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广西瓷业繁荣之原因探析

2016-03-18 20:37:37汪常明陈强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6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00049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瓷窑瓷业制瓷

汪常明,陈强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6;.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00049)

宋代广西瓷业繁荣之原因探析

汪常明1,陈强强2
(1.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6;2.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9)

考古调查发现广西宋代瓷窑遗址多达60余处,遍布广西32个县市。无论是从窑口数量、瓷器种类和制瓷工艺,广西宋代瓷业都到达了一个历史高峰期。分析认为,宋代广西瓷业繁荣的原因主要是本地制瓷原料的丰富、瓷器外销的需求、制瓷技术的传入以及文化融合和交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宋代;广西;瓷业繁荣

宋代广西地区瓷业较为繁荣,这与本地制瓷原料的丰富、瓷器外销的需求、制瓷技术的传入以及文化融合和交流等因素共同作用有很大的关系。据考古调查发现,广西宋代瓷窑遗址多达60余处,遍布广西32个县市。无论是从窑口数量、瓷器种类和制瓷工艺,广西宋代瓷业都到达了一个历史高峰期。

一、宋代广西地区瓷业概况

宋代的中国大地上,五大官窑争奇斗艳,六大窑系遍地生根,陶瓷业可谓兴盛一时。广西瓷业在这时崛起,繁盛一时,瓷业的发展达至自身历史上的唯一一个高峰期。广西宋代瓷窑,自1963年在兴安严关发现窑址以来,先后在藤县、容县、北流、岑溪、桂平、贵县、桂林、全州、永福、临桂、灵川、柳城、柳江、武宣、钟山、贺县(今贺州)、合浦、浦北、邕宁、大新、百色、田阳、田东等地陆续又发现,到目前为止,已知宋代窑址遍布广西32个县、市,多达60多处[1]426-427。广西境内形成两个不同的密集分布带:青瓷类以湘江上游-漓江-洛清江一线为主,包括全州、兴安、灵川、桂林、临桂、永福、柳城等县(市)。青白瓷类以浔江-北流河一线为主,包括桂平、藤县、岑溪、北流、容县等县市。广西宋代瓷窑绝大多数依山傍水而建,使用坡式龙窑,少数为分级龙窑或分室龙窑[2]85-100。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永福窑、兴安严关窑、藤县中和窑、桂林市内桂州窑等。这些瓷窑,有的规模很大,产品丰富,烧造技术很高,然而在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如2010年1月至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考对桂林市永福县永福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区域为宋代永福窑的核心部分,发掘面积近8000平方米。出土各类遗物80吨,出土瓷器10万余件。它们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地区空白,对研究广西宋代手工业经济、制瓷技术和对外贸易有着重要意义。宋代广西瓷业的繁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瓷窑窑口数目的骤然增加及地域分布的迅速扩张

瓷窑窑口数目的增加和分布地域的扩张并非只发生在宋时的广西境内,而是一种时代趋势。然而,之所以将它们特别指出,是因为较之隋唐五代时期广西地区的瓷业发展状况,宋代的情况确实是“骤然”和“迅速”的。具体而言,广西地区宋代已发现的有名字的瓷窑数量近乎隋唐五代时期的十倍[3]7-13。当然,这个数据未必就完全合于史实,因为不排除目前在隋唐五代时期瓷器考古方面所做工作的有限。在地域分布的扩张方面,主要是沿北流河流域和湘江上游的洛清江等流域扩张,前者产品以青白瓷为主,后者以青瓷为主。

(二)瓷种和装饰艺术的系统化

据目前已有史料可知,宋时的瓷器生产已形成浓郁的特色且系统化。如上所述,宋时一批主烧青白瓷的瓷窑沿北流河流域兴起,并产生相当的影响。众所周知,青白瓷在宋代江西地区发轫,与其近乎同时或稍晚的吉州窑、龙泉窑及德化窑也烧造青白瓷,因此形成一定的青白瓷系。由于自身的优美釉色,青白瓷自产生以来一直走俏于世,并最终在中国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有一定的理由相信,宋代广西北流河流域青白瓷的烧造应是在受到江西地区或其它地区青白瓷制瓷技艺的影响下开始的。与北流河流域相对应的是湘江上游各流域,形成了以青瓷为特色的瓷器生产线,其中又以永福窑最具代表性,形成了以耀州窑风格为主的系统化装饰艺术。

二、广西宋代瓷业兴盛原因探讨

宋代广西瓷业的兴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从目前考古实物而言,广西是中国最早出现陶器的地区之一[4]59。且发现了早期瓷器,但多系墓葬出土,因此并不能确证是广西本地烧造。值得注意的是1965年广西桂林桂州窑的发现。桂州窑始烧于南朝晚期,盛于隋唐,衰于北宋,该窑器物以青瓷为主。除桂州窑之外,同属于唐代的窑场还有雅窑、塘岭窑等[5]6。作为隋唐时期广西境内的重要瓷窑,桂州窑烧造的器物的种类基本是依据隋唐时期人们的需要而选定的,其主要器物除碗碟盘等日用器具外,还生产一些用于陪葬用的武士俑、镇墓兽,及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的佛像、莲座等器物[6]499-526。也由此看出,它确实是在沿袭南朝以来瓷业文化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了隋唐文化的因素而发展完善了自身。宋代的广西境内,以生产青瓷和青白瓷的瓷窑骤然增多,至今发现的相关窑址已达60余处[7]9,伴随这股风潮而起的除永福窑外,著名的瓷窑还有同样以烧造青瓷为主的严关窑和以烧造青白瓷为主的中和窑、城关窑。这一时期广西境内的瓷窑大多数临江分布,这或许与成瓷的外输有直接关联。

技术及其内涵文化的承续和转移是一种复杂现象,历史会自动筛选自身所造就的内容,况且历史内容的意义也是人类是否发掘它的重要根据。故而,我们对某些历史现象间“关系”的勾稽不可“求全”。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是多重的,其中或有主次之分,或无主次之分。与此同时,审视事物角度的差异又会改变各因素的主次地位。广西宋代瓷业的繁荣是多种因素促就的历史必然,所以是复杂事件。如若不考虑宋代广西地区内在的基础因素,那么,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至少倚重过如下三个外在因素(也即事件发生的原因):广西地区之外制瓷技艺的传入、广西地区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及东南沿海外贸对瓷器的需求。由于三者都可被划入外在因素的范畴,所以此文不打算也不可能对三者的主次地位做出说明,只是分别具论。

(一)广西地区之外制瓷技艺的传入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中国的制瓷技术应首先产生并成熟于东汉末年的浙江地区[8]121-142。瓷器的成功烧造所需条件非陶器可比,且加之浙江地区自商周以来常年烧造硬陶和釉陶,这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它区域未能早于浙江地区成功烧成瓷器。进一步而言,理论上瓷器的成功烧造可在具备基本条件的任何地区发生,但实际中则未必如是。也即是说,瓷器烧造对制瓷和烧瓷技术的要求是较高的,以至于中国各地早期瓷器的烧造多系技术和文化传播的结果,而非似陶器般系各地独立产生烧制技术。

承上而论,广西瓷器的烧造技术应非独立起源,而是从外传入的。今存的广西地区早期瓷器多系墓葬葬品,所以难以用它们来推论广西早期瓷业的发展程度。延至宋代,广西地区青白瓷自成规模,虽各产地皆具备烧造瓷器的基础因素:优质高岭土(包括一般瓷土),然而,烧制青白瓷所需的技艺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所以,宋代北流河流域之所以青白瓷窑得以兴起,最终的决定因素仍是外来烧制技艺的内传。不仅如此,在同时代的珠江上游的洛清江诸较为集中的流域,各青瓷瓷窑亦生成规模。以永福窑为例,如若没有耀州窑风格的装饰技艺的传入,恐怕难以生成自身气象。内传制瓷技艺对宋代广西地区瓷业的影响由此可知。

(二)广西地区对外来文化的接纳

就目前所知,对研究宋代广西社会风貌最具价值的直接史料当推《桂海虞衡志》和《岭外代答》。《桂海虞衡志》是南宋时期的大诗人范成大在“出帅广右”时对广西地区的一些风土人情所做的笔记。《岭外代答》则是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对自己在桂地任职时所了解到的广西地区的社会状况的记录。较之《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所述内容更为翔实具体。

《岭外代答》专辟《财计门》一卷来载述当时广西地区边境地区贸易状[9]179-198,古代技艺和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源自经济物产上的互通有无,再者商品本身即是技艺和文化的载体,所以贸易的繁荣往往可说明地区间文化交流的情况。从《财计门》所含内容来看,宋代广西地区不仅与今湖南、广州、云南等地区有直接的贸易关系,而且与今东南亚各国皆有官方许可、民间自组的交易场所,即周去非所谓之“博易场”。此外,《岭外代答》中亦有《器用门》《服用门》《实用门》[10]199-239诸卷介绍宋时广西地区人们的日用物什。从日用物什的品类可看出,那时的人们的物产种类之盛、流通之繁。

一个地区贸易的繁荣其实质上所反映的是该地区的文化内容的多样和文化态度的包容。宋代广西地区对外来文化接纳的态度决定其在宋时自身各种文化的繁荣和各类技艺的精湛,这也是广西宋代瓷业繁荣的重要外在影响因素之一。

(三)东南沿海外贸对瓷器的需求

说起中国古代外贸,必提市舶司。市舶司属官方行政机构,而非经济法人,其设置之原因及目的乃在于管制民间沿海贸易。岭南地区天然以海为屏,多优良港口。早在汉代,广西南地的合浦就以最早的“丝绸之路”港口而闻名。与此同时,今广州在汉代亦是较为重要的海港之一。延至唐代,广州港成为对外海运的第一大港,唐中央政府也根据贸易情况的需要而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市舶[11]87-96,宋代除继续置设广州以市舶司之外,也先后另设立市舶司于三处港口:泉州、扬州及密州。宋代广州港口的货物吞吐量甚大,不仅招诱外商前来售卖中国中学所需的域外奇珍,而且也将中国国内的大量奇珍出售于外商,其中瓷器即是大宗之一。

外域人士对中国瓷器之喜爱,从将瓷器命名为“china”便可知略。近年来,广州地区的水下考古取得一些成果,最具代表的应是南宋时期“南海一号”沉船的发现[12]27-33。从“南海一号”沉船上的遗物来看,船主应是外域来华商人,船上所载遗物以瓷器为大宗,主要系龙泉窑、德化窑、景德镇窑及建窑四窑产品。事实上,我们对瓷器在宋时的外销数量和外销瓷来源地的认识可能是十分保守的。在宋代,广西地区虽没有设立专门的市舶司,但这并未削弱瓷器向海外销售的可能性。宋时今钦州地区设有博易场,其功能实质上类似于市舶司。与此同时,在与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的过程中,钦州港的影响与作用在宋时亦为重大[13]149-154。

由上文知,宋代地区广西瓷窑主要分布于北流河流域及湘江上游的洛清江诸流域。瓷窑多临江而设,原因大体有二:方便制瓷用水及瓷器外运。由于广西境内水流纵横,加之河流多可通航[14]169-190,所以各窑瓷器经水路转运至各博易场(尤其是钦州博易场)和广州港进行外销是完全合乎情理的。以永福窑为例,仅发掘所得的“废品”就约达60吨[15],更何况当时的广西境内瓷窑产品的总数量。如此数量产品中的部分用于外销,并非奇谈怪论。由于宋代广西诸瓷窑皆以仿佛同时期的其它著名窑口同类产品为主,以致在销于海外后很难将它们与所仿窑口的产品进行区别,这也是难以找到它们外销的证据的重要难处之一。总之,瓷器在宋时的大量外销无疑也是宋时广西地区瓷业繁荣的重要外在因素之一。

此外,广西地区已探明的陶瓷粘土矿、高岭土矿及耐火粘土矿矿床共14处,主要分布地区分别在今藤县、容县、合浦、平乐、来宾、宾阳、邕宁、钦州等地[16]220-222。在这些分布有陶瓷烧造原料的地区中,容县和藤县在宋代皆有较大影响的瓷窑,即容县城关窑和藤县中和窑,二者皆得益于所在区域优质的高岭土矿。不仅如此,钦州的优质陶土终使坭兴陶在明清时期兴起,等等。这即是宋代广西瓷业繁荣的重要物质基础。

宋代广西地区瓷业的繁荣是历史必然,也是复杂事件。由于广西地处中国西南隅,所以岭北(岭南地区以北地区)文化对其之影响对其自身文化发展之意义重大且深远。瓷业只是社会的一个小支流,但也足以反映社会的某些主要方面。譬如,宋代广西瓷业的繁荣至少对该时期广西社会的文化、技术、外贸、政治、外交、民族情感有所表征。总之,宋代广西瓷业的繁荣既是岭南地区与区外文化、技术交流与融合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岭南地区资源利用的结果。

[1]蒋廷瑜.广西考古通论[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蒋廷瑜.广西宋代瓷窑的发现与研究[C].盛世收藏鉴定与市场高层论坛文集,广州出版社2010.

[3]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博物馆古陶瓷精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桂林甑皮岩[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5]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博物馆古陶瓷精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6]桂林博物馆.广西桂州窑遗址[J].考古学报,1994(4).

[7]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博物馆古陶瓷精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8]叶宏明,杨辉,叶培华.中国瓷器起源的研究[J].陶瓷学报,2008(2).

[9]杨武泉.岭外代答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0]杨武泉.岭外代答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1]杨嬉.中国古代的海运港口[J].大连海运学院学报,1958(2).

[12]石俊会.广东水下考古的发展[J].四川文物,2006(1).

[13]石小玲.“南海一号”与宋代广西北部湾的对外交往[J].广西社会科学,2012(1).

[1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文员会.广西通志·自然地理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15]甘宁.永福窑田岭古窑址探秘:敲开千年宋瓷烧造秘法之门.2010年11月15日,见http://www.gxnews.com.cn/ staticpages/20101115/newgx4ce069a4-3403107-4.shtml.

[16]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西通志·地质矿产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Reasons for the Prosperity of Porcelain Industry in Guangxi in Song Dynasty

WANG Chang-ming,CHEN Qiang-qiang
(1.College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530006;2.College of Humanitie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

There are over 60 Song's porcelain kiln sites discovered in 32 counties and cities in Guangxi.This shows,in Song dynasty,that Guangxi district reached its peak in porcelain industry,no matter the amount of kiln,the category of product or the technique of produce.This paper discusses why this kind of prosperity happened in Guangxi in Song dynasty,and concludes some

reasons for that as follows: abundant ore resource for producing porcelain,the demand for ceramics export trading,the acquirement of advanced porcelain making skills and cultural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Song dynasty,Guangxi,prosperity of porcelain industry

K876.3

A

1674-8891(2016)01-0009-03

2015-11-10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EKG001)、广西高校科研项目一般项目(YB201409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撰委员会2014-2015年广西地方志人才梯队项目等项目资助。

汪常明(1978—),男,湖北通城人,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陶瓷史与科技考古研究;陈强强(1988—),男,陕西榆林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

谢雪莲

猜你喜欢
瓷窑瓷业制瓷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金桥(2022年9期)2022-09-20 05:51:00
瓷窑废墟
满族文学(2022年1期)2022-01-21 21:19:30
影青留芳 手作千年
景德镇陶瓷(2020年4期)2020-10-23 06:58:38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陶瓷(2020年4期)2020-10-23 06:49:58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景德镇陶瓷(2020年4期)2020-10-23 06:49:48
近代醴陵瓷业自适应发展及其产教融合模式建构
陶瓷学报(2019年6期)2019-10-27 01:19:02
沙埠青瓷窑探微
耀州窑传统制瓷工艺的交互展示方法研究
明清瓷业宗教信仰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景德镇手工制技艺瓷传承人生存困境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