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普通市民公共参与意识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2016-03-24 03:17谢来位
关键词:公共参与民主政治认同感

谢来位,钱 婕

(1.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2.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委员会党校,新疆 哈密 839000)



重庆市主城区普通市民公共参与意识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谢来位1,钱婕2

(1.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400041;2.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委员会党校,新疆 哈密839000)

摘要:问卷调查显示,重庆市主城区多数普通城市居民的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较强、政治正义感十分强烈、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持理性态度、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还存在部分市民践行政治权利的主动性不强、维护政治权利的自信心不足、对基层公共事务认知度不高、普通群众的政治认知水平更待提高等主要问题。提升市民公共参与意识,要做到以下几点: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高公民政治认同感;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提升公民政治归属感;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增强公民政治效能感;增强人民民主的政治观念,培养公民政治责任感。

关键词:民主政治;公共参与;民主观念;权利意识;认同感;责任感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3,要求“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2]28。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公众参与”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3]16。有学者指出:“一个现代国家,要求它的全体公民关心和参与国家事务和政治活动。”[4]可见,普通市民的公共参与在社区治理、公共事务管理、公益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普通市民的公共参与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前提条件和根本动力[5]。为了解普通市民公共参与意识的现状,以便为理性提升普通市民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2014年9—10月,课题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江北区、江津区等城市社区对普通城市居民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4份。样本结构分析表明,调查样本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一、重庆市主城区普通市民公共参与意识呈健康发展态势

列宁曾指出:“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6]可见,普通市民公共参与及其参与意识的健康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调查数据表明,多数普通市民的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较强,政治正义感十分强烈,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持理性态度,并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一)多数普通市民民主观念较强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力。”[7]调查中,当问及“您觉得国家大事应该如何决定”时,51%的受访者认为国家大事应该由“人民代表讨论决定”,35.9%的受访者认为应由“全民讨论后由领导人决定”,认为应该由“专家提方案”的占4.3%,认为由“领导人决定”的占4.6%,选择“其他(主要是不知道)”的占4.3%。在民主国家,国家大事自然是由人民当家做主[8],在我国便是选项中的由“人民代表讨论后决定”。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为了实现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尤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决策,应由专家提方案,全民讨论后,领导人再决定,这具有一定的现实必然性。数据表明,多数普通市民具有较强的民主观念。

(二)多数普通市民权利意识较强

罗伯特·A·达尔认为,大型民主需要选举产生的官员以及自由、公平、定期的选举和表达自由等[9]。调查显示,“对自己当选人民代表的态度”,33%的受访者表示“有可能就积极争取”,39%的受访者认为“如果群众选我,也可以当”,选择“不想当,没意思”和其他的受访者共占28%。这表明多数人具有行使、履行人民代表的权利、责任的意识。当问及“您参加选举的动因是什么”时,有45%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我的权利,我应该行使”,有11%的受访者认为“这与我的利益相关,我必须关心”。数据表明,多数普通市民有较强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意识。

(三)多数普通市民对政治活动持理性态度

政治活动,包括政府行为,对公民日常生活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当问及“您认为政治与您的生活”的关系时,有51%的受访者认为政治与生活息息相关,有39.8%的人认为关系不大,认为政治与生活“没什么关系”的只占到8.9%。在调查“将来您有可能会参加以下哪些政治活动(多选)”时,选择“为某项特定的理想或者事业加入组织或者团体”仅占受访者的26.3%,选择通过“参加游行、静坐、示威”表达政治诉求的仅占受访者的3.3%。谈论政治可谓是政治参与中需要精力最少、影响也最小的参与方式了。无论是在民主程度比较高的西方社会还是在民主发展过程中的我国,谈论政治应该是最常见的事情。调查显示,对“党和国家的政治活动”经常议论的仅占受访者的16%,很少议论的占67%,从不议论的占17%,从不议论的比例高于经常议论的比例。这表明绝大多数普通市民对政治活动持温和理性态度。

(四)多数普通市民政治正义感十分强烈

当问及“近年来,因贪污贿赂下马的高官接连不断,对此,您的态度是什么”时,有52%的受访者对此感到“愤怒”,认为“必须对这类拿纳税人钱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法分子给予严惩”,29%的受访者对此表示“高兴”,“认为这是建设廉洁政府的开端”。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普通市民对党和政府充满了信任与期待,同时对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政治正义感。

(五)多数普通市民具备较强社会责任感

当问及“假如您小区门口的交通要道长期处在维修中,影响您和家人的便利出行,您会向有关部门反应此事要求尽快处理吗”,43%的受访者坚定地回答“会”,36%的受访者回答“可能会”,与政治选举的参与意愿相比,参与意愿相对较高。这表明,绝大多数普通市民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但也不仅仅是个人私利的身边公共事务,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重庆市主城区普通市民公共参与意识还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间还较短,重庆主城区部分普通市民还存在践行政治权利的主动性不强、维护政治权利的自信心不足、对基层公共事务认知度不高、政治认知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

(一)部分普通市民践行政治权利的主动性不强

政治权利是作为一国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权利与自由。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调查显示,普通市民践行政治权利的主动性不强。

一是不少普通市民参加选举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观点都认为,政治发展的确包括大众对政治活动的普遍参与和介入。”[10]当问及“您参加过选举吗”,31.2%的受访者回答“没有参加过”,甚至有1.9%的受访者选择“不知道什么是选举”,只有16.9%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参加选举”。可见,对于选举权的行使,大部分人并未采取积极态度,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与参与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多数普通市民对选举相关问题的关注度较低。了解选举内容,包括选举原则与程序、候选人的基本情况、行使选举权的方法、人民代表的基本职责等,是保证选举活动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只有真正了解了选举内容,才能在选举过程中充分表达选举意愿,选举活动才能产生应有的效力。调查中,当问及“参加选举时,是否了解候选人的大体情况”时,“很了解”的仅占23.4%,42.8%的受访者选择“了解一点”,选择“不了解”的占31.9%。关于“行使选举权的方法”,只有24%的受访者选择“很了解”,46%的受访者选择“了解一点”,选择“不了解”的占30%。在是否“了解人民代表的职责”的调查中,回答“很了解”的仅占22%,50%的受访者选择“了解一点”,选择“不了解”的占28%。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多数普通市民对政治选举的关注度较低,参加选举的主动性不够。

三是主动表达政治意愿的普通市民较少。政治表达是公民通过宪法及法律规定的手段和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行为过程。政治表达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最广泛的方式,充分的政治表达使下情能够上达,使自下而上的政治参与更具有效率和效力。当前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体为民众表达政治观点和政治诉求提供了更便利的途径。然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善于表达或是愿意表达自己政治观点、政治意愿的人却还是少数。在调查中,当问及“您参加过哪些政治活动(多选)”时,选择“向上级政府、领导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受访者占19.4%,选择“通过社会组织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受访者占23%,选择“在互联网有关政治主题的论坛或者讨论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受访者占21.1%,选择“在向政府组织的请愿书上签名”的受访者占3%,选择“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的受访者占10.5%。数据表明,大多数普通市民在表达政治观点和政治意愿方面持回避态度。但在问及“将来您有可能会参加以下哪些政治活动(多选)”时,各选项比例都有所提升,尤其是“将通过‘社会组织’、‘互联网有关政治主题的论坛或者讨论组中’和‘媒体’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的受访者比“已通过‘社会组织’、‘互联网有关政治主题的论坛或者讨论组中’和‘媒体’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上升了10.4、9.2、10.9个百分点,“将向上级政府、领导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受访者比例提高了7.6个百分点,达到27%,“将在向政府组织的请愿书上签名”的受访者比例提高了6.2个百分点,达到9.2%;这表明更多人将会通过社会组织、互联网、媒体等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部分普通市民维护政治权利的自信心不足

调查中,当问及“您觉得对政治的态度最好是什么”时,有5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积极参与”,35.2%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尽可能少参与”,而认为应该“完全不介入”的受访者占10.9%。尽管有54%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积极参与”,但当问及“假如您发现有人向某个官员行贿,您最可能的做法是什么”时,有40%的受访者表示“心里觉得很愤怒,但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总共有54%的受访者选择不会去检举揭发。这表明多数普通市民对实现自己的监督权利缺乏信心。调查显示,仅有11%的受访者认为我国目前的选举制度是很民主的,有52%的受访者没有明确表态,有3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选举制度“不太民主”或“不民主”,尚有7.2%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目前的选举制度是否民主。这表明大多数普通市民对选举制度的实效、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缺乏信心。

(三)部分普通市民对基层公共事务认知度不高

当问及“您对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的满意度”时,选择“很满意”的占受访者的15%,比较满意的占受访者的54%,选择“不太满意”的占受访者的18%,选择“不满意”的受访者只占4%。数据表明,普通市民对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部门的总体认同度较高。进一步调查显示,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大常委的占受访者的65.8%,知道重庆市委书记、市长是谁的占受访者的80.9%,但知道“您所在辖区的人大代表的”的仅占受访者的32.6%,知道“所在社区的社区主任是谁”的也只占受访者的40.1%。数据表明,普通市民对身边公共事务的认知度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普通市民对基层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不高。当问及“您认为现在的基层选举对群众的意见和诉求的表达是否起到作用”时,认为作用非常大的占受访者的17%,认为“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占受访者的54%,认为“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占受访者的21%,认为“根本不起作用的”占受访者的8%。这表明多数普通市民对基层选举有积极评价,但有29%的普通市民对基层选举持消极评价,认可度不太高。

(四)普通群众政治认知水平亟待提高

“区分现代化国家与传统国家,最重要的标志乃是人民通过大规模的政治组合参与政治并受到政治的影响。”[11]28调查显示,当问及“您认为政治与生活的关系”时,作为有党派人士(包括中共党员、民主党派人士和共青团团员),有至少61.6%的受访者认为政治与生活息息相关,而无党派和普通群众中选择政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比例相对要低很多。这表明多数无党派和普通群众尚未认识到政治对生活的重要影响和作用。可见,包括中共党员、民主党派人士和共青团团员等有政治信仰的人群的政治认知水平要远远高于无党派人士和普通群众。

三、提升普通市民公共参与意识的建议

很多研究表明,社会的稳定要求普通市民公共参与意识、参与热情、参与行为与该社会的政治制度化水平相适应。普通市民参与热情过高,政治制度化水平太低,就可能导致激进无序的政治参与,从而造成社会不稳定。“政治参与的剧增就产生政治动乱。”[11]42因此,提升普通市民的公共参与意识要与其公共参与能力、全面依法治国水平、政治制度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既因为封建专制主义影响很深而具有特殊的迫切性,又因为受到历史的社会的条件限制,只能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7]

(一)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高公民政治认同感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3]15调查显示,普通市民的政治认同感比较强,说明近年来的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的建设颇有成效,已经得到大部分人民群众的认同。但是,还是存在不少问题,诸如个别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消极工作,对待人民群众蛮横无理、没有耐心,更有甚者,贪赃枉法,腐败堕落,等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久而久之,民众就会失去对政府的信任,进而政治认同感就会降低,对政治事务就会采取疏远的态度,甚而可能会激起民愤,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为此,我们必须正视当前问题,规范政府行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回应力和公信力,办好人民的政府,树立更加优秀的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阳光政府的良好形象,以保证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一是提高公务员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公务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以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确立以责任为本位的政府服务意识,加强行政人员个人的道德修养,为责任政府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二是进一步将行政问责法制化、制度化。加强对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越权行使行政权力、违法行使行政权力,以及行政不作为等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利益、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的责任追究。同时,完善行政赔偿制度,进一步扩大行政赔偿范围,提高行政赔偿的效率,适当增大行政赔偿的金额,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

三是加大行政公开力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职权、行政程序、行政结果通过多种方式向群众公开,建立普通市民参与重大行政决策及其执行、监督的常态化制度,让公众参与到政府行政决策的形成、行政决策的执行以及对行政活动的监督全过程,使公众对政府行政行为产生认同感,树立政府公信力。

(二)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提升公民政治归属感

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是提升公民政治归属感的根本措施。而公民权利包括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等。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是实现政治权利的基础条件,基本政治权利是实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根本保障。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普通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有效保障对提升公民政治归属感具有更加突出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普通市民分享更多发展成果,是提升公民政治归属感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

一是完善市场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要求提高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公平性,促进市场要素的充分流动,完善市场的价格机制,主要让市场来决定价格。要从制度层面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监管和监督制度、加大市场执法力度。加强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规范作用、提升市场主体之间的信任度,促进社会信任机制的建立,营造公民信任文化。

二是加强市场主体培育。通过简政放权、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

三是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群体间贫富差距。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公共资源收益全民共享制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稽查和管理力度。

四是加快建设功能区,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加强各功能区的差异化政策支持,改进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三)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增强公民政治效能感

政治效能感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是衡量政治主体是否具有政治参与意识的重要指标。所谓政治效能感是指政治主体认为自身的政治参与行为可以影响政治体系的发展或政府决策的能力。对于政治主体来说,政治效能感是影响其政治参与的最主要的因素。目前,我国基层民众参与政治活动的渠道比较有限,当务之急必须增强基层人民代表的代表性,贯彻落实好基层人民代表的代表职责,让已有的政治参与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是加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代表对口联系选区选民制度,分区分口确定代表包片联系群众的责任。对群众意见,分层分类提出解决方案,然后通过人代会或人大常委会、乡镇人大主席团向相关部门提出询问、质询或开展调查。建立跟踪督办制度,加强对代表联系群众的绩效考评,对不积极履行责任的代表实行代表淘汰制。建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人大代表制度,建立人大代表列席区县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街道党工委会议、乡镇党委会议、乡镇政府办公会议等制度,为跟踪督办提供机制保障。

二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参政桥梁作用。通过手机信息、电子信箱、微博、微信、博客等交流工具健全更加直接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三是完善公共参与的法律法规。将新生的网络问政等政治参与方式纳入法律法规之中,使网络问政有法可依,使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更加规范。

(四)增强人民民主的政治观念,培养公民政治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1]。政治责任感是公民作为国家主人,参与公共事务管理首先要具备的情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前提和动力,而民主政治观念则是公民政治责任感的思想源泉。正如美国当代学者英格尔斯所言:“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4]4为此,一是在通识教育中加强公民政治素质教育。通过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知识讲座、宣传报道等让公民了解政治权利义务,提高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公民潜在的政治参与意识,促进政治参与的民主化、有序化发展。二是通过广播电视积极培育民众的公民意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加强公民意识培养和政治素质教育的途径应该尽可能丰富,调查显示,人们关注新闻的主要途径中,占比最高的是电视(63.2%),其次是报纸杂志(41.1%),电视无疑是最直观、最能被更广泛的受众接受的方式。因此,应在电视节目中增加政治知识和法治宣传教育的含量。三是提供公共参与实践的机会,提升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在社区治理、环境保护、社区公共服务、基层选举等公共事务的决策及其执行中,为公众参与提供空间、搭建平台,让普通市民在实践训练中提升公共参与的意识和能力[12]。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2-11-09.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殷陆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5.

[5]刘纯明,崔嵬,李志勇. 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挑战与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1):83-87.

[6]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文献(下)[M]//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4.

[7]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1987-11-04.

[8]李铁映.论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4.

[9]罗伯特·A·达尔.论民主[M].李风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73.

[10]鲁恂·W·派伊.政治发展面面观[M].任晓,王元,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63.

[11]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2]赵云辉.新时期我国工人阶级“自为”意识的转变与发展[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1):22-24.

(责任编辑张佑法)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Among Chongqing Citizens and the Fostering Methods

XIE Lai-wei1, QIAN Jie2

(1.Party School of the CPC Handan Municipal Committee,Chongqing 400041, China; 2.Party School of the 13th Division Committee of CPC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Hami 839000, China)

Abstract: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shows that most of the Chongqing citizens have a strong sense of democracy, right consciousness and political justice, and they can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affairs with rationality and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But some citizens don’t put political right into practice actively and confidently, and know little about basic public affairs. It’s more pressing for ordinary people to raise the level of awareness about politics. In order to improve citizens’ public participation awareness, following things should be done: regulariz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government to raise the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of citizens, protecting people’s civil rights to promote people’s sense of belonging, improving people’s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to increase people’s self-efficiency feeling, and strengthening people’s democratic ideas to cultivate people’s sense of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democratic politics; public participation; democratic conception;right consciousness; identification;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收稿日期:2015-10-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制度创新研究”(13XZZ016)

作者简介:谢来位(1970—),男,重庆开县人,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政治发展、公共政策、地方政府治理、社会治理。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6.06.009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6)06-0060-07

引用格式:谢来位,钱婕.重庆市主城区普通市民公共参与意识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6):60-66.

Citation format:XIE Lai-wei, QIAN Jie.On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Among Chongqing Citizens and the Fostering Methods [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6):60-66.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民主政治认同感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成都市初任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分析
公共参与: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根本出路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微博意见领袖公共参与的意义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