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2016-11-02 17:40王平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7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

摘 要:语言作为人类交际和传播的工具之一,在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它却是一把双刃剑。本文从符号学角度,运用传播学理论对网络语言的传播进行分析,最后说明了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促使人们对它进行正确使用。

关键词:网络语言;符号意义;符号传播

作者简介:王平平,女,汉族,甘肃白银人,现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01

一、引言

网络语言是以符号为信息媒介的一种传播方式,符号就是它的载体,承载着语言信息。网络语言不仅是网络传播中的一种符号系统,它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网络语言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社会的心理现象和社会当中黑暗的一面,它顺应时代的变迁,因此,研究网络语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

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两层意义。符号有任意性,能指是我们能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如形状,大小。所指则是我们头脑中所形成的对一事物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对同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全体成员含义想同。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所有的意指都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形态的实体能指体现的表达层面;一个是以意义方式表现的思维形态的内容层面。意指行为则相当于这两层之间的关系”。

三、网络语言的符号传播

网络语言是一种符号,它所承载的意义使得网络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符号学与传播学来进行解析。而符号是一个复杂的研究对象,它包括能指和所指两层意义,而这两种意义同时产生,有一个增长消亡的过程。如果没有意义,符号将毫无用处,因此,意义问题是符号学研究而的核心问题,下面将讨论网络语言的符号传播。

1.符号意义的新生:网络语言的新所指

符号学把传播看成是交际过程中意义的产生,而这个意义并不是静止不变的,相反它是随着语境和说话人的改变而重新变换的,它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即将它原来的能指和所指意义升级到更高一层的意义,它就会出现新的能指和所指。这样一轮一轮地循环,因此符号的意义是源源不断的,即使是旧的过时的意义也可能被更新,重新定义,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2.意义生成:传播中的编码与解码

意义是被编码和解码的人构建出来的,它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因为网络空间中发话者和接收者之间并没有很清晰的界限,所以网络语言的意义就在他们之间产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起者传递符号语言进行编码,所有参与聊天的人进行解码,当解码者正确解读发话者的语言,参与者就赞同其观点,两者就会形成支配式解读;当解码者错误地解读发话者的语言,参与者就与发话者的观点背道而驰,两者就会发生对抗式解读;当参与者对发话者的语言既有一部分赞同又有一部分反对,这时他们就会形成协商式解读。

3.意义的建构:编码与解码

在传播过程中符号会产生意义,而探索这个意义就是理解网络语言意义产生的过程。网络话语意义的传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编码阶段,在这一阶段产生网络流行语的意义。第二阶段是意义的待解码阶段。我们说只有语言的意义被参与者双方共同理解,发话者的文本才有意义,因此这一阶段还需等待接收者的解码,发话者将自己的文本置于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网络空间,等待着广大网民的解码,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理解。第三阶段是网民和大众的解码阶段,这也是意义再生产的过程,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4.意义的变化:“传”“受”冲突

在网络语言的传播过程中,由于参与双方对语言符号理解不同,可能会出现“传”与“受”之间的冲突,因此会出现支配码、协商码以及对立码这三种情况。在这里,我们先说两种框架,“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媒介框架”是与传播者相关的框架,“受众框架”是与受众相关的框架,当两种框架冲突时,意义层就断裂了。

5.意义的消解或强化

符号界如同生物界,遵循“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原则,在进化的过程中一次次演变。一些过时的网络语言随着新鲜事物的出现逐渐被热门的流行语言所代替,而原来的意义被消除了,有的网络流行语是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而被网民所遗弃;还有的网络流行语被赋予新的意义而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如此,网络语言的符号实际上形成了新的符号,同时出现了新的意义。

四、结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给传统语言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本身是一种符号,它的传播符合传播学模式,由于媒介的多种多样,它的传播过程也复杂多样,网络语言是网络空间的语言变体,它的传播有积极地和消极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自由,网络语言使得传统语言更新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它的过于开放,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认知方式有所影响,也会出现许多不文明的问题,希望引起广大网民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黄碧云,网络流行语传播机制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新闻系,2011:16.

[2]孙洁,樊启迪,巢乃鹏,网络流行语的概念辨析与传播过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6-18.

[3]吴风,网络传播学种形而上的透视[J].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7-233.

[4]王炎龙,网络语言的传播与控制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31.

[5]谢新洲,周锡生,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6]余志鸿,传播符号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8.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模因传播的规范化探索
浅析网络语言变体的特点
网络语言现象的文化思考
网络语言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我看“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