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中学生写作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

2016-03-15 23:49金顺蕊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写作中学生

金顺蕊

(合肥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网络语言对中学生写作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

金顺蕊

(合肥师范学院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生长在网络时代的“00后”中学生对网络语言十分喜好,进而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但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如错别字层出不穷、词句语法不规范、表情达意重复高等。为避免学生过度使用网络语言,教师应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使用限度,准确把握网络语言的特点,以适应学生文化心理结构,与此同时,还需认真引导学生写作应以传达真情实感为准绳,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切身体会。

[关键词]网络语言;中学生;写作;影响

关于网络语言,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给出了这样的界定:“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网络语言”;在网络中它深受网民喜爱。[1]当代社会,互联网上每一年都会盘点出年度十大网络热词,例如2015年出现的“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等。网络语言层出不穷,而且不断推陈出新,其“生动、活泼、简洁、新鲜”的特点深受当今中学生的喜爱,并逐渐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当中,日益改变着他们言语交际及语言使用习惯。他们进行日常会话甚至在作文练习中,常常会选用一些网络语言来替代传统的正规的语言表达,如“不明觉厉”、“给力”“菜鸟”“秀下限”等等。网络语言在给中学生写作增添不少新奇感的同时,但也因为不加分辨地照搬而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语言给中学生写作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现象分析,引导中学生正确理解网络语言的语境和语用,规范使用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达到既准确表情达意又不失个性特点的语用效果。

一、网络语言对写作负面影响的诸种表现

在中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网络语言的运用除了体现在言语交际中,再者就是直接表现在写作之中。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运用、驾驭新事物的能力也强,造成在作文中出现大量的老师和家长看不懂的网络语言。

(一)错别字层出不穷

出于网络聊天的便利,人们多选择方便快捷、功能更齐全的拼音输入法进行打字,常常忽视对正确字形和词语的选择,明明是造成了不少错别字,但大家似乎更愿意将错就错,以追求一种幽默、搞笑和标新立异的效果,如把“悲剧”写成“杯具”、“大侠”写成“大虾”、“微博”写作“围脖”、“送豪礼”写成“送壕礼”,等等。这些谐音词具有同音或近音的特点,容易造成学生对文字混淆不清,下笔出错。如用“青筋”代“请进”,用“偶”代“我”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另一方面,中学生常有叛逆、特立独行的青春期冲动,会积极使用新鲜的网络语言,甚至主动创作,体现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在写作中一味追求一种新鲜奇特、陌生化的语言效果。但网络语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不注重文字结构的严谨。如用“囧”表达尴尬、难堪,“槑”是由两个“呆”字组成,表达人更笨更呆,而“嫑”就是“不要”两个字的缩写,也有“表”等等。

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汉字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中国汉字中的每个汉字能经得住千锤百炼,而那些经不起推敲网络语言,不仅会乱了语言文化的阵脚,而且显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不利于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这些年来,作文中的错别字已经成为中考、高考作文中的一个失分点,一个错别字就要扣去一分,这类错误与那些把网络错字当成日常用字的使用习惯是有或显或隐的联系的。

(二)词句语法不规范

网络语言频繁出现在学生的写作中,给书面语言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网络语言的使用没有规范化,不仅对学生学习现代汉语产生影响,而且还破坏了传统的祖国文字。

网络语言大多是短句为主,具有标新立异、自成规则的特点。从词法的层面看,“网络语言的呈现与使用折射出了很强的反传统性和任意性,表达方式也与传统的书面语言规范相冲突”[2]21。网络语言中的很多新词常常是生搬硬造出来的,或者是个人凭空想象臆造出来的,构词不符合规范,意义含糊不清且没有学理性成分,如“白富美”“高富帅”“不明觉厉”“累觉不爱”“十动然拒”等。

从句法的层面看,网络语言的句式也不走寻常路,颠覆了传统的语言学。在学生的写作中出现了许多不合句法的句子,如“他们走了先”“你把鞋子给拖了先”“我们晚饭还没吃了都”“我倒”,等等。这些句子在正规的书面表达中是不规范,容易导致学生对正确的句型、句子成分的词性模糊化,产生歧义。

从语法层面看,网络语言在语法使用上也有自己的创新。网络语中千奇百怪的句子都有自己的缩写语,大多数人为了节省时间,求简求快常常使用缩写语来表达,甚至把一句话缩写成短语使用,如“土豪,我们做个朋友吧”缩写成“壕做友”,“你们城里人真会玩”缩写成“城会玩”等等。这些缩写语具有喜剧色彩,使用方便快捷,但随意性大,学生写作中出现类似的句子,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正确地表情达意。除此之外,在学生写作中还常常出现把单个语素组成不规范的重叠词语使用的现象,如“花”写成“花花”“漂亮”写成“漂漂”“东西”写成“东东”,以儿童天真无邪、浪漫亲切的口吻展现网络语言的有趣和可爱。

(三)表情达意重复高

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一夜之间爆红流传。在网络信息大数据的笼罩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以传播、使用流行的网络语言为时髦,效仿网络语言的句子、段子频频出现在写作中,以此来展现自己的标新立异和“创新”。例如,写“职业”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同学套用了类似语句:“不想当科学家的厨师,不是好司机”;写“美食”这个话题的时候,就会看到由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改编而来的句子“吾生也有涯,而吃也无涯”;写“性格”话题的时候,很多男同学都会引用网络流行的句子——“我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令人哭笑不得。谈到领会感悟的时候,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抄写着网络上熟悉的段子“我们走得太快,灵魂都跟不上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等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我也是醉了”等等。这些网络流行语频繁出现在学生写作中,造成了一种“语言轰炸”和审美疲劳,事实上是一种语言的庸俗化,反而显示出表达的平庸。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写作教学亦是如此。学生写作必须表达真情实感。中学生乐此不疲地运用网络语言,貌似是凸显个性,实际上,由于表达方式的大同小异,所表达的情感往往亦是千篇一律,并没有起到标新立异的效果,反而落入了另一种俗套。同样的语法,相同的字词、固定的句式传递出的不再是独特的情感体验。网络语言作为新兴的语言,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每一次的创新都很快被大众传媒所接受和运用,或在传播中被再创造。学生们按部就班,跟随潮流,不加区别地套用网络语言,将直接导致书面语言表达失去个人体会,失去自己的独特情感,无法形成和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

二、积极应对,防止中学生过度使用网络语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文就是语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如今现代的交流媒介发展迅猛,不断出新的网络语言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民族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的运用带来了新的挑战。[3]1网络语言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传统汉语书面的规范性,失掉了语文本身的美感,也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养成。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一)正确看待网络语言的使用限度

语言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也会有自身的新陈代谢。从这个意义上说,运用新词汇并不可怕。教师应该了解、学习不断更新换代的网络语言。在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我们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教师不再是发号者,而应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如果不了解网络语言为何物,看不懂学生作文中出现的网络词语,就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学生是欣然接受新事物的一群活泼的群体,教师如不能接受网络语言的存在,有时会造成与学生交流障碍,师生距离越来越远,从而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果。所以,语文教师要能客观看待网络语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宜武断蛮横地进行批判和抵制。

现实中,网络语言也有被认可的一面。如“给力”一词,原是中国北方的地区的方言,意为“给劲”、“带劲”,2010年流行起来,并在世界杯期间被网友广泛使用,原本也还限于网民的“自娱自乐”。2011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文,其标题的“新潮”,瞬间引发了如潮热议,广大网友称其为“2010年最给力的标题”,“给力”由此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流行词汇。当时,就有评论说:“网络热词绝非一夜间堂皇进入党报的显著位置,一定是整个外部的环境、周围的土壤早就发生润物细无声的变化。”[4]所以,教师需要正视网络语言的积极意义,如果恰当地引用某些网络语言,不仅为忙碌的生活增添乐趣,还增加师生互动时的趣味性,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可能在瞬间营造‘你懂的’这样一个和谐默契的意境”[5],还为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树立榜样作用。

(二)准确把握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新新人类”在网络世界使用的“新新语言”,具有简单、快捷、直观、通俗等特点。它幽默诙谐、生动形象,以其别具一格的趣味起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它张扬个性、反叛传统,没有被传统的汉字规则所束缚,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随意宣泄自己的感情,可以进行无止境创造,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求。通过几个简单的字母、数字、符号,人们就可以把在生活中不方便说的话委婉地表达出来,轻松地化解一些尴尬,并表达了人们丰富的情感。

中学生在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人对事充满热情,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和环境所感染。他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言行举止新潮时髦。随着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及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独立自主的个性较为彰显。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曾指出,社会语境如果能够如同社会经济集团或年龄集团那样分成等级的话,则这些指标可以称作层次。也就是说,语境与年龄层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00后”的中学生大都喜欢用网络语言来突出自己的才能与个性,他们对网络语言的创造和使用越来越频繁。因此,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利用网络语言的创造力、幽默诙谐、新颖、简洁高效等优点来进行引导,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将网络语言的“精华”与学生心理发展相结合,不仅满足学生所需,而且也适应学生文化心理结构。教师要根据网络语言的特点,去粗取精,引导学生恰到好处地使用积极健康、富有表现力的网络词语,确实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三)以传达真情实感为指向,引导学生规范使用网络语言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在网络社交平台大量使用,但网络环境复杂,网络语言良莠不齐。尽管互联网社会是开放和包容的,各种汉语文字的创新使用不断出现,但网络化时代,不少夹带暧昧甚至恶俗元素的流行词汇涌现,更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底线[6]。有些粗俗的网络语言如果被青少年学生使用,进而下意识地接受,甚至形成语言惯性,动不动就来几句粗俗的网络语言,既不利于汉语的纯洁和庄严,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建设。教师不妨利用课余时间就学生们对网络语言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做一些调查,比如使用场合和使用对象,然后利用班会,针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开展辩论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认识网络语言,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辩论认识到网络语言的利弊面,使他们自主地认识到一些在书面语中出现的网络语言使用的不规范之处,引导他们在合适的场合正确使用网络语言。在写作训练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写作习惯,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多读书,读好书,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真情实感,引导他们规范使用网络语言。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写读后感,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和感受。也可以通过抄写好词好句,通过品味文学作品中优美又富有个性的语言,培养自己的语言感知力,提高自己的语用能力。

因此,对于网络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场合、语境和区分使用对象。既要合理使用,也要衡量使用的频率。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写作教学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更要能把一些网络语言中积极的部分应用到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里。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提高,促进他们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也有利于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人际交流更加顺畅。

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网络语言只是一个表达的载体。网络语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无论是从语言文字发展规律还是从社会发展来看,网络语言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充实了人际交流的方式,走进了社会,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师生的生活。使用网络语言,已然构成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应该用公正、客观、现实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语言的存在。网络语言是依附于网络而存在的,网络语言使用规范的前提就是对网络环境本身进行规范,积极地引导,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逆反心理、好奇心重,如果强行禁止他们使用网络语言,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在学生运用网络语言时,要引导他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正确辨别和判断,从而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增强语言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语言创新能力,发展思维,使网络语言不断丰富他们的语言生活。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陈梅.网络语言影响中学生语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作者谈“给力”涵义[EB/OL].新华网(广州),2010-11-12.

[5]梁建伟.学生写作用网络热词 语文老师称不能太任性[N].钱江晚报,2014-12-14.

[6]从“猴赛雷”说开去:专家如何看汉语使用不规范[EB/OL].新华网,2016-02-10.

(责任编辑何旺生)

Negative Influence of Cyber language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JIN Shunrui

(SchoolofHumanities,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Abstract:Born after 2000s,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ving in the cyber era are crazy about the cyber language which they employ in their writing consciously or subconsciously, but some negative effect has been produced, for example, many wrongly written characters, nonstandard grammar, high repetition of expressions.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not overuse the cyber language, the teacher should have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the limited use of the cyber language, and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yber language to fit in with students’ cultur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in the meanwhile,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express their own experiences and true feelings in their writing.

Key words:cyber language; middel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influence

[收稿日期]2016-01-16

[基金项目]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15yjs13),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3“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作者简介]金顺蕊(1990-),女,江苏南京人,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73(2016)02-0007-04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写作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