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

2016-04-06 09:17邹广平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感悟高中语文

邹广平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体质的不断深化,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的要求越来越高,还要求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重视学生情感的交流与共鸣以及重视感悟的力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重视情感;感悟;教学根本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09-02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不仅要求教学方式生动多样,还要求教师深入领会课改的方向和理念,不断寻求语文教学的突破,也就是冲破过去教学模式的框框。将教学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变形成重视情感交流与共鸣的语文课堂;将照本宣科的过时教学方式变形成富于个性、哲理、情感的课文理解;将一言堂教学变形成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下面,作者联系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

1.重视情感交流与共鸣

情感的交流和共鸣离不于情境,每篇课文都具有自身的情境属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将学生带入课文营造的情境之中,或者教师自己构建出适合教学气氛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对课文产生情感层面的理解。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应尽量将原本毫无生产、单调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可以借助富有感情的声音、亮丽的色彩、富有冲击感的画面等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感官认知。

借助情境的完美融合,教师不仅可以用非常感性的教学向学生传递课文表现的深刻道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消化课文中的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经历以及生活经验,将课本中描绘的世界和我们实际置身其中的世界衔接起来。这样,语文的教学内容就再也不是过去那种单调刻板、死气沉沉的"冰块",而是富有感情,极具魅力的"燎原之火"。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他们无法依靠自己想象而理解的事物,让他们在教师营造的情境之中自由的思考和发挥,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佳状态。

例如:进行《短歌行》的教学时,作者在上课之前向学生播放了描绘三国时期历史的纪录片,让学生对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才开始对课文进行讲解;进行《劝学》的教学时,作者播放了视频短片《狮城舌战》,这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也能让他们很好的理解荀子所提倡的哲学理念。荀子借助《劝学》表达了需要加大对人后天教育以及教化的力度,来压制人与生俱来的劣根性,这样才可以充分体现人性中善良的部分。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领会到课文自身隐含的语言以及思想之美,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2.重视感悟的力量

如果教学中缺少感悟,那么会直接导致教学只停留在表层的水平,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现深度教学。许多课文都极具思想价值,可是学生不一定能够意识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他们探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究的乐趣。作者进行《小狗包弟》的教学之前,意识到假设用惯用的教学方式来教学的话,那么就是在课堂上拆解文章的结构、解释为什么课文会提到小狗、景色以及具体的写作技巧和手段。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的实际收获不大,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也很低,课堂气氛也毫于生产。因此,作者及时转变了教学方式,选出一个重点的"痛"字来带动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让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内容进行了解,之后整理作家的情感脉络,再将"痛"作为核心字设计问题,也就是:通过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你认为作家想要表达哪些"痛"。这个教学环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整合,在零散的文字总结出隐含在背后的"痛"。借助这样的设计,不但能够让学生感悟到文章的情感,还能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作家的情感,感悟到作家强烈的自我批评意识。作者在这种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学生非常踊跃起来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

将学生作为教学根本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他们逐渐的自发学习,让他们自觉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之中。这种理念在教学实践里面的应用,就是按照课文的文体以及内容,找出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进行巧妙的设计,推动学生更多的参与进听、说、读、写之中,从而摆脱过去教学中面面俱到、不成体系的讲解。沈从文通过《边城》这篇作品,向我们展示了生动绚丽的湘西地理与人文风俗,其中包含有大量的自然风光、人文风俗、人性特征等,是楚文化的经典表现。作者对这篇杰作进行教学时,想要设计出富有特色的东西,因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将学生带入文本营造的世界之中,体会作家的感受,进而唤醒学生内心潜在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精彩之处。因此,作者在教学的时候,进行了以下尝试。

首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都选出一名组长,小组人数限制在7人之内。然后,作者安排学生进行《边城》这篇课文的阅读。上课开始,没有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暗示,就只是让他们自己阅读课文,并按照自己的实际领会,选择觉得最合适的角度概括课文。同时,作者安排学生将课文描述的内容提炼成"这是描写与什么有关的故事";学生通过阅读,很快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祖孙"、"故乡"、"梦想"、"爱情"等;在此之后,作者安排了给定话题的讨论。话题为:简单阐述你阅读全文之后感受到文中表现的"美",并组织学生以之前划分好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全班进行心得交换,学生提到了亲情的"美、"人性的"美"、自然的"美"、意境的"美"。

本堂课作者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从确定组长、小组讨论、话题讨论的方向全部都是学生做主,教师未作任何有迹可循的带领、有目的的引导,有导向性的调整;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集体思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彼此协作;学习按照"提出-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展开。教师完全由过去知识的拥有者、课堂的权威人物转型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因此,课堂上学生十分踊跃,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上课开始的阅读学生非常认真,留心文中的细节,生怕错过精彩的部分,使自己的发言不够有理有据;思考问题的时候,学生非常投入,阅读积极性和效率较之过去都有明显提高;发言的时候,通过彼此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新观点。

总之,作者在进行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深刻意识到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注重学生感悟的激发,以学生为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高效的进行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感悟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研究型”模式的反思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