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交融

2016-03-30 06:56:11杨红燕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

杨红燕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交融

杨红燕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

摘要:通过论述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有机交融的途径,即: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应把握正确的方向和原则;用核心价值体系和校园精神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基于自信文化和专业文化的校园正能量环境文化营造;实行素质教育学分制促进校园制度文化的作用发挥;强化品牌活动提升校园活动文化的影响力;“自我管理”为主的行为文化反映素质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校园文化品牌; 文化素质教育; 有机交融

0引言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意见》中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高等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十余年,也正好是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10余年,事实证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恰恰处于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地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高职院校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高职院校要站在注重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培育的角度,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将着力点放在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上,努力实现高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交融。

1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1)校园文化品牌。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题,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以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培养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企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称为高职校园文化[1]。如果说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那么校园文化品牌,则是灵魂中的灵魂,更能凸显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尤其在生源大幅度下降、高职教育依然没有打破社会“偏见”的大背景下,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更加成为高职院校向社会证明自身办学能力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职业人”的一项重点举措,越来越得到高职院校自身的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2)文化素质教育。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工作,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思想熏陶的方式使学生思想及行为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其目标就是培养有思想、有气质、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经过近8年的探索实践和改革发展,结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形成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着力点、由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交互融合培养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该体系完全颠覆了以往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没有交集的窘境,同时将专业教育也纳入了素质教育体系之内,与文化素质教育一起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真正落实了“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的高职素质教育特色模式,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搭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

3)校园文化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好的学校特色文化可以凝聚人心、展示形象、提升办学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载体[3]。首先,校园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校园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和行为文化品牌,能很好地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同样,大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也是优秀校园文化品牌呈现的主要方面,说到底,校园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其次,校园文化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校园精神文化发挥道德教育功能,确保素质教育正确的价值观和先进性;校园环境文化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为素质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育人氛围;校园制度文化发挥制度管理功能,保障大学生素质教育规范有序;校园活动文化发挥激励和凝聚功能,促使素质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校园行为文化发挥引导和教育功能,充分展示素质教育的育人成效。

2高职院校校园品牌文化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和不足

首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素质教育虽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理念还是主导着两者在高职院校整体育人体系内的“被轻视”现象,专业课老师普遍认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主要目标,而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相关的工作应该是党团口子和学工队伍的事情,“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高职学生总体素质不高。其次,由于建设时间短、文化积淀浅,大多高职院校目前对校园文化建设基本上都缺乏系统、长远、科学的规划,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素质教育严重脱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一些被誉为校园文化品牌的项目,也往往缺乏丰富的内涵而流于形式,文化层次偏低,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有机交融的途径

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交融,就是要在把握好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原则的前提下,将校园文化品牌贯穿于文化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同时,切实提升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1)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应把握正确的建设方向和原则。

①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的原则。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紧围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营造一个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指明方向、搭建平台。

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的过程中,必须把师生的需求和长远发展放在首位,立足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立足于“全方位育人”观念的普及,将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入学校的综合人才培养方案,让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③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要始终坚持创新和发展的原则。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必须在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不断凝练积淀形成自身特色,以新颖的形式和精心的设计吸引师生的积极参与,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技能,不断增强他们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更好地展示素质教育成果。

2)用核心价值体系和校园精神引领校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包括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文化传统、校风学风等,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所在。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是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遵循的宗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引导着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方向,高职院校要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通过青马工程培训班、“中国梦”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道德讲堂、我的青春故事等品牌活动,培养有思想的、爱岗敬业的、诚信友善的“职业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建校、建设、升格、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校园精神,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这种精神总是散发出惊人的力量。良好的“学风”可以激励学生刻苦专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良好的“教风”可以让学生敬重老师而更加努力学习提升自我;良好的“校风”可以始终激励着全校师生团结一致,为了母校发展的远大梦想去努力奋斗。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强大潜在的精神动力,也称之为大学精神,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抓手,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一生的发展,都会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结合校园精神文化品牌的内容,将校园精神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文化素质教育中,并不断发扬光大。

3)基于自信文化和专业文化的校园正能量环境文化营造。环境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包括绿化、美化、净化、知识化的物质环境和设施,是一种显性文化。富含文化色彩和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能使学校各种物化的东西都体现出一个学校的个性和精神,能有效激励学生崇尚文化、奋发向上。高职院校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正能量的激发,尤其要突出自信文化和专业文化。自信文化用以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信心,专业文化用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职业认同。把师生所获得的各类荣誉和专业技能成果以文化长廊、展示区、建筑物等形式恰到好处地展示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每一个学生走到哪里都能充分地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接受专业文化的熏陶,更能增强学生的爱校情节和自信心,这种激发正能量的校园环境氛围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具重要意义。其次,要更加注重校园环境文化设计的整体性规划。要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和特色,打造优美怡人、富有行业职业特色的校园整体环境文化体系,让一条小路、一个广场都有自己特定的名字,让“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过校园环境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充分显现出来;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创新智慧校园的建设,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创造现代化的学习条件,体验信息化背景下高效有序的大学环境,将信息化手段有效融入文化素质教育,实现文化素质教育的现代化。

4)实行素质教育学分制促进校园制度文化的作用发挥。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保障,包括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制度。好的制度可以促进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好的制度也会激发人无穷的潜力。高职院校要在主导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大制度”环境下,厘清职业教育发展脉络和当前面临的各种新形势和新挑战,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让制度文化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一是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计划和学籍管理,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始终,全方位搭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支撑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完善基于过程性评价、指标性评价、展示性评价的素质教育评价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分制,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二是要注重让学生和老师积极参与制度的制定、管理和执行,切实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各项事务发展中来,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发挥好制度的指挥棒作用,奖惩分明,激励得当,把师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参加到文化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从而有效促进文化素质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

5)强化品牌活动提升校园活动文化的影响力。活动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阵地,包括思想引导、创新创业、文体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高职院校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策划、组织和开展各类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项目实践平台、多途径能力展示平台、个性化精英培育平台。活动组织者要根据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有思想、有气质、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的目标来策划活动的目的、流程和形式,把学生喜欢、青年需要、覆盖面广、素质教育成果明显的活动培育成活动品牌,如人文科技大讲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职业技能大赛、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岗位助理、学生记者团等活动项目和平台,拓宽知识获取路径、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锻炼专业知识技能、全面发挥个性特长,充分展示校园文化和文化素质教育成果。新媒体是当今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师生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节节攀升,通过新媒体平台能及时、形象地展示校园文化活动的精彩瞬间和活动成果,高职院校应注重和加强新媒体阵地的建设,创新文化素质教育手段。

6)形成“自我管理”为主的行为文化反映素质教育的实效。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体现,包括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行为环境,直观反映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成效。如果一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做到“遇到老师能问好、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抽游烟、不吃游食、不穿拖鞋背心进教室”,就足以证明该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成果显著。高职院校可以运用课程学习和活动竞赛的形式,通过团队礼仪课和礼仪大赛将中华五千年礼仪之邦的价值观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重礼识仪的意识;通过制定学生行为规范,用明确的条例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方式,尤其要更新学生管理理念,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三自管理”活动,设立文明监督员、文明监督岗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利用双主体学院等校企合作方式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让学生提前用一个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营造“准职业人”的行为环境;还可以通过个性化杰出人才培养的方式,发挥高职学生“360行、行行出状元”的个性发展潜力,创新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新途径,营造更加适合高职学生发展的行为环境。百闻不如一见,百说不如一炼,只有在良好的行为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以“自我管理”为主的行为文化,文化素质教育的成果才会让人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才能培养出待人大方得体、个性发展健康、企业和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职学生。

4结束语

将校园文化品牌与文化素质教育实现有机交融,只是高职院校有效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之一,要始终坚持“将学生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的理念和目标,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冰.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研究[D]. 湖北: 湖北工业大学, 2014: 9.

[2]孙萃. 高职院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职业教育, 2016(1): 58.

[3]王国华,夏义勇,周刘波. 发掘 确立 打磨 提升——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在城市中学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策略[J]. 人民教育, 2013(8): 38.

Integration of Campus Culture Brand Construction with Culture Quality Education

YANG Hongyan

(Changzhou Colle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Through discussion of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campus culture and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sufficiency of campus culture brand construction and culture quality education. Meanwhile, ways of how to integrate both of them are presented, including grasping the right direction and principles, leading campus spiritual culture with the core value system and campus spirit, creating cultural environment with positive energy based on culture confidence and profession confidence, carrying out quality education credit system, strengthening brand activities and enhancing self-management.Key words:campus cultural brands; culture quality education; organic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434(2016)02-0033-04

作者简介:杨红燕(1979-),女,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宣传思想

收稿日期:2016-03-10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教育
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分析
科教导刊(2016年36期)2017-03-30 16:00:06
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对策研究
科技资讯(2017年3期)2017-03-25 11:21:19
军队院校学员文化素质教育策略刍议
科教导刊(2017年3期)2017-03-14 16:07:39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浅议体育大学生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文化素质教育嵌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1期)2016-11-19 16:01:51
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
二十年来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发展综述
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美育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