动共同作用于一个人,逐渐传导思想政治观念,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认识,并外化为受教育者的政治参与、社会服务等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要不断反思教育效果,调整教育方式、方法与内容。高校要打破教师的传统工作模式,加强教师间沟通合作,组织涉及同一批学生教育活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老师、专业课教师、管理服务教师见面会,搭建综合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定期举行多部门参加的学情分析会、不定期个别教师间具体问题交流等方式,实现分工合作,提高教育活动效能。
第二,适度张力原则。高校教师履行政治责任,要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张力原为一物理概念,是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相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4]。教师作为责任主体,其所能承担的责任具有有限性,表现为责任范围有限、主体能力有限和程度有限。高校教师在其职业角色范围内承担相应政治责任,其履行政治责任的能力和程度都与受教育者息息相关。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等政治责任实现程度进行考量及评价时,其要求要适度,既要超越学生原有政治素质基础,又不能超越到无论教师如何努力学生也无法达到的高度。适度的张力可以使教师承担适度的责任后果。
第三,责任追究原则。高校教师履行政治责任,要建立相应的政治责任追究机制。责任,既是一个社会角色所要承担的义务,也包括未履行义务而承担的后果。现有教师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的评价都有比较具体的要求,对管理水平、服务状况的评价很难用具体数字量化,对教师承担政治责任能力和政治责任的实现则没有评价,使教师履行政治责任的实现没有保障。在政治责任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政治责任追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政治责任评价应该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组织评价及社会评价。自我评价要求教师对自身政治责任有清晰认识,并能正确反思,这要求教师具备较强责任心,实施及监管难度都较大,其结果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学生是教师承担政治责任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对其履责情况有直观感受,尽管有些学生的政治思想还不成熟,无法完全做到客观,但他们对教师政治责任实现情况的评价要予以重视。组织评价是指学校党政机构对教师政治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这是该评价的主体。同时,因大学功能的拓展,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凸显,高校教师的政治影响不再局限于学校范围,在社会上也产生较大影响,对教师的履责评价有必要考虑社会因素。综合以上一系列评价结果,将其直接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对未能履行政治责任的教师进行相应追究,根据其政治后果给予勒令整改、记过甚至开除教师队伍等惩处。
2.高校教师履行政治责任的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中承担政治责任的骨干力量。思想政治教育显性化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极具特点的内容,在高校课程设置中统一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渠道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政治素养,主要责任是通过系统讲授政治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基本政治常识,同时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领学生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使学生能认可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辅导员肩负教育和管理的双重职责,是高校教师承担政治责任的主体。辅导员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思想进行综合管理和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辅导员要承担起发掘与弘扬“真、善、美”和正确引领社会思潮的责任,在各种先优模评比、党的积极分子培养和发展党员等工作中承担起公平、正义、诚信等理念教育的责任,在各种党团活动中承担起爱国主义教育责任,在组织学生参与民主政治生活过程中承担起现代公民意识教育的责任。
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政治思想及价值观走向成熟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等教育日益工具化、专业化的今天,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更重视专业课学习,更容易对专业课教师产生学术崇拜。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专业课教师的言行更容易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每个人的言行都是其自身认识水平的外在表现。政治素养过硬的专业课教师,必然给学生正确政治熏陶,反之将影响学生政治思想的健康发展。专业课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
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是教师,尽管他们不直接从事教学工作,但其管理与服务行为本身也是育人过程的一部分,同样具有教育功能。行政管理教师和后勤服务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和人文感悟,会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和管理。管理人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秉公办事,是对学生最好的民主意识教育。服务人员的热情、真诚、积极主动,对学生是最好的爱岗敬业示范。通过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可校园文化、感知社会和谐、认同社会主义制度,是行政管理教师和后勤服务教师所要承担的政治责任。
总之,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高校中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承担起应负的政治责任,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为大学生成才助力。
参考文献
[1] 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N].人民日报,2015-01-20(1).
[2] 周苏娅.实践观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的实现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60.
[3] 邓志伟.教师人文素质研究: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
[4] 辞海(中)[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3076.
[责任编辑:张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