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怯对网络交往的影响: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

2016-03-25 03:35卞玉龙韩丕国高峰强中国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250358通讯作者mailgaofengqiangsdnueducn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介作用自我意识大学生

田 雨 卞玉龙 韩丕国 王 鹏 高峰强中国.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358 通讯作者 E-mail:gaofengqiang@sdnu.edu.cn



羞怯对网络交往的影响: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

田 雨 卞玉龙 韩丕国 王 鹏 高峰强△
中国.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358 △通讯作者 E-mail:gaofengqiang@sdnu.edu.cn

【摘 要】目的:考察自我意识在大学生羞怯与网络交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自我意识量表和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对781名大学生进行考察。结果:①羞怯与自我意识、网络交往总分显著正相关(r=0.483,0.260;P<0.01);自我意识与网络交往总分显著正相关(r=0.261,P<0.01);②羞怯通过自我意识的完全中介效应(△χ2=5.43,△df=1,△χ2/△df=5.43<6.63)对大学生网络交往产生影响,羞怯对大学生网络交往没有直接效应。结论:自我意识在大学生羞怯与网络交往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羞怯;自我意识;中介作用

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是指交往主体利用网络媒介发生互动并在交往过程中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即网际关系,在此基础上,网络主体逐渐形成了网络群体、虚拟社区甚至整个网络社会[1]。网络交往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人际交往方式,也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广泛、最高效的人际交往方式,具有鲜明的网络信息时代色彩。互联网的崛起,是20世纪下半叶一个重要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事件[2]。也正是互联网的兴起,使得网络交往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融入到了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当中。郭文斌的研究已经证实大学生网络交往具有普遍性[3]。

羞怯(Shyness)是指在社交场合中不自在的感受,有研究发现,羞怯者具有“线上互动偏好(Preference of Online Social Interact)”,即更偏爱通过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来建立和发展同伴亲密关系[4]。虽然已有研究考察了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影响因素[2,5],但少有研究考察羞怯水平与网络交往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

Crozier的研究发现,羞怯个体不愿参与现实的社交场合,倾向于保持安静或沉默寡言,因此他们结交朋友特别困难[6]。Ward和Tracey研究发现,羞怯的个体进行面对面交往比进行网络交往更困难,并且更倾向于借助网络建立人际关系[7]。正如Papacharissi和Rubin发现,那些对人际交往不满意的人更愿意用网络交往代替人际交往一样[8]。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可以方便地结交新朋友,可以轻松地表达自己和加入自己喜欢的群体,正是这种丰富多样的网络交往方式,极大地弥补了他们的社交不足[9]。由于互联网具有隐蔽性和虚拟现实性等特点,因此可以很好地满足羞怯个体的交往需要。但是目前关于羞怯与网络交往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Henderson和Zimbardo指出,羞怯与网络交往没有什么关系[10],而Yang的研究表明,羞怯能够正向预测网络交往[11],本研究将深入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

自我意识可能是影响羞怯与网络交往之间关系的重要中介变量。自我意识由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自我认知3个子系统构成[12]。李娇等的研究证明,高羞怯个体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他们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更加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13]。由于过分的关注自我,使他们面临诸多的心理困扰。因过度关注他人的评价影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致使在现实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由之更多地凭籍网络社交途径,产生更多网络社交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两个主要研究假设:

H1:羞怯会直接影响个体的网络交往;H2:羞怯会通过自我意识的作用间接影响网络交往。基于这两个假设建构了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理论模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山东省某高校4个年级中随机整群抽取了不同专业的20个班,统一在课堂上施测,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1份(97.63%),其中男生287人,女生494人;理工科376人,文科218人,艺术体育专业197;年龄16~24岁,平均(19.80±1.9) 岁;网龄1~12年,平均(6.30±2.30)年。

1.2 方法

1.2.1 大学生羞怯量表 采用王倩倩等人修订的大学生羞怯量表[14],该量表最初由Henderson和Zimbardo编制,修订后的量表由17道题目组成,例如“在社交场合中,我担心表现的不成熟”;“如果遭到拒绝,我会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该量表由寻求赞成、自责、对拒绝的恐惧和表达的自我限制4个维度构成,采用5点计分(1=非常不符,5=非常符合)。该量表在王倩倩等人修订时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是0.86,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是0.83。

1.2.2 自我意识量表 采用Fenigstein等人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该问卷后经我国研究者蒋灿翻译和修订[15]。该量表由23道题目构成,包含公我意识、私我意识和社交焦虑3个维度,并采用5点计分(1=非常不符,5=非常符合)。Fenigstein等人编制的自我意识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79、0.84和0.73,该量表在蒋灿翻译和修订的过程中的重测信度为0.72、0.73和0.78,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 是0.79。

1.2.3 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 采用平凡等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16]。该问卷由26道题目组成,例如“网络交往中的群体让我产生了归属感”,“网络交往中表现的我才是真实的我”,问卷由网络自我表露、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人际关系和网络关系依赖4个维度构成,采用5点计分(1=非常不符,5=非常符合)。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重测信度为0.88,在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是0.92。1.2.4 操作方法 被试以班为单位,使用统一的书面指导语进行集体测试。在指导语中强调回答的真实性。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6.0和AMO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采用自我报告法收集数据可能导致共同方法偏差效应,因此,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根据相关研究的建议[17],从程序方面进行了相应控制,如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测查等。数据收集完成后,我们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进行了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15个,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9.191%,小于40%的临界标准,说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显著。

2.2 羞怯、自我意识、网络交往总分的相关

使用羞怯、自我意识、网络交往的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所有变量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见表1。

表1 羞怯、自我意识、网络交往总分的相关(r)

2.3 羞怯、自我意识、网络交往的SEM分析

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本研究涉及的所有变量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这就满足了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依据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我们构建了羞怯到网络交往的理论模型,通过分析路径系数发现,羞怯到网络交往的路径系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其他路径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因此,删除以上路径并建立比较模型发现,羞怯是通过自我意识的完全中介效应对大学生网络交往产生影响的,羞怯对大学生网络交往没有直接效应。通过对比两个模型的来确定羞怯对网络交往的作用机制,见图2、图3。

图2 理论模型

图3 比较模型

表2 比较模型和理论模型的比较

两个模型的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两个模型的拟合指数都达到了可接受的范围。通过△χ2= 5.43,△df=1,△χ2/△df=5.43<6.63可知两个模型没有显著的差异[18],但是比较模型使用了更少的路径来解释了羞怯对网络成瘾的作用机制,且△R2比较=0.130>△R2理论=0.121,比较模型能在更大程度上解释了网络成瘾的机制,因此保留比较模型。

3 讨 论

3.1 羞怯、自我意识、网络交往的相关

通过相关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羞怯、自我意识、网络交往呈显著的正相关。网络交往可以被羞怯正向预测,羞怯水平较高的个体更容易依赖网络交往,这与Caplan和Goulet的研究结果一致[19-20]。羞怯者在社交场合由于不善于交谈,他们一般会选择沉默和保持安静[6],由于过分地担心他人的消极评价,他们不愿接近他人或者不愿进入那些不容易逃避他人关注的情境[21]。然而,在网络交往当中,羞怯者不必担心他人评价所带来的压力,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能够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此外,羞怯个体一般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加关注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反应,并且担心别人对自己做出消极的评价[22],这说明羞怯者在与别人交往时更关注在别人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他们把更多的注意资源投入到作为“公众对象”的自己身上,因此,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多地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当自我判断失准时,就可能产生社交挫折。

3.2 羞怯与网络交往: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

通过羞怯、自我意识、网络交往的SEM分析我们得知,羞怯是通过自我意识的完全中介效应对大学生网络交往产生影响的,羞怯对大学生网络交往没有直接效应。这与以往单独针对其中两个变量的研究取得了类似的结果。此外,羞怯对网络交往依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是加入自我意识这一中介变量之后,直接效应不再显著。由此看出,羞怯对网络交往的正向预测作用并不是由羞怯直接决定的,而是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作用实现的。一个人的羞怯水平越高,就越容易依赖网络交往,这与已有研究结果是不一致的[10,23]。

高羞怯水平个体更关注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反应,且惧怕否定性(负性)评价[22]。他们虽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自我意识系统,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对自己评价常常只拘泥于个人的某一个角度和立场,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12]。过高的自我意识使得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很难通过交流表达情绪,展示个性。为此,他们会常常感到苦恼。但是,网络交往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灵活的交往时间和无限的交往空间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喜欢的交往对象进行交流,除此之外,因为将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交往主体反而会以一种比面对面更加亲密的方式交往,打破禁区,无话不谈[24]。对于那些人际交往中受挫的人来讲,网络交往可能是最合适的场所。

羞怯最广泛的影响之一就是会减低社交水平,使得人们很难结识新朋友或享受可能美好的经历[25],羞怯者由于担心别人的负面评价,因此会产生对人际交往的恐惧,从而减少和逃避社交行为[26]。由于缺乏社交经验和社交群体,羞怯者在人际关系中具有较高的自我中心化倾向,在评价他人和事物上容易从自己的角度和评价标准出发,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这与李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3]。羞怯个体因为惧怕面对面的交往[7],但在现实生活中又难以逃脱与人打交道,因此,他们会寻求适合自己的社交渠道。网络交往以其信息开放性、空间延伸性、地域广阔性、人员平等交互性、个性兼容性等特征,赢得了高羞怯群体的信赖,在网络交往中他们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所以致使羞怯者倾向于使用网络平台进行交往。

3.3 研究意义与启示

网络交往具有两面性,过度的网络交往有可能导致网络成瘾[3],适度的网络交往可以促进学习和人际沟通。因此,养成良好的网络交往习惯尤为重要。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可得到以下启示:①改善大学生的羞怯水平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网络交往习惯。让羞怯大学生意识到羞怯这一特质并非不可改变,减少和逃避社交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敢于面对社交中的焦虑、失望以及不良反馈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②由于羞怯的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往往会出现过高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过高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网络交往水平。因此,学校或家庭可以在自我体验、自我调控和自我认知3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鼓励他们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有目的的培养他们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充实自我意识的内容,从而解决自我意识中的矛盾与冲突,最终树立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并引导自我意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老师和家长要充分挖掘羞怯大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使得他们获得更多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进而逐渐改善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少华,陈文江.重塑自我的游戏-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35-35

[2]张敏.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之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20(2):159-162

[3]郭文斌.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14(4):385-388

[4]Pierce T.Social anxiety and technology: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versus technological communication among teen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9,6,1367-1372

[5]陈友庆,吴远.大学生网络交往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教育科学,2008,1(21):58-62

[6]Crozier W R.Shyness[J].The Psychologist,2002,15:460-463

[7]Ward C C,Tracey T J G.Relation of shyness with aspects of online relationship involvement[J].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2004,21,611-623

[8]Papacharissi Z,Rubin A M.Predictors of Internet use[J].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2000,44:175-196

[9]Chen M L.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communi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counter measures to cope with that[J].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of China,2004,10:88-89

[10]Henderson L,Zimbardo P.Encyclopedia of Mental Health[M]. 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8

[11]Yang S C,Tung C J.Comparison of Internet addicts and nonaddicts in Taiwanese high school[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7,23:79-96

[12]陈理.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综述[J].大众科技,2011(3): 105-108

[13]李娇,金一波,劳晓燕,等.大学生害羞与自我意识情况的调查及其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264-1267

[14]王倩倩,王鹏,韩磊,等.大学生羞怯问题研究[J].心理科学, 2009,32(1):204-206

[15]蒋灿.自我意识量表的初步修订及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16]平凡,韩磊,周宗奎.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709-714

[17]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42-950

[18]温忠麟,张雷,候杰泰.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的中介变量[J].心理学报,2006,38(3):448-452

[19]Caplan S.Problematic being:Development of Internet use and psychological well meas urement instrument theory based cognitive-behavioral[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2,18: 553-575

[20]Goulet N.The effect of Internet use and Internet dependency onshyness,loneliness,and self-consciousness in college students [J].DAI,2002,63(5):2650-2650

[21]Zimbardo P G.Shyness:What it is,what to do about it[M].MA: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1997

[22]王井云.自我意识对惧怕否定评价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0):1264-1265

[23]Mandell D,Muncer S.Internet communication:An activity that appeals to shy and socially phobic people[J]?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6,9(5):618-622

[24]华伟.网络交往对青少年自我形成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16(2):36-38

[25]Birket-Smith M,Rasmussen A.Screening for mental disorders in cardiology outpatients[J].Nord J Psychiatry,2008,62(2): 147-150

[26]Molen K T.A definition of shynes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2:255-285

·论 著·(社会心理)

The Effects of Shyness on Internet Communication: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Self Consciousness

Tian Yu,Bian Yulong,Han Peiguo,et al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358,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roles of self consciousness between the shyness and internet communication.Methods:A total of 781 undergraduates were recruited from a univers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Participants completed paper-and-pencil version of the questionnaires of shyness,self consciousness,internet communication.Results:①Shyness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self consciousness and Internet communication (r=0.483,0.260;P<0.01);Self consciousness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ternet communication (r=0.261,P<0.01).②Self awareness played a full intermediary role(△χ2=5.43,△df=1,△χ2/△df=5.43<6.63)in shyness's effect on network-communication,shyness had no direct effect on 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communication.Conclusion:Self awareness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the shyness and Internet communic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Shyness;Self consciousness;Intermediary role

(收稿时间:2015-10-17)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4.018

中图分类号:R3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04-0548-05

猜你喜欢
中介作用自我意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动机调控对成人英语学习成绩的作用研究
不同媒体下感知价值对品牌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