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云生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00; 2.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育人为本”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研究
费云生1,2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00; 2.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对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依据培养目标导向和学生需求导向,构建了以“育人为本”的“学校主导、服务多元、师生参与、量化考核、多方监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体现了高职院校后勤的“三服务、三育人”思想,真正做到育人为本,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高职院校; 育人为本; 后勤服务; 保障体系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是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构建的为师生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服务的协作共同体。后勤服务保障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其宗旨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对人才培养起着基础和保障作用[1]。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培养[2]。高职院校的后勤服务要充分体现服务育人的功能,不仅要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还要让学生在享受服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3]。
1.1 国外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模式
1) 专门机构负责型。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由政府规定统一的管理机构(大学生服务社或办公室),并负责管理人员的工资,实行完全社会化管理。学校后勤分管校长代表校方与后勤服务及管理机构进行合作和协调,承担相关的监督职能。
2) 高校直接参与型(自办后勤服务)。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由学校为学生提供完全的后勤服务。学校设立后勤机构或者吸纳社会上的第三产业到学校设立后勤机构,或两者兼而有之。学校设一名副校长负责后勤管理事务,还设立相应机构负责具体事务。
3) 高校与专门机构共同举办型。以日本为代表,由社会程度很高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后勤服务,如全国大学生协同组合联合会。“生协”实行会员制,采取后勤服务租赁模式:后勤服务工作租赁给校外企业经营,实行合同管理方式,由社会专业化的第三方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后勤服务保障。学校承担监督职能与合同管理职能,或在某些项目上承担提供设施的责任[4]。
国外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模式的共同特点是政府直接举办或间接投入,同时以服务为主,依据市场规律运作,但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1.2 国内高校后勤服务保障模式
目前,国内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呈现三种模式:
1) 非社会化模式。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完全依靠高校原有自建的后勤服务实体。
2) 准社会化模式。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主要由高校后勤实体提供,允许社会优质企业参与部分学校后勤保障。
3) 完全社会化模式。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完全面向社会市场,依据竞争机制,选择最优的后勤服务保障企业。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基本是由中专合并升格组建,而且升格时间不长,在社会化改革中存在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的社会化进程。就江苏83所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的现状看,其中非社会化、准社会化和完全社会化三种模式分别占4.65%、88.37%和6.97%。经过多年实践,现阶段有一些学校还出现合并回潮现象,这是市场经济和学校实际情况发展过程相融的产物。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追求的是优质高效,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一方面减轻学校负担,让学校能集中精力搞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充分体现高校后勤服务的公益性、福利性,同时兼顾市场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充分吸纳师生参与服务与管理[4]。
高职院校在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忽视了育人为本的教育功能。后勤服务是高职院校提供服务场所、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的主力军,肩负着服务育人的教育功能。由于扩招和经济运行压力使学校有些领导只追求后勤服务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后勤服务的教育功能。
2) 在管理上存在重经营,轻服务观念。高职院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管控不严,要求不高。从后勤的行政组织转变为新型经济组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要遵循经济规律,追求经济效益,但是也不能只重视经营,而忽略了服务。
3) 在后勤服务管理上存在守旧思想。由于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中存在一些老思想,所以,市场化程度不高,给后勤改革带来难度,这也是学校后勤发展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后勤服务的发展壮大。
4) 存在一对矛盾,即学校自身实体竞争不过专业化社会企业,逐步失去市场;社会专业化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
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公益性和市场性不能有效地协调统一。服务学校的后勤实体不管是学校自办还是由社会来办都要按照市场规律来管理。但由于学校的人事关系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使管理层没有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后勤服务保障的总体水平得不到很好地提升,师生满意度不高。
社会企业提供高校后勤服务不仅仅是服务顾客,其公益性、教育属性如何更好地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与学校的总体要求和规划安排息息相关。只有把育人的功能指标体现到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全面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并加以监督考核,才能真正起到实效。
1) 教育性原则。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育人功能。
2) 公益性原则。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要坚持公益性,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不能把改革和服务的成本全部转嫁给大学生及其家庭。
3) 科学发展性原则。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发展。
4) 安全稳定性原则。学校稳定看后勤,后勤稳定看食堂。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要把安全稳定放在第一位,这是工作的起点,也是工作的终点。
5) 时效性原则。高职院校后勤服务要体现出便捷、高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校后勤实现便捷、高效的服务提供了可能。
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保障部门应当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要求,科学推进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才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并不断提高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1) 围绕“育人为本”,注重学校顶层设计。从系统学角度理解,就是把握工作重点,各部门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后勤管理人员考虑的不仅仅是后勤服务保障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学校人才培养的统领下,使所做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服从于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解决学校体制层面问题。
① 围绕“育人”目标,构建后勤服务保障指标体系。首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包括教学保障服务、公寓管理服务、餐饮服务等在内的后勤服务保障指标体系。其次,明确相关考核指标,将指标分解并考核到位、到人,对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将服务规范性的评价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价相结合,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参与育人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② 结合学校实际,科学选择“自主+合作”的后勤服务模式。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可以选择以准社会模式为主,即以学校的后勤服务实体提供服务为主,再配以优质的社会服务企业(合作经营模式)为补充。通过这种尝试,既有效地促进学校后勤服务实体的发展壮大,又引进优质社会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师生满意度。
由于后勤服务实体的特殊性,自办实体依然承担着学校相关服务保障职能。一方面要更新观念,构建大服务的理念,对原有流程进行再造。另一方面要解决人员编制,落实管理、服务职责要求。对社会服务实体通过契约形式落实服务管理育人的措施。
2) 围绕“育人为本”,规范服务标准与个性化服务。一是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职能,要求使服务实体根据服务项目内容规范管理流程和服务要求。规范服务是优质服务的基础和保证,后勤服务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育人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到流程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二是针对师生个性需求开展个性化特色服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需求,开设特色餐饮、宿舍方便学生服务等个性化项目,体现服务宗旨,提高师生满意度。
3) 围绕“育人为本”,吸引师生广泛参与。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高度重视公民参与,要主动了解公民需要什么、关心什么,及时对公民的利益需求作出回应,确保公民权利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形成公共服务创新的动力支持,督促政府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5],同时强调建立伙伴关系的公民参与,为公民实现自我服务、自主服务创造和提供条件及资源[6]。在高职院校现行后勤服务管理中存在着提意见多、抱怨多;提建议和参与监督管理少的现象。公民参与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民主的有效形式参与管理,使公民的主体性得到释放的发挥[7]。这就要求在学校的后勤服务管理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吸引广大师生参与服务管理。一方面,民主参与管理可以表达师生的诉求和愿望。另一方面,民主参与管理可以让师生体会到后勤服务管理的难点,从后勤服务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4) 围绕“育人为本”,加强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包括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个层面。高职院校一方面要加强精神层面的后勤服务文化建设,包括餐饮节约文化、宿舍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等建设。在后勤管理服务方面还要加强全体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体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谐的氛围、全心全意关心学生的敬业精神等。积极营造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层面的后勤服务文化建设,科学制订并严格实施相关管理制度等,使各项管理服务规范到位,形成良好的服务制度文化。
5) 围绕“育人为本”,构建智能化后勤服务平台。一是构建内部管理信息化平台,包括采购、使用、结算、考核,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益。二是构建后勤信息化网上服务平台,包括和谐校园、节能平台、平安校园、服务之窗等,为师生提供服务查询、订单、投诉、报修、评价等业务,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三是通过宿舍门禁等一卡通数据,对学生安全等进行预警教育处理。同时对贫困生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学校能真正对贫困学生进行有效资助,解决后顾之忧,使其更好地安心于学业。
6) 围绕“育人为本”,实施多方督管。针对学校后勤服务实体,实行行业、学校及师生的多重监督管理。一是行业主管部门对后勤服务实体进行服务规范检查,使后勤服务更加规范。二是学校职能部门对后勤服务实体依据相关契约进行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服务过程、服务内容、服务效果以及服务相关问题的响应时效等满意程度进行有效监管,进一步督促后勤服务实体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三是师生通过各管理委员会对后勤服务实体实施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后勤服务主体的参与职能。通过多方监管为安全、规范、优质的后勤服务提供保障。
通过构建学校主导、服务多元、师生参与、量化考核、多方监管的“育人为本”后勤服务体系,明确了后勤服务的目标、途径、方法和保障措施,体现了后勤服务的公益性。通过后勤规范优质的服务,影响人、塑造人、感染人,努力形成良好的管理育人机制,既体现后勤服务实体的公益性和市场性,又有效体现服务的教育性,真正为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刘华才.坚持立德树人需要大学领导的责任担当[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32-34.
[2] 王宁.大职业教育理念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4):90-93.
[3] 李元元.充分认识当前高等教育新常态[N].中国教育报,2015-07-06(6).
[4] 李茜.国外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启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0-74.
[5] 张杰.国外公共服务创新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的启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0-34.
[6]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7.
[7] 孙彩红.试论公民参与政府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J].政治学研究,2007(3):43-47.
[责任编辑:缪宁陵]
Study on Student-oriented Logistic Security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EI Yunsheng1,2
(1.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00, China; 2.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 security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to construct a student-oriented logistic security system in light of colleges' student cultivation orientation and students' demand, which should offer diversified service and be directed by the college, appraised with quantified indicators and jointly supervised. The system embodies the logistics department's philosophy of "Three Kinds of Service and Three Educational Functions", puts student-oriented education in place, provides better service for talent cultivation and improves the logistic secur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oriented education; logistics; security system
2016-07-08
2014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K2014314)
费云生(1966-),男,研究员,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与管理研究
G 717.4
A
1672-2434(2016)05-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