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新(商丘工学院 传媒与现代艺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特点探究
袁新新
(商丘工学院 传媒与现代艺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在学习美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课程基础之上,形成了重视教育实习、重视儿童阅读、重视儿童科学教育、重视课程设置多元化等特点.
关键词:学前教育;课程结构;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幼儿教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施行,直接推动了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的改革.课程结构是专业培养目标转化为培养结果的纽带,是课程顺利实施的依据;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之间的比例关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是关系到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质的关键.台湾地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课程在学习美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经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学前教育专业专业课程.研究者拟以台湾地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基本结构为切入点,分析其特点,希望通过分析、研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根据台湾2006年颁布的《师资培育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学习四类课程即普通课程、专门课程、专业课程、教育实习等,各高校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拟定相应的课程科目.笔者通过对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幼儿与家庭教育系、屏东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教育学系、新竹教育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发现,这些学校在的专业名称上有一定差异,学校也有各自的侧重点,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总的指导思想却基本是一致的.总体而言,台湾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的区别,基本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1.1 通识教育模块
以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幼儿与家庭教育系的通识课程为例,通识课程28学分,不管是师范类还是非师范类都必须要学习的,占全部课程比例为19%和21%(主要是因为师范类还包括20学分的教育专业课程,总学分为148学分).通识课程包含校共同课程和跨院系规划开设的课程.开设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陶冶并奠定广博的知识基础,体会思潮的演进与关怀社会脉动,为修习专门课程与教育课程做准备.通识课程中还包括体育与服务课程,但是这两项不占学分.通过对台北教育大学的课程体系研究发现,课程的设置比较全面的,包含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与艺术等领域,如此多样化的课程对于学生尤其是师范类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讲是尤为重要的.
1.2 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课程(一般80-90学分,每个学校根据各自情况,有一定差异),包含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师范类学生必须修习的)和幼教专业课程,该模块课程重点以教育领域的专门课程为主.其中幼教专业课程具体包括了儿童发展与辅导、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幼儿园行政与社区、幼儿园教材教法与教学实习等类别.学生可以依据此学生可依兴趣及生涯发展选修不同领域之教育科目.
1.2.1 教育专业基础课程
一般此项为20学分,包含必修(至少10学分)和选修两个部分.主要必修课程包括教育概论(或者叫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学、中外教育史等课程.这一点和大陆师范类课程设置基本一致.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大陆地区这一类课程一般是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而在台湾地区则可以选修,当然各个高校所提供的选修课程的门类也是有差别的.国立台北教育大学从课程设置上看,提供了相当多的课程,诸如健康教育、发展心理学、台湾教育史、教育人类学、心理学史、当代哲学学说与教育、教育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等等;屏东教育大学所提供的课程除了上面提到的必修课程以外,还包括文化人类学、计算机在教育研究的运用、幼教专题、质化研究、专题研究、行动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等.对比几所高校这一类课程,台湾高校在本科阶段就比较重视研究方法课程,开设的频次也比较频繁,而在大陆高校对研究方法的重视一般要到研究生阶段的教育.
1.2.2 幼教专业课程
幼教专业课程是学生日后走上幼儿教师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所必须学习且考核通过的课程.一般来讲这一模块课程60-70学分(包含教学实习课程的学分),占整个毕业学分的45%左右.这一模块课程也包含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者比例大约为55%和45%,主要包含婴幼儿保育与辅导、幼儿课程与教学、幼儿园经营与管理、幼儿文化、艺术与科技等类型的课程.从课程设置来看,该模块课程既顾及学生专业智能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与多元发展.在这里尤其要指出的虽然没有强制规定教学实习课程的学分是多少学分,但是从各个学校教学实习课程系统来看,教学实习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教学实习涉及的面也是非常广的.教学实习从大三下个学期开始,一直到大五(根据2002年修订版《师资培育法》,台湾幼儿教师在大学修完普通课程、专门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并参加完半年的教育实习之后,才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实习的目标从大三开始奠定教学的基本知能;大四学习应用教学基本知能与教案设计与执行能力、培养环境规划与班级经营能力、精进实际教学能力、了解幼教行政与亲师协作、培养特殊幼儿辅导知能;大五育成初任教师.
1.3 弹性选修模块
此模块课程学分在10—20学分之间,该模块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自由选修,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一模块的课程选修是最自由的,不仅可选修本系专门课程,也可以选修各类教育专业课程,还可以跨系、跨校修课以及多元专长学程课程.
通过台湾屏东教育大学、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新竹教育大学等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成分析,笔者认为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具有如下的特点:
2.1 精致而扎实的教育实习设计
1994年台湾《师范教育法》规定,“师范院校学生或修毕师资职前教育课程、教育学程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必须先参与实习一年”[1],一直到2002年,《师范教育法》几经修订,实习与教师资格检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将实习由原来的实习时间由毕业后一年,改为毕业完成前半年,并取消原来每月8000元(台币)的实习津贴,同时需缴交修习实习课程的学分费”.[2]以屏东教育大学为例,该校的实习内容包含教学实习、班级经营与管理.实习、行政实习、研习活动等四个部分,其中以教学实习和级务实习为主,行政实习和演习活动为辅,同时“实习教师在参与学习期间实习学校会遴选一名教师担任实习辅导教师,原师资培育机构亦须遴选一名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进行实习的辅导与指导的任务.”[3]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实习教师养成教学、行政、班级经营的能力,并最终通过教师资格的检定.由于有《师范教育法》的严格规定,台湾高校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实习在各个阶段目标明确,内容也很完整,保持了连贯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教育实习的质量.
2.2 课程设计重视儿童阅读
台湾社会各界重视儿童阅读,全社会都在关注儿童阅读,推广儿童阅读,努力用阅读提升国民素质.在台湾,机会所有的幼儿园都设有专门的阅读指导课程.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台湾高校在儿童阅读推广方面也责无旁贷.他们开设相应的儿童阅读指导课程,例如屏东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开设的儿童语言发展、幼儿文学在课程上的应用、幼儿双语教育、说故事技巧与应用、幼儿文学创作、儿童剧场等课程;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幼儿与家庭教育系开设的童书教学理论与实务、国民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国小图书管理与应用等课程,同时他们还邀请出版社与儿童剧团的工作人员与学生一起探讨儿童阅读,进而推广儿童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准幼儿园教师,在学生时代就负起儿童阅读的推广责任,进入幼儿园以后也会将这样的责任延续下去.
2.3 专业课程的设置多元且专精,且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大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强调“一专多能”,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台湾高校的专业课程模块多元且每一模块课程自成体系,从大一到大四.涉及众多模块如幼儿保育辅导、幼儿教学、幼儿经营、幼儿文化创作、幼儿艺术创作、幼儿科学创意等.学生在修习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模块系统并长时间地学习,这样就能“获得比较精深的发展,有一定的专长,进而实现一专多能.”[4]
2.4 重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台湾学前教育重视对幼儿进行早期的科学熏陶及对自然、科学兴趣的培养.幼儿科学教育是从尊重、呵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以及着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入手的,从幼儿生活出发,通过“做中学”、亲身体验等形式,培养幼儿初步的数学逻辑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使幼儿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萌发并保持对自然、科学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的科学素养养成,很大程度取决于幼儿教师.因此台湾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在设置上重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以屏东教育大学为例,涉及到的课程有幼儿自然科学、幼儿数概念、幼儿资讯科技教育、创意科学游戏设计等.这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的幼儿科学教育观,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促进台湾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
通过对台湾几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笔者以为首先对于近年来新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院校来说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多考虑高校课程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接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再全面分析当前幼儿园教师应该要有什么样的能力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课程模块.其次,加大教育见习实习的比重,并将之系统化、精细化.针对每一次的见习实习,制定相应的计划,每一次的见习实习都有相应的实践指导书,学生自己能明确每一次见习实习的主要任务并在每一次见习实习之后都能有进步和提高,使见习实习的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2〕〔3〕陈学贤.海峡两岸国小师资培育政策之比较研究[D].国立屏东教育大学,2011.
〔4〕宋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浙江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272-02
收稿日期:2016-03-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QN-159)的阶段性成果;商丘工学院第二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XJGLX2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