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历史重任,这些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民族振兴者。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价值取向关系着我国民族发展的未来。把每一位体育专业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高校体育教育的神圣职责。在目前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形势下,体育专业大学生中出现了种种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其健康思想的发展。因此,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工作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找出适合他们思想特性的文化素质教育的方案。
关键词 体育专业 大学生 文化素质教育 措施
一、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现存状况
(一)对文化知识重视不够,轻文重技思想严重。长期以来,体育专业大学生受重专业轻文化思想的影响,认为文化课是虚的,是无形的,文化素质的高低很难用尺子去衡量。而体育专业课才是实的,比如长跑、短跑、跳高、跳远,那是要用时间去计算、用尺子去丈量的,达不到标准就不能取得好成绩。由于此种思想的支配,很多大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只要专业好就一好百好。有的学生也能认识到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但懒于用脑,自律性差,最终导致文化知识课成绩平平,思想文化素质不高。
(二)考虑问题简单粗糙,遇事鲁莽冲动。应该看到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多数学员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坚韧的意志,不服输的精神,以及较好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思想文化素质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待人接物上易受干扰,容易冲动,道德修养不够。这样的文化底蕴,一旦在奋斗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失败,就很容易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大学通知书不是通过文化学习挣来的,而是以奖品的形式获得的。长期以来,我国的竞技体育采取的是三级培养模式,即业余体校、地方队和国家队,这种模式的教育是特殊形式的职业教育。从教学形式上看,运动训练是主体,文化知识课的学习是业余,二者不同程度的出现脱节现象。从教学成果上看,学历有时成为一种政治待遇,有些获得某项荣誉的学生未完成规定的学业就能拿到文凭,或保送到名牌大学深造。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现存状况的成因
(一)来自本人的因素。当代体育大学生虽然在生理年龄上发育成熟,看起来俨然是一个“大人”,但是他们遇到重大问题的时候,还缺乏一定的判断能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还难以准确选择正确的方向。如果他们做事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坚持自己的思想观点,那将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极为不利。因此,高校应采取科学、正确的文化教育来引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来自学校教育的因素。我们不能不承认,多年以来,高校始终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很多高校成立了专门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配备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人员,从课内到课外对大学生实施了多种形式的思想文化教育。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教育的成绩并不尽人意,其个中原因恐怕是只讲形式,不重实际。问题的根本是传统的教育案例内容缺乏科学性,没有吸引力,更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影响了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来自社会影响的因素。当代体育大学生的社会观念、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与中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因为只拥有专业技术特长,走上工作岗位后,一旦失业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现实无形中给他们造成了就业压力,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健全人格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三、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开设适合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实践证明,第一课堂的教育,依然是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主要阵地。当前的问题是,各个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且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很难保证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质量。现在很多高校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程,这是很明智的做法。体育专业大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学校应针对他们开设一些文学、哲学、历史等概论性课程,内容应浅显一点,通俗一点,尽可能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条件下,容易接受和理解。这些课程的开设能够让他们学到一些基本的人文常识,增加知识,开阔视野,为以后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二)努力营造“三体合一”的文化素质教育环境。“三体合一”即是校园、社会、家庭三个文化素质的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是思想文化素质教育的内部环境,社会、家庭教育则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要想真正做好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就必须内外结合,将家庭、社会、学校三者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接受良好的文明健康教育熏陶,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修养,确保文化道德品质的优良。
(三)实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文化素质教育手段。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严格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并逐渐养成诸多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养成教育”。但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身行为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教育者长时间的耐心教育,积极引导,日积月累,逐渐行成。
(四)强化社会实践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高校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体育专业大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来。高校在进行教学总体规划时,应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通过设立社会实践学分,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研究体育文化开发、体育活动推广等活动。对于利用假期主动参与支农支教的大学生,学校应该给予表扬。总之,可通过这些形式,提高大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建立其正确的思想文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