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思考

2016-03-28 07:38李远方
昌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教学

李远方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河南 郑州 451150)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思考

李远方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河南郑州451150)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达到提高其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纲要》这门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为从事《纲要》教学的教师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纲要》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纲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从事《纲要》教学的教师和医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的配合下,我们进行了认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我们认为,在《纲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方面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看,确实存在着上课走过场现象,教书一回事,做人一回事;课堂一张脸,课下一张脸;看不到政治课的分量和自身肩负的政治责任。”[1]这样的教师不可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二是部分从事《纲要》教学的教师本身专业素质不高。他们不是相关专业毕业的,没有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在从事《纲要》教学方面缺乏理论功底,不可能很好地从事《纲要》教学工作;三是部分教师在授课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不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四是部分教师不能灵活地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材的内容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是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的变化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灵活处理,不能灵活地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必然是死板疆化的;五是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不能从教学中敏锐地发现科研课题,也不能把科研成果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方面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知识薄弱。我们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发现有的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了解很少。在我们收到的1076份答卷中,仅有508人能够对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占47.2%,而大多数同学则只了解其中一两个历史人物的一些简单生平事迹,在我们收到的1076份答卷中,仅有386人能够比较全面地写出他们对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西安事变、抗美援朝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一些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仅占35.9%,大多数学生对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知之甚少;二是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认为,只要专业课学好了,将来就能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这门课程没有什么作用,与他们将来的前途没有什么关系,学不学无所谓。在课堂上一些学生看专业书,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三是学生关心的是否能够通过考试,不关注素质的提高。在关于期末考试采取什么形式的调查中,97%的学生选择写一篇论文进行考试,只有3%左右的学生选择开卷考试,没有学生选择闭卷考试。即便是选择开卷考试的学生,也要求老师在考试前把一些重点知识划出来,让他们通过考前突击就可以轻松通过考试。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就是为了拿到学分,没有把学习这门课当作提高自己素质的手段。

二、《纲要》教学应当采取的措施

为了提高《纲要》这门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深入剖析教材,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相关知识

在《纲要》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够把文学知识、哲学知识与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时,教材讲到: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对岸观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2]教师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联系学生在中学时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如《藤野先生》、《孔乙己》、《祥林嫂》、《药》、《阿Q正传》等。鲁迅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作品揭露了当时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具有廓清蒙昧、启发理智的作用,是为了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这样就加深了对教材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在讲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时,教材指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3]我们可以运用哲学中关于质、量、度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度是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在一定限度内事物的性质保持不变,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

(二)要处理好《纲要》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中学历史课的关系

学习《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目的是不同的。学习《纲要》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学习《概论》要达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虽然学习两门课程的目的不同,但是许多内容都有相通之处。我们在讲授《纲要》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这两门课相关内容的关系。例如:《纲要》中谈到: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表现之一,是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4]要让学生准确理解这一内容,我们必须引用《概论》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的有关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制。[5]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建而不是反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是争取和联合的对象而不是反对的对象,更不能把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经过分析,同学们就加深对《纲要》中的内容的理解,就比较容易掌握相关的知识了。在讲授《纲要》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时,我们可以分别参考《概论》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有关内容。深入研究这些相关的内容,我们在讲授《纲要》时能够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使同学们对教材的相关内容能够深刻理解,便于同学们掌握《纲要》中的相关知识。

在与中学历史课的关系方面,我们必须知道,中学历史课侧重于对历史事实的叙述,而大学的《纲要》侧重于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的分析,理论性较强,但是对理论分析离不开历史事实,中学历史课本中对有关历史事实的叙述对我们掌握相关的历史规律和历史理论有很大帮助。我们在讲授《纲要》课时,可以引用中学历史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帮助同学们理解《纲要》课的内容,为同学们学习《纲要》奠定一定的基础,有效地解决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

(三)在教学中要引入一些与教材有关的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纲要》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入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视频资料。例如:在讲述辛亥革命时,我们可以引入电视剧《辛亥革命》的一些典型视频,让学生学习邹容、陈天华、黄兴、孙中山等人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在讲述五四运动时,我们可以引入《我的1919》中顾维均在巴黎和会上的慷慨陈词,让学生了解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的情景和中国作为弱小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在讲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电视剧《铁肩担道义》中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进行辩论的片断,让学生认识李大钊在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讲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我们可以引入电视剧《毛泽东》中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和发言,让学生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过程;在讲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时,可以引入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有关片断,等等。这些视频资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纲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把教学和考试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仅仅把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纲要》的积极性,也难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我们把学生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并且把这两部分和我们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课本上的有关知识和典型的试题结合起来进行讲述,在讲到某一部分的知识时,我们要把相关典型试题(尤其是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中的相关部分)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对这些试题要深入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巩固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为将来的考试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那种为考试而考试的局面。此外,我们还采取演讲、辩论、讨论以及表演历史话剧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我们把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采取激励措施,如果学生的表现比较好,参与一次课堂活动作为两次记入平时成绩,如果表现特别好,可以作为三次记入平时成绩。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个学期参与三次课堂活动,平时成绩按满分计算。[6]特别是的表演话剧方面效果非常好,例如:在讲遵义会议时,让学生提前进行准备,观看遵义会议的有关视频资料和查阅有关资料,分别扮演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等角色,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表演者声情并茂,把各个角色表演得淋漓尽致,赢得阵阵掌声,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五)要紧密联系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辛亥革命100周年时,我们要把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纪念辛亥革命的一些活动结合起来,尤其要认真学习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同时让学生观看电视剧《辛亥革命》,提高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在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时,我们可以把课本上讲的关于甲午战争的有关知识与纪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讲述,让学生观看与甲午战争有关的电影或电视剧,使学生对甲午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有深刻的认识;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关注国家领导人在纪念活动中重要讲话、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有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电影和电视剧,教育学生要牢记历史教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通过《纲要》教学与重要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的结合,我们可以达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贴近实际的目的,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兴趣,提高《纲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纲要》的教学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我相信,在从事《纲要》教学的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纲要》的教学水平一定能够不断上新台阶,达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元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之我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53.

[2][3][4]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1.

[6]李远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探索[J]世纪桥,2014,(3):19-20.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69(2016)01-0103-04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简介:李远方(1971—),男,汉族,河南南阳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