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2016-03-25 03:35许媛美盛利张英辉何小琼赵正前王文娟翟长平中国四川省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628000mail752937669qqcom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系233030安徽省荣军医院233499通讯作者mail13308120505189cn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线索抑郁症

许媛美盛 利张英辉△何小琼赵正前王文娟翟长平中国.四川省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628000 E-mail:752937669@qq.com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系 233030 安徽省荣军医院 233499 △通讯作者 E-mail:13308120505@189.cn



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许媛美①盛 利①张英辉①△何小琼①赵正前①王文娟②翟长平③
①中国.四川省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628000 E-mail:752937669@qq.com ②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系 233030 ③安徽省荣军医院 233499 △通讯作者 E-mail:13308120505@189.cn

【摘 要】目的:通过分析抑郁症患者在执行线索提示任务时的行为学特点,探索抑郁症患者对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认知特点。方法:筛选出符合国际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ICD-10)的抑郁症患者20例(抑郁组),选取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方面与抑郁组相匹配的对照组20例。采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化面孔情绪图片系统作为刺激材料,选择线索-靶子任务进行研究,比较两组被试在不同线索条件下反应时及正确率的差异。结果:抑郁组的总体平均反应时比对照组总体平均反应时长(t=-5.579,P<0.01),对照组无效任务与有效任务反应时差值为正,抑郁组为负。对照组、抑郁组均表现出有效任务正确率高于无效任务(t=8.353,2.994,P<0.01),中性图片正确率高于负性图片(t=7.363,4.499;P<0.01)。结论:①抑郁症患者在执行线索提示任务时的反应速度较正常人慢,符合抑郁症患者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的症状特点;②正常人对情绪面孔图片表现出线索效应,抑郁症患者则表现出返回抑制,抑郁症患者未表现出显著的负性信息注意偏向。

【关键词】抑郁症;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线索-靶子任务

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心境对认知的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影响记忆材料的提取,从而影响推理内容,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心境一致的材料更容易编码和回收[1]。近年的认知理论认为,当抑郁时,患者就处于一个不同的认知和情感世界中,认知加工过程存在与心境相关的偏倚,这种认知偏倚研究较多的是注意偏倚[2-3]。情绪与注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前人总结了注意受情绪信息影响的研究范式[4],包括情绪Stroop实验范式、点探测任务、线索提示范式、情绪条件反射实验和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面孔表情是情绪的一种外部表现形式,因而研究情绪与注意的关系时多使用面孔表情。本研究选用线索提示范式对抑郁症患者的注意特点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抑郁组 抑郁组为2014年3-12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安民医院门诊部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国际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由两名主治医生根据ICD-10对患者进行诊断;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得分大于20分;③既往没有除抑郁症以外的其他精神疾病史;④排除脑器质性疾病,无电休克和严重躯体疾病史;⑤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⑥24小时内未曾接触镇静催眠药或精神活性物质。

共收集到符合入组标准的抑郁症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在26~68岁,平均(49.40 ±13.7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75±2.65)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平均得分(29.55±6.47)分。

1.1.2 正常对照组 对照组为蚌埠医学院教职工以及后勤工作者,入组标准:①既往及当前均无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由两名主治医生进行晤谈诊断;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小于8分;③无精神病家族史;④其他同抑郁组入组标准。共收集21例,其中1例因被试按键操作遗漏较多,予以剔除,入组被试共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在23~58岁,平均(45.1±11.8)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65±3.18)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平均得分为(3.4±3.24)分。

1.2 方法

刺激材料为面孔表情图片,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修订的中国面孔表情系统[5],是本土化、标准化的面孔表情系统,避免了在情绪识别时的异族效应。从该系统筛选出认同率>80%,情绪强度>6分的中性图片(平静表情)60幅(男女各30 幅)、负性图片(愤怒、悲伤、恐惧)60幅(男女各半)。其中中性图片、负性图片各5幅用于被试练习,用于正式实验的中性图片、负性图片各55幅。

实验程序:采用情绪影响注意常用的实验范式之一—线索提示范式。美国PST公司开发的EPrime软件用于实验范式的呈现以及反应时、正确率等行为学数据的记录。所有刺激材料均在19寸的电脑显示屏中呈现,显示器的分辨率为1440* 900像素,面孔表情图片的像素调整为360*225像素,另有与之相匹配的空白图片亦调整为相同大小,屏幕背景为黑色,两张图片(面孔-空白或空白-空白)同时出现左右排列。被试坐于屏幕前正中位置,眼睛与屏幕中点处于水平,要求被试尽量放松。在每轮任务中,首先呈现两张空白图片,持续时间为1500ms,然后在两张空白图片中呈现“+”注视点,持续时间为1000ms,提示线索图片(面孔图片)即将出现,之后会有一张面孔图片取代其中一张空白图片,持续时间为1000ms,最后在任一空白图片内会有一个40*40像素的小黑方框(即目标任务)出现,要求被试尽量既快又准地对小黑方框的位置进行判断,若出现在左侧,即按鼠标左键;若出现在右侧,即按鼠标右键。当被试做出按键操作或超过1000ms仍未做出反应,将自动进入下一轮任务。被试先完成30个练习实验,待被试理解实验任务并能熟练准确操作后方可进入正式实验,正式实验共2个block,220个trial,实验中间会有短暂休息,防止视觉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正确率下降。

1.3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返回抑制计算公式[6]:线索效应=无效位置反应时-有效位置反应时,得分为正表示维持注意,得分为负表示返回抑制。

2 结 果

2.1 人口学资料及心理测验得分情况

两组被试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AMD得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抑郁组得分高,对照组得分低,见表1。

表1 抑郁组与对照组人口学资料及HAMD得分情况

表1 抑郁组与对照组人口学资料及HAMD得分情况

注:*计数资料χ2检验

组 别男/女  年龄  受教育年限HAMD得分对照组9/11 45.10±11.80 11.65±3.18 3.40±3.24抑郁组8/12 49.40±13.72 10.75±2.65 29.55±6.47 t/χ20.102*-1.167  -0.943  -261.487 P 0.749  0.287 0.338 0.000

表2 抑郁组与对照组反应时的比较

表2 抑郁组与对照组反应时的比较

组 别  总反应时  有效任务  无效任务  中性图片  负性图片对照组 351.20±41.43  339.46±37.79  363.28±47.04  352.83±39.90  349.90±43.62抑郁组 502.71±114.17  508.98±122.34  500.71±100.43  502.48±109.10  503.06±119.14 t -5.579 -5.921 -5.122 -5.761 -5.399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线索提示任务的行为学结果

2.2.1 反应时 两组被试组间差异比较结果发现,抑郁组总平均反应时及4种线索条件下(有效任务、无效任务、中性任务、负性任务)的反应时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对两组被试无效任务反应时与有效任务反应时的差值进行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差值为正值,抑郁组差值为负值,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对抑郁组的反应时差值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抑郁组负性图片条件下无效任务和有效任务的差值绝对值大于中性图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781,P=0.091)。

表3 抑郁组与对照组反应时差值的比较

表3 抑郁组与对照组反应时差值的比较

组 别  无效任务-有效任务中性无效任务-有效任务负性无效任务-有效任务对照组23.81±22.20 24.30±24.81 23.83±29.44抑郁组-8.24±37.50 -3.51±32.26 -15.27±40.50 t 3.289 3.057 3.492 P 0.002 0.004 0.001

2.2.2 正确率 两组被试在4种线索条件下的正确率的组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对对照组不同条件下的正确率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有效任务正确率高于无效任务,中性图片正确率高于负性图片,抑郁组亦表现为相同趋势。

表4 抑郁组与对照组正确率的比较

表4 抑郁组与对照组正确率的比较

组 别  有效任务  无效任务 t  P  中性图片  负性图片 t  P对照组0.994±0.008  0.978±0.007 8.353 0.000 0.994±0.008  0.979±0.007 7.363 0.000抑郁组0.989±0.013  0.975±0.021 2.994 0.007 0.988±0.017  0.977±0.011 4.499 0.000 t 1.596 0.487 1.284 0.734 P 0.119 0.629 0.207 0.467

3 讨 论

在注意的研究中,因变量的选择范围比自变量的选择范围受到更多的限制,反应时是迄今为止人们比较偏爱并广泛运用的变量。反应的正确率是另外一个比较常用的变量,反应时和正确率与刺激的强度、任务的复杂程度以及刺激呈现的间隔时间(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SOA)有关。

外周空间线索提示范式,是一种测量空间注意转移的方法,主要用于研究注意指向被提示信息的过程,以及比较对被注意到的刺激和未被注意到的刺激在加工过程上的差别[7]。靶刺激出现在线索出现的位置,此时称为有效提示,若出现在线索未出现的位置,则称为无效提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要比无效线索条件下短,即提示效应。但在线索刺激与靶刺激的时间间隔(CTOA)大于300ms 时,则出现返回抑制(IOR),即有效线索条件下的反应时反而变慢了。Heather等人利用线索提示范式对易化效应和抑制效应的时间和空间进程进行研究时发现,当线索刺激与靶刺激的时间间隔在100ms时可以观察到易化效应,在350ms,850ms,1100ms时观察到返回抑制效应[8]。

Kerr等人在对双相情感障碍及抑郁症患者进行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研究时,使用卡片Stroop任务和情绪Stroop任务,在卡片Stroop任务的3种条件(读词、色词一致、色词不一致)下,所有病人的反应速度均慢于正常对照组;在情绪Stroop任务中,所有病人在中性词、正性词、负性词条件下的反应速度亦慢于正常人。Kerr等人认为,双相情感障碍及抑郁症患者在执行任务时确实存在反应缺陷,但是想要阐明这种缺陷是否是情绪障碍患者的本质还需要与其他人群进行比较[9]。在Rebecca等人应用点探测任务检测心境调节功能障碍患者对威胁性和高兴面孔刺激的注意偏向,结果发现,患者组较对照组对威胁性的面孔表情有明显的注意偏向,并且注意偏向的程度与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0]。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不难发现,抑郁症患者在执行线索提示任务时的反应速度较正常人慢,符合抑郁症患者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的症状特点。相对于中性情绪面孔线索,当负性情绪面孔作为线索出现时,正常人反应速度更快,可能原因是正常人抗拒负性信息,容易从负性信息中脱离。正常人对情绪面孔图片表现出线索效应,抑郁症患者则表现出返回抑制,且负性情绪面孔作为有效线索图片时的反应时较中性情绪面孔短,对负性图片的返回抑制量更大,由于两者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结果仅反映出抑郁症患者具有易被负性信息吸引的倾向,负性信息注意偏向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较小所致。正确率的结果提示正常人和抑郁症患者对有效线索任务和中性面孔任务可以准确地完成。本研究结果与国外部分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的CTOA 为1000ms,正常人主要表现为线索效应,抑郁症患者则在中性、负性情绪面孔条件下均出现返回抑制效应。由于对靶子反应的抑制与否以及抑制量的大小与线索和靶子之间的距离以及靶子的大小有关[11],可能本研究设定的CTOA超过了入组的正常人返回抑制的阈值导致返回抑制效应未出现,在日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34-538

[2]Almudena Duque,Carmelo Vazquez.Double attention bias for positive and emotional faces in clinical depression:Evidence from an eye-tracking study[J].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2015,46:107-114

[3]葛国宏,陈传锋,张红.注意偏向:抑郁患者的研究证据[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892-896

[4]杨小冬,罗跃嘉.注意受情绪信息影响的实验范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833-841

[5]龚栩,黄宇霞,罗跃嘉.中国面孔表情图片系统的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1):40-46

[6]乐洪波,马树华,程晓玲,等.重度抑郁症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1):795-799

[7]周仁来.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2-83

[8]Neyedli H F,Welsh T N.The processes of facilitation and inhibition in a cue-target paradigm:Insight from movement trajectory deviations[J].Acta Psychologica,2012,139(1):159-165

[9]Kerr N,Scott J,Phillips M L.Patterns of attentional deficits and emotional bias in bipolar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 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5,44(3):343-356

[10]Hommer R E,Meyer A,Stoddard J,et al.Attention bias to threat faces in severe mood dysregulation[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14,31(7):559-565

[11]王丽丽,邱江,郭亚桥,等.返回抑制梯度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来自ERP研究的证据[J].心理科学,2010,33(5):1074-1078

·论 著·(精神卫生)

Attention Bias to Negative Emotional Faces in Clinical Depression

Xu Yuanmei,Sheng Li,Zhang Yinghui,et al
Guangyuan Mental Health Center,Guangyuan 62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haviorism when executing cue-target paradigm,to explore clinical depressions’cognitive features of attention bias of negative emotional information.Methods:Selected clinical depression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psychiatric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ICD-10),20-case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in terms of gender,age,and education years which matched with depression group.Using the Chinese faci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established by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s i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s stimulus materials,selected cue-target paradigm as current experiment paradigm,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f mean reaction time and accur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subjec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clues.Results: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ubjects,clinical depressions’total mean reaction time was longer(t= -5.579,P<0.01).The difference of control group between invalid task reaction time and effective one was positive, and the difference of depression group was negative.Both groups showed that the accuracy of effective tasks was higher than invalid one,and the neutral one was higher than negative one(t=8.353,2.994,7.363,4.499;P<0.01). Conclusion:①Compared to control subjects,clinical depression’s speed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when executing cuetarget paradigm is slower,which can interpret the symptom characteristics of depression which are retardation of thinking and hypobulia.②Normal person shows cuing effect to negative emotional pictures,clinical depression shows inhibition of return,prompts that clinical depression tends to be attracted by negative information.

【Key words】Depression;Emotional faces;Attention bias;Cue-target paradigm

(收稿时间:2015-10-13)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4.005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04-0501-04

猜你喜欢
线索抑郁症
关于“教学设计”的几种设计
电影《钢琴师》中音乐设置与剧情关联探究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改变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