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洪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研究※
尹志洪
(武汉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摘要:本文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背景出发,指出在现阶段其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及管理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材的适应性和适用性,提升其内涵建设,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困惑;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对人才的规模、质量要求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展开了大规模的扩招,一批新建本科院校也应时而生。截止2013年底,我国新建(新升格)本科院校已达到325所,如果加上新建独立学院303所,共计628所,在校本科生人数占全国本科在校生人数的50%以上,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生力量。
但近年来,我国一方面企业大喊“高级技工荒”,而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就业困难,针对这些问题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大教学投入,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2014年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更明确提出要开创新的职业教育模式,要引导一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同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透露,教育部计划将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大部分是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而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这就意味着有50%的高校将要转型,它们将更多地承担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特别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工程师。可见,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提上议程。
相对于老牌本科转型而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由高职高专升格新建的本科院校,其有良好的实践实训操作基础,与工作岗位联系较紧等优势,但其理论基础弱;而老牌本科高校有高强理论技术水平和师资力量雄厚等优势,但实操能力差,因此,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本科高校应差别化开展。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就是更多的是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将高职高专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
新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一种新型兴起的职业教育类型,大多借用传统本科教材,这些教材相对而言内容较多,理论较深,而且不注重应用,在学生理解能力稍差的情况下,给教与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当然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实现,这显然不能适应各校定位特色,满足应用型教育的需求,也远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也有一部分学校部分延用高职教材,相比而言,两者都注重应用实践,但因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难以支持培养具有内涵丰富、应用性特征明显的人才。可见,新建应用型本科学校教材既不只是传统本科教材上附加一个应用型标签,也不只是高职高专教材的理论强化,应有自己的独立体系。
(一)相适应教材严重不足且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速度
应用型本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出现时间不长,对它的研究与应用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教材,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从教材的申报到编写、试用、评价、修订,再到出版发行,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开发需要较长时间,因此至今完全意义上的应用型本科教材并不多。而且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的学科新的专业在不断涌现,这些新概念、新知识、新技术要在教材中得以反映,必须及时地更新教材,这很难做到,因此学生从教材学到的知识往往会滞后三到五年,等到他们毕业这些知识也就滞后于现状五到九年了,作为应用型本科学校这也是非常致命的。
(二)缺乏应用性与逻辑性、系统性的有机结合
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最显著特征是注重实践,也就是学校要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注重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在原有专科水平上升格而来,其在专科阶段强调学以致用,突出应用性,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说在职业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和特长,但这些知识缺乏深层次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如何它们结合起来值得深究。
(三)学科专业教材建设不均衡
目前市面上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材较多,同一门课程可供选择的教材有几十部甚至上百部,而一些交叉学科或新兴学科(如赛马产业)的专业课教材相对品种很少,教材建设严重不均衡。
(四)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教材滥用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起步较晚,而且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精英教育和浮躁心理阻碍导致很多学校在教材的选用上追求档次,过分看重教材的学术价值和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教材选用程序、评价、审核和监控制度建立方面不够完善,导致很多教材在选用时认为越专越好,越深越好,而不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为主,主观随意性较大,有的任课教师凭个人主观因素选定教材,有的教师更是一年选换一部新教材,缺乏对教材长期系统的研究。更有甚者,一些“职称教材”、“人情教材”等低水平教材被选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缺乏对教材编写质量的监控
教材编写的流程应该包括选题、立项、编写、试用、评价、修订到出版发行。现在很多的教材在完成编写后,省去了立项、试用、评价和修订等环节,教材管理部门也缺乏必要的跟踪检查,因此,在知识的适用性、先进性、系统性、规范性等方面是否完善值得商榷,教材的质量,及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都难以得到保障。
应用性本科教育的教材应服务于一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强调应用主导下学科、技术与职业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紧密结合。这也决定了应用型本科从功能上更强调为学生综合技术实践意识和能力培养服务,比学术性本科教育更强调应用性,比高职高专教育更关注技术学科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因此其教材建设要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努力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束缚,片面追求层次、应用性和实践性教材不足,教材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等问题,提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一)教改驱动,促进更新
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应用性,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符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还要考虑专业培养方向的要求、现在和未来专业及学科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要及时反映科学技术新发展的需要而增加的企业一线所需的各种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让学生能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科技最新的知识内容,从而达到知识层次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同步,但教材建设是一项知识积累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耗费教师太多的精力和物力,教师不太愿意去做,因此学校从课程、专业或者学科建设的角度多提供帮助,特别是财力上的支持,通过“教改驱动、项目支持”,使行业前沿技术尽快的变成教学实践,促进技术现代化。
(二)能力本位,突出应用
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培养学生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开发和管理所需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因此,在编写教材时,既要强调技术/职业特性,以行业、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的技术和能力为逻辑体系,又要能推进技术行业/职业的应用与可持续发展;方式上要以产学合作、能力为本位、就业导向为指导,突出包容;内容上要关注行业主流与前沿技术、相关行业主流技术标准及其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同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逻辑框架的组织。因此应用性本科教材的开发应突破学科本位,突出“应用导向、学科支撑”的新理念,着重强调体系和实战性。
(三)产学合作,多样开发
近年来,国家提出高校要与社会教育资源深度合作与共享,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教育部还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合作教育的倡导。新型应用型本科教育立足于应用,因此更要走合作教育之路,学校要依据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其他子系统等各方利益需求,寻求价值取向和利益的结合点,通过学校主动、政府牵动、业界互动,实现共同目标的融合、相近目标的契合、矛盾目标的转化。通过互动、互用、互补,形成资源共建、全程参与、互利共赢的新型培养模式,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此基础上,采用“教育专家+有行业企业经历的高校教师+行业企业资深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技术专家”的开放式开发模式,综合产学研各方面经验,形成以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材,理论与实践教材并重,从而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之实。
(四)适应发展,强调立体化
应用型教材建设具有连续性、研究型和周期性等特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紧密结合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的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做好中长期的规划,使教材建设与学校发展目标及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同时鼓励学校特色专业课程及国家及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教材的编写,填补同类教材空白,或形成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在内容上,要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开展立体化教材建设,除了传统的以纸版为主体教材外,还可以制作或编写CAI课件,光盘、软件等数字化教材,微课及慕课等网络视频教材,实验实践类教材等等,逐步建立完整的教材体系,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
(五)健全制度,加强监控
一是制订科学的教材建设制度,包括从教材立项、编写、试用、使用到修订等等,让教材开发有章可循。二是建立教材监控、评价及反馈制度,定期对自编教材和主要课程选用的教材从内容深度、广度及教材的时效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实践性等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三是建立教材评优的激励机制,明确优秀教材的质量评估标准,不断推陈出新。四是组织社会需求调查,并从满足企业应用需要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三个方面出发,设计相应的教材质量评价指标。
(六)比较借鉴,开阔视野
在编写过程中,应具全球化视野。国外关于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较早,相关理论也比较成熟,为我们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都可以拿来比较和借鉴。当然比较和借鉴除了具体的教材内容外,还应获得国外优质教材的生产体系,从内容和建设管理上吸收先进的理念并实现本土化,形成既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又适合国情的应用型本科教材,进而满足全球化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鲁武霞,李晓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内涵特性及内蕴价值[J].职业教育研究,2011(19).
[2]梁前德,王青林.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和价值取向[J].中国大学教育,2008(6).
[3]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4]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来自瑞士的创新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4).
责任编校:饶敏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955(2016)01-0090-03
基金项目:※武汉商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Y022)。
收稿日期:2016-01-26
作者简介:尹志洪(1977-),武汉商学院教务处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电子商务。
On Teaching Material Buildup of Newly-establish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YIN Zhi-hong
(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56,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ly-established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material buildup at this stage of those universities,and discuss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The study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ose teaching materials,and enhance those universities'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so as to furthermore enhance their students'employ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by improving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in applying what they have learned.
Key words:newly-built;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teachingmaterials buildup;puzzle;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