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伟
(安徽理工大学后勤集团, 安徽淮南232001)
高校智慧后勤建设的思考
林浩伟
(安徽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后勤管理已经出现弊端,高校后勤服务保障的好坏事关教学、科研能否顺利实施,为此,以智慧后勤为特征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应运而生,它打破了后勤系统内部封闭落后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基础,极大提高了高校后勤的运行效率;在对高校智慧后勤的内涵、构建的必要性、智慧后勤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做好高校智慧后勤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智慧后勤;互联网+;顶层设计;动态评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后勤管理已经出现弊端,管理观念陈旧、队伍庞大而且素质低、现代化管理手段少等是最常见的问题。要想从容地面对这些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后勤不断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IT新技术,改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智慧后勤为特征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应运而生,它打破了后勤系统内部封闭落后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极大提高了高校后勤的运行效率,必将成为一大趋势,推动高校后勤新发展。
一、高校构建智慧后勤的内涵
高校智慧后勤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后勤的主要工作流程、保障资源和服务方式与现有的软硬件进行融合、优化和提升,为师生提供智慧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的持续发展[1]。如: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餐饮服务监督、师生消费数据分析、师生健康饮食指导、校园一卡通在线充值与支付工作;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开展学生公寓远程选房、智能分房、动态监控、安全管控,整合公寓服务、管理、安全和维修等数据资源,为公寓管理全过程提供决策服务;运用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将教学资源、教室基础设施、运行信息等互联网化,实现教室网络化、远程管控效能;依托互联网平台,推进维修服务流程再造,实现随时随地报修、派工、维修、验收、核算等操作等等。
智慧后勤就是在高校食堂、公寓、教室、维修能源监管等单个使用的智能传感器通过物联网联系起来,物联网可以对各种需求产生智能化的响应,从而产生智能化的决策,为全体师生构建一个知识型、信息型、高效型、人性化的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它具有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后勤团队协作便利充分和以人为本等特征。
二、高校构建智慧后勤的必要性
(一) 响应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对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已被写进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15年7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在此背景下,加大互联网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在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投入力度,推进智慧后勤建设,实现互联网与后勤各业务领域的深度融合,支撑后勤服务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正是响应了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政策,大有作为。
(二) 大学生对信息化的需求
据统计,大学生是我国网民中,应用互联网比例最高的一个群体,因此,高校智慧校园理念的提出,正是适应了大学生对网络需求度高这一特点,通过互联网,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实现与他们的有效交流,持续地改善后勤运行模式,为高校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三)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2]。高校涉及到的群体比较大,因此,在高校发展智慧后勤,能够更有效地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四) 有利于加强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建设高校智慧后勤,可以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打造后勤人才智库。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人才招聘、上岗、考核、晋升、培训、解聘等功能,调动各项学习及培训资源,建立MOOC在线教育学习模式,有利于创建学习型的后勤组织,有效提高后勤员工的素质、提升后勤服务的形象,保证后勤工作的稳定。
(五) 应对高校后勤变革带来的新挑战
近年来,高校后勤服务的方式、目标和内容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革。但是新形势下,高校后勤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后勤服务提倡以人为本,对后勤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强调后勤管理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后勤在管理过程中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最后,信息化要求高,这就要求后勤管理的运行数据要有记录,方便对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三、高校智慧后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智慧后勤建设的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开始注重对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即将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管理上的事务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继网络校园、数字校园之后出现的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是浙江大学在该校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它完全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学习生活环境,高校智慧后勤理念就是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上提出的,将着眼点放在事务琐碎的后勤管理工作上,为师生提供便利的服务。目前,智慧后勤的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基础,融合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进一步推进后勤现代化信息建设,实现校园中人与人、人和物之间的互通、互联。现阶段,全国2 845所高校中有50多所后勤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这当中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应用智慧后勤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比如浙江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上海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但是,也有很多高校由于管理层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技术支撑等原因,并没有真正开展智慧后勤建设工作。也有的高校尽管信息系统已经建成,但是平台间的交互水平较低。综上所述,建设高校智慧后勤任重道远,对这项先进的理念只是处于研究探索阶段,需要我们积累经验,不断完善。
(二) 高校智慧后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应用系统共享交互程度低
由于高校智慧后勤建设是以原先的数字校园为基础的,而数字化校园并没有对应用子系统进行详细长远规划,因此导致在进行高效智慧后勤的开展过程呈现出了一定的弊端:各子系统之间无法实现数据的有效对接,难以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事实上已经形成信息孤岛。
2.师生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智慧校园的推进,对师生的信息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效师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操作水平离智慧后勤的目标的实现相距甚远,正是由于他们缺乏信息技术,因此很多部门缺乏对信息化的接受热情,造成新投入使用的智能系统的利用率不高,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3.师生对信息化热情不高
广大师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尽管智慧后勤模式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极大提高后勤工作效率,提供一个高效、人性化的服务。但是由于智慧后勤理念对参与者的信息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后勤从业人员,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使他们的积极性严重受挫,这不仅是因为高校环境的影响,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4.数据中心安全难以保障
由于学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所涉及的系统较多,随着数据中心数据存储量的增加,数据类型也在日益复杂。但是由于业务存储过于分散,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很难得到保障,因不可抗力导致系统宕机、硬盘损坏或者遭遇病毒侵害等问题,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为了降低这些后果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增加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那么后勤管理的成本就会随之提高。
四、构建高校智慧后勤的建议
(一) 加强智慧后勤顶层设计
建设智慧后勤不只是后勤一个部门的事,还需要学校将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学校整体规划,由学校协调各部门、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建设,避免各单位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资源不能有效共享,信息不能有效交互。应该首先对广大师生、服务者和管理者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其对于后勤管理的需求,以科学严谨的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不盲目跟风、急于求成,着眼扎稳根基、放远眼光,科学规划,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重点和难点[3],建设出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后勤信息化之路。
(二) 建立大容量的数据中心
众所周知,学校后勤事务琐碎繁杂,需要处理的数据较多,所涉及到的系统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数据中心不仅要承担对数据进行基本分析的任务,还要对数据进行查询和输出,因此建立一个大容量的数据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为了响应广大师生对智慧后勤的各方面需求,需要高校协调各职能部门,制定一个信息数据标准,以促进各系统之间的交互、融合,保证数据在各系统之间的共享,提高了后勤的工作效率。
(三) 建立共享资源的信息平台
高校后勤管理需要借助一个平台,用来将各个信息管理模块整合到一起,实现数据的互通、资源共享,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查询和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满足自己的教学要求;在该平台上,辅导员可以查询和获取学生在校衣食住行的数据,实现对学生的实时管理;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在该平台上,广大师生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解决工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该平台上,学校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可以共享,促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要想有效推进高校智慧后勤建设,就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资源的配置,为广大师生提供便利。
(四) 开发引进高科技产品
按照“引进为主,自主研发为辅”的原则,开发和引进先进的科技产品,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如:在餐厅,可以引进炒菜机器人,避免用餐高峰期饭菜的供不应求;在公寓,将校园卡充当宿舍门禁系统卡,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还可以提醒学生随身携带校园卡,避免遗漏;在楼宇,安装监控系统、预警灭火系统,可以提高校园安全系数,有效保障师生的安全;能源监测平台,可以合理配置能源指标,对跑冒滴漏进行有效监测,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和引进后勤APP,在手机上实时显示学生浴池空位数,学生可以采取错时洗浴,避免等候时间等等。
(五) 大力建设移动开放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网络的普及,高校师生对信息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鉴于他们对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工具的普遍使用,师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收发短信、收听广播等方式,因此校园移动平台的建设必然成为趋势。《教育后勤“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已提出明确的目标和采取的重点行动与措施,这为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校园APP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基础。师生通过这些方式,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校内新闻、课程表、学术报告……,实现移动办公、移动教学、移动学习,享受到便捷服务。
(六) 开展智慧后勤需求动态分析和评价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不能完全按照事前规划的方向发展,要充分体现智慧后勤方便师生、提高工作效能、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等的建设目的,就要求在智慧后勤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了解师生、服务者和管理者的新需求,对智慧后勤建设项目进行重新定位、规划;另一方面就要定期对已实施的智慧后勤建设项目进行动态测量、评价和控制,与建设前进行对比,对于能更好服务于师生的智慧后勤项目,要大力推进、借鉴、推广和复制,对于师生不满意的、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智慧后勤项目,要及时作出调整,以达到建设目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智慧后勤建设成本。
五、结语
高校智慧后勤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后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但是它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涉及到的科技元素比较多,因此系统比较复杂。对于资金、技术、应用、需求分析、评价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因此,高校要建设智慧后勤项目,就要统一思想、做好顶层设计、内部沟通充分、各部门分工协作,还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使智慧后勤建设系统更加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智慧后勤建设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翟儒,李凌宇.“智慧后勤”新模式推动高校后勤新发展[J].高校后勤研究,2015,171(6):5-7.
[2]刘晓青.高校智慧后勤的基本框架及发展方向[M].高校后勤研究,2012(3):4-6.
[3]何春莲,李琼,胡元.高校构建智慧型校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红河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7):101-103.
[4]张宝岭.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体系的约束条件[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2002(7):16-18.
[5]任鑫,刘明政,陈小虎,等.“智慧后勤装备保障体系”构建探析[J].四川兵工学报,2015,36(8):78-81.
[收稿日期]2016-04-18
[作者简介]林浩伟(1978-),男,江苏涟水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管理,电话:13615543799。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733(2016)04-0070-04
DOI:10.3969/j.issn.1671-4733.2016.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