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2016-03-18 20:37亢莉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传统

亢莉(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亢莉
(重庆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存在“文化失语”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文化传承的前提条件,在加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应该对传统节目进行创新,使人们走出“宅”,找回“乐”。同时提出了,应该加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输出意识,加强对英语专业学生母语知识及传承效果的考核等具体举措。

英语专业;传统文化;传承

引言

“语言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思维过程及生活方式。每一种文化都将其印记打在了语言上。”[1]25。原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王佐良也曾表示:“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大的精神世界。”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这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环顾周围青年大学生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大有越过越热闹的势头。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作为高校的主要职责之一的文化传承,该如何应对?文化认同是文化传承的前提条件。作为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学习集一身的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现状如何?他们对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该如何传承?这些问题在当下很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和研究。

一、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研究现状

美国著名精神学家Eriksson于1953年提出了文化认同理论后,得到了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门学科的广泛认同及关注。学界对文化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认同、社会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自我认同等几个主要方面。其中的文化认同由于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国家政治的稳定、民族政策的制定,因而倍受学界所关注。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意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内化并产生归属感,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文化认同包括社会价值规范认同、宗教信仰认同、风俗习惯认同、语言认同、艺术认同等[2]210-213。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英语学习会“危及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身份”[3]65-69;外语教育使当代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出现“失语”现象[4];英语教育使维吾尔族大学生受到“目的语文化影响”[5];英语专业大学生对欧美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具有较强的认同感,而对本国的传统文化自豪感不足[6](冯卉,安守荣,姚健.2014)。据此看来,国内外学者基本认同,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目的语文化的影响[7]1-6。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母语文化的认同出现了弱化现象。

文化认同是传承文化的前提条件。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豪感的当下,文化传承必然处于一种“式微”状态。袁婷认为,高校学生错误地认为洋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崇洋媚外的行为方式在高校比比皆是[8]24-26。此外,中国的“重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重视目的语国家语言环境营造及原创材料学习”等英语教学理念,在高校英语专业师生中还广泛普遍存在。也有学者呼吁,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文化的双向交流,而非单向的“由西向东”传播。

二、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的反思

大学生每年越过越热的西方节日——圣诞节、情人节、平安夜的“狂欢”和越过越冷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的“漠然”很值得高教研究者反思。为什么传统文化被年轻人逐渐选择性盲视?为什么现如今的青年学子如此喜好西方“舶来品”?如何使作为“文化使者”身份的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认同传统文化,进而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首先应该承认的是,这是人们自然选择的结果,西方节日一定有其值得中国节日借鉴之处。

(一)西方节日的功用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某种动机决定的,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换而言之,青年学生的这些行为是有一定的“目的性”。以学生热衷的圣诞节、情人节为例。青年学生在这个时期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精力旺盛。他们有迫切需要异性的爱恋、同学的尊重的价值需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媒介”,学生在户外“狂欢”中度过了难忘的“平安夜”。对比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主要是提供了一种远方亲人赶回家中团聚、“吃”的机会。在当前中国普通民众物质生活相对已经基本满足,网络视频非常便捷视听的时代,传统节日让位于西方节日也自然有其合理之处。

(二)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中国人善于学习,恭谦退让,不善于主动出击的文化性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不畅的主要因素之一。英语专业学生尽管受到西方文化的诸多影响,但由于国内社会文化大环境熏陶,主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意识还很薄弱。长期以来,英语专业大学生一直抱着“拿来主义”的态度进行着西方文化学习,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够,也就导致了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时受到了语言的“梗阻”,出现“文化失语”现象。

(三)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

中国近代的鸦片战争,英国的坚船利炮把还沉浸在“天朝”中妄自尊大的国民惊醒。自此,伴随着又一系列的中日甲午战争,英法联军火烧皇家御花园,南京大屠杀。这一系列的失败体验触发了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意愿,英语也恰是在清末这个时期吸引了国内一些学子开始远赴重洋,学习西方文化。同时,也使国人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偏见。

(四)网络媒体的西方垄断

毋庸置疑,当今的网络世界,其世界文化的主流依然是以西方的视角进行文化传播的。西方文化占据了经济、信息、技术等诸多“高势能”因素。他们自上而下进行的文化传播来势汹汹,值得警惕与反思。据统计,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发达国家掌握着70%以上的网络话语权。因此,有学者呼吁,前苏联的解体,正是西方文化“入侵”带来的后果,中国及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通过网络潜移默化地接受着西方文化的“陶冶”,中国也要避免走前苏联解体之路。

(五)英语教学中诸多误区

此外,中国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中也存在多种教学误区。误区一,重视跨文化交际的单向交流。在英语教学中,常发现教师往往在评述一篇课文或一部英美电影前对学生进行的文化背景介绍,而忽视了对学生母语文化的对比及解读。存在“重外来文化轻本土文化”,“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倾向;误区二,英语专业学生存在对母语文化的学习缺失及英语表达的“失语症”;误区三,教师倡导听读训练的西方原创性。甚至,在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听力、阅读的教学中,老师也常常会建议他们去听英国的BBC、美国的ABC,阅读英国的《每日电讯》等西方原创节目。而这些节目,无不是站在西方的视角进行文化宣传。

三、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路径

(一)政府及高校应主动进行节日文化创新

西方的节日之所以倍受年轻人青睐,其户外娱乐的当代价值功不可没。而当下,纵观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聚众“宅”在家中“吃”的节日,如春节、元旦、端午节等,乃至清明节,也主要是给逝去的亲人带去“祭品”,扫墓的活动。而当今,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无法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阶段”过渡到“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阶段。有需求,必然会推动市场经济的变化。因此,在市场和年轻人心理需求的双向作用下,圣诞节等节日受追捧也是应然之事。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何创新?走出“宅”,找回“乐”应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创新理念。以春节为例,中国政府、社区应在春节期间广泛开展“赶庙会”“猜灯谜”“扭秧歌”“对春联”等户外文化娱乐节目。并大力扶持如“舞龙、舞狮”“苗族斗牛”“抢花炮”“情歌会”等大型民众参与面广,娱乐性强的民族传统节日项目展演活动的开展。

(二)教学中注重跨文化交际的双向互动

在英语教学中,师生要有“跨文化交际的双向互动”理念。即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讲解西方文化知识,并且要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差异性比较。此外,可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制度、物质层面的介绍及翻译。如课堂上加强学生对四书五经等精品内容的英文翻译,对中国成语故事的口头表述等。

(三)教材中增加母语经典传统文化内容

笔者在长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大学英语教材中非常注重对英美国家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介绍及解读,但非常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的介绍。如《英语精读》中四册教材共计60余篇课文,几乎都是来自于英文的原著材料,其中包括西方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文艺复兴等内容。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很多内容可以做到信手拈来,但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却出现“文化失语”现象。比如很多学生英语都考过了四六级,却不知道如何用英语翻译《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9]17-21。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应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性知识编入教材中,如中国的佛教四大名山的翻译及介绍,三字经熟记及翻译,常见传统文化用语“适可而止”“兼容并包”“天人合一”等的理解及翻译[10]99-105。

(四)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教育

价值认同是民族文化认同的前提条件。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一定要认识到,中国绵延五千年而不断线的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当前西方“竞争”文化、“利益”文化以及人是“工具”文化充斥世界每个角落的当下。中国传统文化中“适可而止”“随遇而安”“淡泊明志”“天人合一”等思想在当代都显得弥足珍贵。文化的多样性如同生物的多样性一样,对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种西方文化或者东方文化,不能非此即彼。保持一个国家文化的主体地位,就是保护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才不会消亡。在认同自己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基础上,对异文化不断吸收有益成分,相互借鉴,互通有无,共同促进人类的不断进步。

(五)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应有文化输出意识

“文化输出”概念是北京大学著名文化学家王岳川教授极力倡导的。他认同撒切尔夫人的名言“中国对世界输出的主要是冰箱、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因此,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他提出,中国应当主动的进行文化输出以应对西方对中国的强势文化输入。高等学校除具有教育学生、服务社会等社会职责外,文化传承也是其重要职责之一。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传承者,当代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一举一动对社会其他人群,特别是社会底层阶级人群,都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不仅要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强烈的认同感,还应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输出意识。

(六)加强对英语专业学生母语知识及传承效果的考核

课程考核是促使学生加强课程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对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时,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效果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采用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进行传统文化实地调查,并提交文化调查报告供考核用;可以采用传统文化知识翻译闭卷考核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英文解读传统文化的开卷考试等方式。

结语

英语专业大学生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者,更承担了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在西方文化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不仅要有传统文化的自省意识、也要有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汤因在《展望21世纪》书中所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和墨家的仁爱、兼爱是医治现代文明病的良药”。

[1]陈世联.文化认同、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J],2006 (03).

[2]唐兴萍.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贵州民族研究,2015 (05).

[3]Andrea De Capua&C.Ann Winterger.CrossingCultur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4.

[4]尤丹.中介语僵化的文化探析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学理论,2011 (35).

[5]曹梅,王超.英语学习与文化认同——新疆少数民族英语专业学生调查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3 (02).

[6]冯卉,安守荣,姚健.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单元音发音特点分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 (4).

[7]杨叔子.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再审视[J].重庆高教研究,2013(04).

[8]袁婷.高校英语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J]当代教育科学,2015(09) .

[9]刘信波.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使命[J].大学教育科学,2014 (04).

[10]潘远斌.中国大学校训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4(04).

On College English Major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and Heritage

KANG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Yongchuan,Chongqing,402160)

Among English majors in China,there exists a phenomenon of "cultural aphasia",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ir general lack of cultural identity.Cultural identity is the premise of cultural heritage,so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identity,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s should be innovatively celebrated,attracting them going out of "houses" and finding "happiness".At the same time,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improving th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cultural output,as well as strengthening their knowledge of Chinese culture,and making evaluations to test the heritage effect.

English major,traditional culture,heritage

G642

A

1674-8891(2016)01-0135-03

2015-12-27

“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语料库在大学外语教材建设与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批准号:GPA115070)

亢 莉(1975-),女,陕西洋县人,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与英美语言文学。

李凡生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