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 辽宁医学院
利用翻转课堂应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李杨 辽宁医学院
摘 要:中国大学生在用英语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时,表现总是差强人意。翻转课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足的课堂时间,在“做中学”,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和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 翻转课堂 英语教学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传播媒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都很注重加强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和传播。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但是,却很难用英语表达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这一现象被从丛教授定义为“中国文化失语症”。从丛教授撰文指出“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共通的片面性,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第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 吴利琴教授认为有必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中国文化的教育,在《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反思》一文中指出:“英语教育淹没了母语及母语文化的教育,当今的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也存在需求”。然而,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学生或被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吸引,而忽视了语言的学习;或因为语言的障碍,而无法深入理解学习的内容,学习效果不佳。
翻转课堂是一种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要讲授的知识点通过教学内容传播媒介传授给学生。学生主要利用课前时间,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在课堂上,教师不再进行系统的知识点的讲授,而是和学生一起就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和演练。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上知识传授,课后练习巩固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被称为翻转课堂。Jeremy Strayer从教学理论层面将翻转课堂定义为“一种完全创新的课堂结构,它利用技术将讲授移至课外,而通过教学活动将作业和概念应用移入课堂”。
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充分释放了课堂教学时间,既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又使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水平,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选择跳过或反复学习某一部分内容。
因此,引入翻转课堂进行中国文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的同时,改善教学效果。
1.课前教学内容视频的选择和制作
教学视频的选择和制作对于翻转课堂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视频的制作或选择要保证一下几点:
(1)简洁精炼。根据学生注意力的时间幅度,视频的时间长度应控制在10-15分钟。每个视频只讲解一个知识点。(2)增加适当的注释。用英文进行中国文化主题的教学,经常会用到很多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降低听力材料的难度,应在视频中增加生词和表达方法的注释。
2.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对知识点进行学习之后,翻转课堂关注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实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英语是一门实践技能,只有通过运用,在“做中学”,才能更好地对其加以掌握。中国文化主题的教学内容正适合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发布教学视频的同时,也可以布置相关活动任务。以个人或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收集相关知识,在课上分享和讨论。学生因为亲身参与,对学习内容印象会更加深刻。
(2)根据学生个体特征,组织分层次教学。学生在课前学习视频时,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对视频有选择的学习或更深入的学习。课堂上,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行指导。基于不同需求的分层次教学目标使得课堂中的教和学都能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3)个人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中国文化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元,适合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和学习水平组成小组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在个人课前视频学习的基础上,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或在小组间进行辩论。此过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可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3. 学习效果评价
在英语课堂中教授中国文化主题的内容,其教学目标不是单纯的记忆和理解,而应侧重运用和表达,要使学生敢于,并且有意愿,有能力运用英语去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以试卷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价并不适用于此项教学活动。测试的导向应该是促进语言运用能力和提升自我效能感。因此,比较适合采用考量多方面学习因素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多样化的成果展示方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此外,在学习中对困难的解决程度以及同伴间的互相帮助,都可以作为评价元素,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量。
翻转课堂是一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会传统文化的相关英语表达方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北京:光明日报,2000(10):C01.
[2] 吴利琴.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反思[N].北京:光明日报,2006(10):006.
[3] Jeremy Sreayer. The Effects of the Classroom Flip on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DB/OL]. http:// etd. ohiolink.edu/view.cgi/Strayer%20Jeremy. pdf?osu1189523914, 2012-9-18.
作者简介:李杨(1982-),女,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