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华(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淮北235000)
微课在高校生入馆教育中的应用探微
马利华
(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淮北235000)
新生入馆教育是高校图书馆的常规工作,虽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新生入馆教育模式得到改进,但是,在受到教师少、场地紧张、学生多等因素的影响,集中式教学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新生入馆教育新情况,本文在调查、分析安徽省12所高校新生入馆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微课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其在新生入馆教育中的优势和具备的条件,进而对微课教学设计、开展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通过采取查看学校网站和图书馆网站、电话采访、邮件或面对面咨询等方式,就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借阅开通时间等内容,对安徽省内12所院校A进行调查,发现存在较多的共性问题。
1.教学模式相同
采用集中教学和实地参观相结合。教学内容包括图书馆概况、库室布局、馆藏、开放时间、借阅方法与规则等;少数高校还对发现系统、微信服务平台、慕课学习平台等图书馆新资源、新服务进行介绍。这些教学活动,只是概要性介绍,学生很难掌握实际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方法。
实地参观是帮助学生对图书馆现状直接了解和认识的方法,但由于时间紧、学生多,学生只能对图书馆有个基本印象。
2.辅助手段多样化
除了课堂教学,基本上各个高校图书馆都有一些针对新生的入馆教育宣传。部分学校利用网站开设新生专栏,包括图书排架与找书指南、OPAC使用指南、新生常见问题、《新生使用图书馆指南》。还有高校专门为新生开设“我的图书馆”咨询活动。这些辅助手段在引导新生尽快熟悉馆藏布局、利用图书馆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调查结果来看,新生入馆教育达不到理想的预期,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一是大班集中授课,人数多,教学效果差。由于受教室、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高校采用大班集中授课的模式,这样容易出现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坐在教室里各行其是的情形,教学效果很难保证;二是时间短,缺少实训,后续教育缺失。大部分高校的新生入馆教育安排在每年的9月或10月份进行,学生在培训的一、二个小时内很难吸收消化,加之没有实训、后续的教育,在使用图书资料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三是缺少有效的学习效果检测系统,反馈机制不完善。在缺少有效学习效果检测系统的情况下,学生只有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就遇到的困难向图书馆员沟通和交流,以寻求解决办法。新生入学后不能立即使用馆藏资源,入馆教育没有有效的沟通和反馈,也不利于入馆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正因为新生入馆教育存在上述种种问题,所以一种新型的入馆教育模式——“微课”走进了图书工作者的视野。
微课(Mini Open Online Courses)的核心理念是开放在线网络课程,是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这种课程的鲜明特征是针对性强、情景真实、方便实用,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教育性,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入馆教育因时间、场所、师资紧张等限制而带来的弊端。
微课的主要优势就是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加以科学设计与组织微课,就能够积极地发挥微课在新生入馆教育的作用。
1.微课的设计
新生入馆教育达不到理想的预期,主要是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利用图书馆,经过多次咨询后才能“走进图书馆”。针对这样的问题,就要从学生使用图书馆出发,按照功能、布局、馆藏、借阅方法与流程等诸多方面,进行微课的规划、设计,以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促进新生能够及时掌握,或能够自主进行学习,掌握使用图书馆的方法。
(1)统一规范
在进行微课设计时,要做到统一规范,部门的名称、应用系统的名称、业务名称,以及其他事务要统一规范,特别是简称、叫惯了的俗称等要加以补充说明,这样可以减少新生不必要的误解。
(2)功能划分
按照图书馆向学生开放服务项目或事务,进行功能划分,形成单一功能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微课设计,加以简洁明了的学习资源组织;为突出微课教学效果,可以设计实训模块,以检验学生掌握使用图书馆情况,同时,也可以设计在线咨询等功能。
(3)资源优化
微课所涉及的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等)要进行优化,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平台的性能,如智能手机等,总是受到带宽条件的影响。
2.微课集成
一旦微课制作完成,需要进行集成与发布。组织架构要简单明晰,导航简便,把握易学易用特点。微课要与图书馆的发展做到同步更新,维护及时,避免时间上误差,引起内容上误导等。
新的入馆教育课程模式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进而能够取消课堂教学形式;在切入点上,能够将新生入馆教育提前进行。
加强实训,在微课系统中,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认知图书馆训练,之后登录考试系统考试,考试合格后,图书馆开通借阅权限,使之成为图书馆正式读者。
总之,新生入馆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广大图书工作者不断探索。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图书馆的飞速发展,入馆教育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把微课引入新生的入馆教育,在实践应用前一定要调研充分,制定详细方案,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出应对措施,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推进新生入馆教育课程的优化。
责任编校谢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