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2016-04-07 01:38张元洪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践高校

张元洪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心理辅导逐渐得到了高校师生的普遍认可,成为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朋辈辅导作为高校心理咨询的一种新的方式,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在大学生朋辈辅导的涵义、理论基础与实施途径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朋辈辅导存在的问题与有效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 朋辈辅导; 实践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6.030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6-0121-03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大学生既需要适应生理上的变化,也面临着心理上的逐步发展和成熟。应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情感体验、求职择业等诸多压力,仅靠高校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者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1]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的大力推动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逐渐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认可,成为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朋辈辅导作为高校心理咨询的一种新的方式,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2]

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仍有欠缺,而从业人员的数量更难以适应日益增多的大学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朋辈心理辅导能够起到预防和自我治疗的作用,从而缓解专业心理援助供应不足的压力;[3]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以及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大学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愈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真正有严重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需要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处理的学生数并不太多,大部分的学生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这些问题完全可以由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来处理;[4]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自助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朋辈心理辅导员改变了只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助人咨询的状况,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在新阶段我国各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心理教育的主动性,它有利于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格,有利于助人自助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朋辈心理辅导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较快,因此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一、大学生朋辈辅导的理论基础

朋辈有“朋友”和“同辈”的双重含义,“朋友”是指有过交往并且值得信赖的人,“同辈”是指年龄相近者。朋辈心理辅导,又称朋辈帮助(peer helping)、半专业咨询(paraprofession counseling)、同伴教育(peereducation)、辅助性咨询(paracounseling)等。在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是指具有一定心理学知识和助人技能的学生,在专业心理工作者指导下开展的心理疏导和助人过程。朋辈辅导相对专业心理咨询而言,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朋辈辅导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理念。它的基本前提是如果给予人们一些机会和指导,他们就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大部分问题。[5]据调查表明,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向同龄朋友述说是目前大学生最常见的求助方式。同龄的朋友通常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彼此之间容易沟通理解。大学生在年纪相仿的同学面前不会感到拘束,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朋辈心理辅导员们能够设身处地的为被辅导者着想,被对方所信任。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是以人人都需要心理帮助和人人都可以从心理上帮助别人为前提假设的,其干预途径主要有朋辈支持模式(peer support model)和朋辈示范模式(peer leadership model),前者是通过朋辈心理辅导员向朋辈求助者提供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后者是指朋辈心理辅导员为其他朋辈进行积极的行为示范,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调节。[6]由此可以看出,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一是“以人为中心”作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二是强调榜样示范的社会学习理论。这两个理论基础充分体现出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学生之间心理互助而实现心理自助的核心宗旨。[7]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是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

代表人物罗杰斯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认为,朋辈辅导员是学习的促进者,应当注重提供良好的咨询气氛,给来访者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共情,这样就能够调动起来访者自身的潜力,迈向自我实现的境界。从咨询方法上看,他认为,辅导的成功并非依赖辅导者技巧的高低,而是依赖辅导者的态度。[8]

2.社会学习理论是凸显“学生互助”的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重要理论基础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首先提出的,主要是阐明人如何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进而形成和发展其人格特征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心理及环境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人们的许多行为能够通过角色示范或榜样示范来学习,人们的许多思考和行为会受到他所观察到的结果和他人角色示范的影响。[9]

二、高校朋辈辅导的实施途径

1.成立朋辈社团组织,构筑朋辈辅导教育基地

近些年来,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的引领和支持下,大学生心理社团逐渐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大学生心理社团因其成员来源广泛、与学生联系紧密、充满热情、志愿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等突出优势,无一例外地成为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基本力量。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从2002年到201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团、大学生心理委员联合会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部先后成立,开展了大量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与心理援助活动。一是承办了黑龙江科技大学第一至第十二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举办大学生心理辅导讲座百余讲,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展板展览和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趣味心理测验、心理电影赏析、校园广播心理健康辅导专栏、心理征文、心理漫画比赛等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传授心理调适技能的工作,教育影响了数以万计的学生。二是建立和维护了黑龙江科技大学心理微博和微信平台,开拓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服务空间。三是编辑出版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刊物。

2.培训班级心理委员,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主体作用

心理委员是在高校学生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职务,作为班团干部之一。心理委员一般在学生志愿、学院推荐的基础上产生,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组织力量给予必要的、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心理委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二是向同学们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援助设施;三是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主动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活动;四是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和教师,或转介该学生到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寻求帮助;五是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10]

三、我国高校朋辈辅导问题的实施策略

朋辈辅导是由非专业人员从事的人际互助行为,在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中,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缺陷,这就要求我们探索新的方法,以期更好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国外朋辈辅导的做法,拟对高校朋辈辅导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以下对策:

1.增强朋辈辅导的针对性,提高朋辈辅导的有效性

学生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而朋辈辅导员接受培训的时间有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只有将问题具体化,根据问题制订不同的朋辈辅导方案,才能够增强朋辈辅导的针对性,提高朋辈辅导的有效性。可以针对某一特定群体制订朋辈辅导计划,或针对大学生常见问题如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求职择业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等分别制订朋辈辅导计划,对存在这些问题的学生开展朋辈辅导。

制订朋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首先要确定辅导的对象和目标,结合目标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并说明达到目标所需要的过程和步骤,以及辅导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根据辅导目标和过程的要求设计需要什么样的人担任朋辈辅导员,在什么范围内招募,招募的选拔标准等,最后制定培训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调整,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推广使用。

2.加强针对个体问题的朋辈辅导

针对个体的朋辈辅导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在同一个院系里,组织培训高年级同学对低年级适应不良的新同学进行面对面的咨询,解决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问题,提高适应能力。也可以利用热线电话或网络联系进行咨询辅导。电话热线咨询以其方便快捷、隐秘性好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朋辈辅导项目是解决普遍存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群体问题,而针对个体的辅导则是解决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这两种形式相结合,则形成立体的朋辈辅导工作体系。[11]

3.重视朋辈辅导员队伍人选配备,设计合理培训内容

招募和培训是朋辈辅导工作的重中之重。朋辈辅导作为“非专业性心理辅导”,影响辅导效果的因素较多,包括帮扶动机、人格特质及能否平衡好自身专业学习与参加辅导服务活动之间的矛盾等,其中辅导员个人素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招募的对象应该是有爱心、乐于助人、善于交流沟通,而且在要帮助的领域有一定成功经验的能够胜任的学生。在招募前应设定合适的招募的条件和选拔标准,可以有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个性的要求以及助人能力的要求,可以借助心理测验量表协助了解。在一些学校的实践中,采用“朋辈辅导胜任力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等工具了解朋辈辅导员的心理状况,都是很好的尝试。

健全系统朋辈辅导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应围绕群体或个体的朋辈辅导目标来设计,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并非培养合格的咨询师,而是培养能够达到某个朋辈辅导目标的非专业人员,朋辈辅导员不需要掌握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咨询、治疗技术,只需要具备某个朋辈辅导计划所需的实践操作技能即可。同时培训过程应兼顾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切实掌握咨询技巧,以达到培训目的。

4.注重朋辈辅导员的后续培训和自我成长

多数朋辈辅导并非一两次的活动就能完成,而是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辅导帮助过程,由于辅导对象具体情况各异,可能会出现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需要在朋辈辅导员之间、辅导员和指导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而且在培训中学到的咨询技巧和要求经过实际操作后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所以,朋辈辅导需要持续的后续培训,应定期组织朋辈辅导员讨论案例,根据在辅导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设计后续培训内容,指导教师应根据每一个朋辈辅导员的情况进行督导和培训。

与专业心理咨询一样,在朋辈辅导过程中,辅导员也会出现来自工作中的烦恼和困惑,出现职业倦怠,甚至面临一些心理危机。对朋辈辅导员督导的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其自我成长,在朋辈辅导中不仅会发现受助者的问题、困惑和生活境遇,也会怀疑自己的助人能力,对自我认识产生影响。在督导中应帮助朋辈辅导员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特点和局限,发现并不断克服个性的缺陷,达到自我完善[2]。

参考文献

[1][4] 宋强玲.大学生朋辈教育的优势及实践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11):68-69.

[2][11] 姚斌,刘茹.高校朋辈心理咨询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9):126-127.

[3] 祝秀香,陈庆.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完善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67-68.

[5] [美]文森特·J·丹德烈亚,彼得萨洛维著,朋辈心理咨询技巧、伦理与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4.

[6][9] 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7(8):52-55.

[7][8] 李明忠.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4-8.

[10] 张淑敏.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8(8):117-118.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实践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