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林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科技力量的后备支持,也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其中职业教育涉及面最广,影响也最大。因此面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也应改变传统的单一化理论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使学生在“学”中理解“做”,在“做”中升华“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术素养的养成需要教师付出创造性劳动,因此作为教师要积极积累和推广教学经验,把教、学、做实现有机融合,不断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策略
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依靠高成本投入、低经济效益的粗犷模式来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总量,而“新常态”发展阶段的经济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制度来完成我国经济质的飞跃,与此同时,社会劳工也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型人才进行转变。而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最有力的支撑。所以,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变化和发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方式,从根本上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实现学习形式和课程设置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发展,培养新时代技术人员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如何让大家熟知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走向,而要实现“中国创造”的价值性升级,则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向中高端化发展。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会直接导致行业和企业发展方式的变化,因此经济新常态就是职业教育的新常态。不仅要注重人才培养的“数量”,更要揣摩如何提高人才的“质量”。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不能脱离职业教育的核心主题,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要解决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第二,要解决理论向实践应用方向的转化问题。教学内容的设置不能是简单的知识累加或原理的堆叠,如此的课程设置不仅使得老师的教学变得抽象化,而且使得学生也难以深刻理解,进而导致学生对知识产生厌倦情绪。职业教育之所以突出“职业”的主题,是为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通。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也应该是以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为风向标进行改革和调整,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使学生向知行合一发展。
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推行策略
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变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既需要技术与文化的突破和创新,又需要制度的保护和推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一般在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研究既定的改革放案从上而下有序推行。另一种则是先通过从底层进行课题研究通过实践经验对课程体系提出改革意见,进而大范围推广。但是无论实行何种策略进行推广,其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要建立在对教学理论和实践有研究的基础上。课程改革针对的主体虽然是学生,但是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先进行系统的培训,让新的思想和概念植入到老师的脑海中并有深刻的体会,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说服学生,并将知行合一的学习理念深入到学生心目当中。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课程体系改革所存在问题相较于对应的制度体系要少很多,制度的不完善成为当前课程体系改革的症结和难点所在。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事者,乃制度之谓也。”制度的缺失使得目前职业教育课改难以落到实处,本应与行业、企业互通的职业教育模式,由于企业的缺席而无法实现生源技术能力水平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对接,不仅制约了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措施
1.重视和完善教学制度
职业学校要建立完整的教研制度, 需要通过对老师系统化的培训,要让授课教师明白教学内容设置的真正目的,而且还要学会如何教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授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仅要对理论内容在探讨中进行理解,同时还要验证理论内容的合理性,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如何应用知识。因此学校要重视每一个教学环节,完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制度,将一系列教学制度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会不断地推动课程体系改革的向前发展。
2.建立新型的课程结构体系
在经济结构不断转型的今天,职业教育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情况,突出职业教育的功能,围绕着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合理地定位课程内容,通过主动与企业沟通,掌握企业的需求变化,来调整学校的课程体系。建立以“学与企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因材施教,把文化素质和岗位技术相融合,以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学习型技能人才。
3.宣贯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职业教育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提供技术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要围绕市场来办学,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第一,从重理论教育向实践技能型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不仅要注重整体生源的综合素质,还要弘扬个性,对学生采取鼓励的方式,为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第三,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要进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以老师讲授为主,这种情形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新型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以激发、引导的方式与学生共同学习,把理论知识切实与实际相结合,与企业相对接。第四,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细致的调研,每一届、每一班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研究出能够适应学生的教育方式,进而将教学方式推到课程改革当中,将教学质量不断推向更高层次。
4.编写职业教育专门教材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因为职业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生产,更加注重其实用性的培养。职业教育教材要根据行业、企业的特点来编写。作为职业教育学校,要经常性组织师生对不同专业的企业开展实践、沟通以及调研活动,通过与企业对话,深入了解企业的迫切需求,进而将企业的需求作为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和发展动力,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将复杂的知识原理做深入浅出的阐述,以期做到简单化、形象化。学校还可以组织企业来学校作专场演讲,将行业的发展前景、企业的所需传达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做到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无缝对接。
5.推行“校企联合”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要更为紧密地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以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审视学校课程设置得是否合理,以企业的生产方式来反观学校的素质是否能满足其要求。通过企业的实践将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向更为贴近实际的方向发展。“校企联合”教学模式的开启,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改变以往职业教学与实际相脱节的情形,使学生在理论中去实践,在实践中指导理论学习。
经济新常态的开启,促使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新契机。面对多变的市场情形,职业教育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努力创新教育模式。未来职业教育的重心将是学生,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术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付出。因此作为教师要积极积累和推广教学经验,不断地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为职业教育明天的辉煌献出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石伟平,等.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职教论坛,2008,(9):18-22.
[2]赵黎明,赵 俊,任国灿.“2+1”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1).
[3]张日恒.做实教师下企业实践 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