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蓉
【摘要】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问题解答和能力培养的双边互动活动,教师与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主导特性与主体特性得到展现和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教学活动双边互动,在新知传授!问题解答!思维练习等环节,开展有效双边教学活动,实现教与学活动效能的“双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 互动性教学 双边互动 学习效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00-02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主导,学生在教师有效引导和指导下开展探索知识、解答问题、素养培养等有效学习活动。同时,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和教师的相互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显然是不行的,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在当下的某些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单向灌输的教学活动,课堂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成为知识接受的“容器”,并且教师采用控制性的手段,力图使学生所有的表现都处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传授、问题解答和能力培养的双边互动活动,教师与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主导特性与主体特性要得到展现和提升”。笔者结合教学体会,对开展互动性教学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一、让学生掌握新知内涵,互动性教学更能体现优势
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只有当学生对知识内涵有了充分认知,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有效深入推进。基于以上认识,需要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传授和探知的过程中形成有效互动。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内在能动,而是片面地采用单向式的教学手段,将知识内涵直接“塞进”学生头脑,这种生搬硬套,最易导致学生对知识内涵的掌握浮于表面,难以领会其要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运用双边互动性教学,变单向性为双向性,结合学生所接触过的生活实践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开展让学生尝试新知内涵的学习领会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双边互动中真正准确掌握新知内涵要义。
在讲解“正弦与余弦定理及解斜三角形”新知识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来逐步推进教学的深入。我们首先结合教学目标内容提出的“引导学生会在各种应用问题中抽象或构造出三角形,标出已知量、未知量,确定解三角形的方法;搞清楚利用解斜三角形可解决的各类应用问题的基本图形和基本的等量关系”的要求,让学生进行新知内容的学习探知活动。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在海上,已经知道两灯塔 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m,灯塔 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30°,灯塔 B在观察站C 南偏东60°,则 A,B之间的距离为多少?”这个题目的提出能引导学生带着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初步探知,从而寻找解题思路。通过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结合情景提出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内涵来解答问题的活动,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对“正弦与余弦定理及解斜三角形”的重难点内容实现了有效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