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相关性分析

2016-03-24 08:41雷文青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昼间阵发性房颤

雷文青

作者单位: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 451200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相关性分析

雷文青

作者单位: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4512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相关性。方法通过对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3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参与调查的患者均给予生化指标、血压等常规检查。结果年龄、夜间收缩压和非杓型血压为导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论夜间血压升高和非杓型血压为导致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高危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夜间血压,可有效防止阵发性心房颤动。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阵发性心房颤动

高血压为引发心房颤动的高危因素,研究显示[1],血压昼夜变化和夜间血压升高为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长时间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左心房纤维化,其可降低心房传导,导致房颤病理基础[2]。为探讨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变化同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13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讨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同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联性,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有效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我院进行治疗的13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结合患者病情、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窦性心率组,阵发性房颤组患者55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3.15±2.92岁,窦性心率组患者80例,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5.24±2.57岁。纳入标准: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或有既往高血压史,正在服用降压药物。排除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病、心率失常、睡眠呼吸暂停呼吸综合征。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

1.2方法所有参与调查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生化检查、X线和体格检查,并开展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昼间监测血压时间7~23时,15分钟/次,夜间血压监测时间为23~7时,30分钟/次,通过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表示血压昼夜节律,其中夜间收缩压下降率10%及以上表示杓型血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10%以下表示非杓型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年龄、餐后2小时血糖、吸烟、体质量指数。

1.3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利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χ2检验与t检验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24小时收缩压、24小时舒张压、昼间收缩压、昼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昼间脉压、夜间脉压、非杓型患者比例同窦性心率组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

2.2阵发性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应用Logistic进行回归性分析,因变量阵发性房颤,上述因素为协变量,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夜间收缩压和非杓型血压为导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阵发性心房颤动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3.讨论

高血压为导致心房颤动的高危因素,文献报道[3],高血压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概率为正常人的2倍,约有60%的心房颤动患者合并高血压。血压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引发左心房纤维化、扩大及左心室肥厚,其可降低心房传导速度,这为心房颤动提供了病理基础[4]。

本研究显示,阵发性房颤组患者中夜间收缩压和非杓型血压患者数量同窦性心律组患者比较明显提高,在对患者年龄、24小时血压等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夜间收缩压和非杓型血压仍为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研究指出[5],非杓型血压、夜间血压明显升高为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非杓型血压导致靶器官受损,使心血管时间发生率较杓型患者升高。研究显示[6],血压正常昼夜节律消失患者同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正常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发生率接近,其中夜间收缩压在临床判断价值明显优于昼间血压。文献指出[7],孤立性房颤心房重构同夜间血压具有显著关联性。本研究结果同上述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符,24小时血压、夜间收缩压、昼间血压和非杓型血压比较,非杓型血压、夜间收缩压同阵发性心房颤动具有明显相关性,为导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明显提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也随之增加,激活交感神经,提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引起房颤时心房结构重构,升高夜间血压,更易导致心房颤动。年龄也是导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提高,60岁~7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7%~4.2%,80%以上患者发生率为10%以上[8]。

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夜间血压、调整昼夜血压节律,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夜间血压降低5mmHg,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可降低17%。夜间高血压患者和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降压药物夜间服用较早晨服用一次降压药物可显著降低夜间血压,调整血压节律,减低心血管时间发生率。夜间服用降压药物同昼间用药比较,在降低夜间血压和恢复血压节律的同时,还可控制24小时血压,因此,血压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增加用药剂量前,可考虑将药物调整至夜间服用。

夜间收缩压和非杓型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降低夜间血压,调整血压节律,防治阵发性房颤,但本研究因样本量少,应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开展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启云,刘莹莹,韩军丽,等.诊间血压变异性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35(9):1320-1324.

2姜崴.分层护理宣教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类型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256-257.

3于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8):5314-5315.

4毕明辉,郝学敏,黄卓,等.定心颗粒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频发性室早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8):175-177.

5杨静.老年高血压伴发抑郁和焦虑情绪患者血压变化规律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21):3214-3216.

6高瑞迁,刘雪梅,刘俊峰,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时段的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5,9(11):815-817.

7欧阳征鹏,李霞,张弢.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6):65-67.

8邓建君,梅光艳,谢萍,等.持续性心房颤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10):981-983.

收稿日期:2015-12-17

doi:10.3969/j.issn.1672-4860.2016.01.007

猜你喜欢
昼间阵发性房颤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轻型汽油车蒸发排放特征及温度对蒸发排放的影响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昼间行车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预防房颤有九“招”
昼间行驶灯集成在前照灯内的设计方法与应用
谈昼间行驶灯的设计及控制方法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