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喜扬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3)
高职院校在校生关注因素调查的若干思考
林喜扬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3)
从一个实证例子出发,分析学生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学习生活条件的关注因素。应建立常规的调查机制,作为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把握在校生关注点和诉求,帮助学生提高成长效率。
高职院校; 在校生; 关注因素
职业教育活动参与主体复杂多样,产生最直接影响的有学校、学生、政府、企业等。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承担者,需要努力适应外部环境,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了解掌握学生这个教育活动最主要参与者在关注什么。
1.1 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时刻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重视学生关注因素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思想。
1.2 为院校改进工作提供更多视角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永恒目标,这个理念是ISO9000标准提出的质量管理原则之一。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生源状况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要求学校必须适时根据变化做出调整,以持续保持竞争力。同时,学校也应当重点关注学生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活动参与者的个体需求,为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切入点。学生与学校管理者的认识存在差异,对高职院校在校生关注因素的研究可以为学校管理者提供全新的视角、思考方向和改进动力。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长效率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多数是高考的非本科线上的考生和高职单招的学生,这些学生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的偏低以及公务员、医生、律师、教师等大量就业岗位不低于本科学历的要求极易给高职学生造成心理落差,产生各种消极心态。美国学者杜威曾指出:“一个好的教育目的都有三个特点:①它们建立在学生的活动和需要的基础上;②它们有助于学生的相互合作;③它们是专门的,直接的,而不是“普遍适用的、最终的[2]。”教育活动要关注学生的需要,耐心倾听学生意见,关注学生之关注,这样的教育活动将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霍桑效应”表明,那些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个人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当学生受到学校的充分关注时,自尊心增强,与学校之间的情感距离自然拉近,从而有利于消除消极心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长效率。
某职业技术学院对在校生进行了一次学生满意度调查,被调查学生2 000人,约占在校生人数的20%,发出2 0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 847份,比例为92.35%。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教学、学习生活条件方面的满意度和重要性排序。
2.1 满意度调查情况
问卷分三个部分,共有25个项目。问卷答题分为五档:A很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很不满意,统计对应分值为A(5)、B(4)、C(3)、D(2)、E(1),求和后按参加人数计算平均值,排名结果见表1。
表1 满意度调查分值排名
学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教育管理质量”的满意度要高于对“学习生活条件”的满意度,甚至“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教育管理质量”中满意度最低的因素,如“教材选用”(分值3.681)“社团活动”(分值3.730)的满意度分值也比“学习生活条件”中满意度最高分值还要高出一些,这反映出学生对“学习生活条件”的不满意程度是比较高的。
从各个具体调查因素看,学生对“实验、实习、实践质量”“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态度”“班导师(专业导师)工作”“辅导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满意度较高,“课外辅导”“教材选用”“学生干部”“社团活动”则分别是“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教育管理质量”中满意度较差的。“学习生活条件”中各因素满意度均偏低,全部8个因素的分值列在25个调查因素的后8位。
2.2 重要性排序情况
对“教育教学”“学习生活条件”等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答卷时根据重要性排列,被问卷人认为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以此类推。表中(见表2)的人数比例是认为某一因素为最重要因素的被问卷人数与所有被问卷人数的比例。
“教学态度”“教学水平”“职业能力训练”与“教学管理”“实践实习”“课程设置”分别列教师教学、教学管理中各因素的前三位,“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班级建设”则是学生工作中各因素的前三位,“校园环境”“校园文化”“食宿条件”则是环境条件中各因素的前三位。
表2 重要性因素排名
2.3 满意度与重要性排序的相关性分析
满意度与重要性排序属不同的范畴,后者调查的是学生更重视哪些因素,而非调查哪些因素是满意的或不满意的。因此,有可能出现重要因素是满意的,也可能是不满意的。
正相关性,是指调查项目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与满意度呈一致性趋势。图1中,“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态度”“心理健康教育”等重要性排序高,满意度也比较高,“教材选用”“课外辅导”“社团活动”满意度低,其关注度也偏低。学生对“职业能力训练”重要性的关注度较高,对“实验、实习、实践质量”感到较为满意,但对学校在“职业能力训练方面采取措施”仍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图1 典型正相关因素
负相关性,是指满意度与重要性排序呈相反趋势。图2中,“校园环境”“住宿条件”“食堂”“就业指导”的满意度在同类因素中相对较低,其重要性排序却恰恰相反,获得了较多学生的关注。
总体上看,调查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学生对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教育管理质量方面的多个因素关注度高、满意度高,对环境条件的“校园环境”“住宿条件”“食堂”关注度高、满意度低,这些为学校改进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图2 典型负相关因素
3.1 关注度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参与职业教育活动的主体中,作为追求不同利益的独立行为主体,政府、院校、企业、学生等基于各自的价值取向,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不同的价值诉求与发展主张,也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矛盾冲突。学生所持的是一种个人本位的价值观,但往往单纯从个体出发,强调个性发展,而忽略了教育的整体性[3]。满意度调查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诉求,但是,如果片面地以学生满意度为导向,难以平衡政府、院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价值冲突,也会使学校办学变成企业模式,陷入“顾客您满意了吗”的教育教学产品化的误区之中,显然不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上述调查所涉及的满意度与重要性排序以及两者相关性分析,能够突出显示学生关注什么、重视什么、满意什么、不满意什么,学校的某一项工作(条件)是因为不满意而关注,还是因为本身重要而关注。因此,需要学校对这些数据开展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掌握数据背后的核心问题。
3.2 特定对象的选择
一所学校的一次调查问卷具有特定性,是针对这所学校的学生开展的,分析出来的具体数据有其特定涵义。如何分析出对特定对象的有价值的数据与结论,建议:
首先要关注特定对象的不同差异,不同学校专业设置、办学优势特色、办学条件不尽相同,学生对教育教学、学习生活条件的满意度与重要性排序的认识也会有所差异。上述调查中,学生对学习生活条件的满意度显然较低,而对于校园环境、食宿条件优越的院校来说,满意度较低的方面可能不在这里。本文例子所显示的学校的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对学习生活条件的改善,以提高学生对这方面的满意度;其次是关注时间差异性,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的时间点所进行的调查结论有可能不同。例如,两年前的一次调查与当前的调查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学生满意度和关注点发生了哪些变化。这对于学校管理者分析前一次的决策与价值很有意义;第三是注意典型的负相关因素,重点分析重要性排序高而满意度低的原因与对策,因为这是学生最为关注的因素;第四是分析重要性排序低且满意度低的正相关因素,如,教材、课外辅导、社团活动这些因素,分析学校的教学改革理念与学生认识理念之间差异的成因;第五是分析重要性排序高且满意度高的正相关因素,是否已经成为学校的亮点与优势,今后如何保持与加强,进而成为学校办学特色。
3.3 面对在校生的常态化调查机制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机制越来越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毕业生跟踪反馈是这个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毕业生的表现,重视用人单位的评价,既展示了学校对已经毕业离校学生的人文关怀,又可以为下一步改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与现实依据。同样,对于在校生的信息反馈也是不可或缺的。目前,最常见的形式是学生评教,方法比较单一,内容相对单调。一线的教师、辅导员能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但这些信息是零散的、繁杂的,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所以,开展在校生的常态化调查分析也应当成为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在校生的常态化调查分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规律性、周期性的调查与分析。如,每学年开展一次调查,这有助于对比不同时期学生关注点是什么,也有助于对比学校做出某些调整后学生满意度与关注点是否发生变化。这比孤立地开展一次调查更有价值;二是综合性调查与特定性调查相结合,可以开展面向全院学生的综合性调查与分析,也可以开展面向特定群体的调查分析,如新生、毕业班学生、女生或某一类专业的学生,还可以是特定内容的调查与分析,如对学生技能训练、比赛、技能培养的调查与分析;三是明析职能归属,将这一项工作纳入某个职能部门,制订工作计划,建立从立题、调查、统计、分析、研究到决策的工作流程;四是共享调查数据与分析结果等资源,在学院各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便于各部门及时了解最新的在校生动态信息,增强各部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活动的针对性。
学生是社会人,有自己的情感、情绪、价值观与人生。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主动地、系统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培养出更加优质的毕业生。
[1] 金晶. 基于“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4):13-15.
[2]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 教育目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563.
[3] 姚树伟,谷峪,王冰.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冲突及其治理[J].职业技术教育,2013(16):63-67.
[责任编辑:李娟]
Analysis on Students' Concerned Fact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n Xiyang
(Fujian Polytechnic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jian 350003, China)
Based on a practical cas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volved in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iving condition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set up the normal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which acts as one critical part of talent cultivtion feedback, grasp internal students' requests and concerns, and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growth efficienc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al students; concerned factors
2016-06-14
林喜扬(1971-),男,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G 715.5
A
1672-2434(2016)05-0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