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研究

2016-03-13 17:43谢宜南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评价

谢宜南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



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研究

谢宜南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300222)

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取得较大成就,但是目前所使用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对职业教育教材进行质量评价,严禁不合格教材进课堂,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教材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多目标的复杂过程,必须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梳理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方法、指标、问题等,为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

注:本文系全国第五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获奖论文

职业教育教材是体现职业教育理念和内容的载体[1],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2],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3]。

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以下简称教材评价)是以职业教育教材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材编制、印刷等及其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评定,分析教材编写目标实行的程度,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4]。

1 教材评价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取得较大成就,中高职教材建设工作愈来愈受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院校及行业、企业等相关各方的重视[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均提出教材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发挥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由于职业教育教材数量增长过快、品种过多、形式多样化,教材建设也暴露出一些问题[6],如职业教育教材缺少职业教育特色[7],部分教材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8],教材内容与岗位实践相脱离,教材配套资源开发不足,中高职教材脱节、断层和重复等。因此,对职业教育教材进行质量评价,严禁不合格教材进课堂,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有利于教材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优秀教材的选用、有利于规范教材出版,全面剖析职业教育教材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教材质量的提高和教材体系的完善。

2 教材评价研究现状及问题

2.1教材评价方法

教材评价是一个多因素、多指标、多目标的复杂过程,必须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教材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语言学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法、学生与教师和专家评价法、会议评审法、基于专家匿名评价的德尔菲法等。

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多目标、多准则又难以量化处理的复杂问题,是一种系统整理和综合人们主观判断的客观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运用矩阵论建立评价体系[9-10],可以较好地解决教材评价这个复杂问题。

国内学者较多使用问卷调查法、学生与教师和专家评价法以及数学模型的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法等。一些研究者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来确定评价体系中各层指标的权重,对被评教材质量进行排序,从而得到定量决策依据[11-12]。

2.2教材评价指标

教材的评价因素众多、各因素所占权重的不同、因素具有模糊性等都给教材质量评价带来了较大困难[13]。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广泛调研,尽量做到评价指标间相互独立、易于操作、真实反映教材质量水平。

有些学者已经针对不同的研究切入点来讨论构建教材评价体系的相关问题。张恰等[14]认为当前关于教材的量化研究缺乏系统方法,大多停留于经验层面,提出应利用建模的方法对教材评价进行量化研究,但如何构建有效实用的模型是此类研究的难点所在。

为便于具体实施教材评价,一些研究者建立了各有特点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21世纪初以前的国内研究多将一级指标定位为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规范性等,这些教材目标比较抽象,不方便直接作为评价目标,需要将教材目标细化、分解和归类为可评价的目标,形成一系列层次分明、易操作、可测量的评价指标。有些学者也建立了科学性、适应性、媒体性和工具性的指标体系[15],并且对一级、二级指标的内涵均做出明确的说明,因此也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之后国内的研究者对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做了有益的改进,如高等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组建立了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3个一级指标在内的三级指标体系[16]。高凌飚[17]认为,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材评价应有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心理发展规律、编制水平、可行性、特色与导向性6个基本维度。

叶涛等结合专业课教学特点,建立了适于专业教师和学生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教材内在质量和教材外在质量作为一级指标[18]。张斌[19]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定量评价模型,评审小组由专家、教师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可有效避免或减少由于评审者各自的偏好不同、看法不一而产生的偏差。

薛志俊[1]建立合理的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和教材定量评价数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定性分析因主观因素带来的不准确性。通过问卷调查,最后根据行业专家及任课教师的意见,建立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

聂晶晶等[20]通过制作教材适用性调查表(教师专用和学生专用)来进行高职院校教材适用性评议,其中学生调查表表达更口语化,将各指标转化为具体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勾选。

俞美华等[21]运用自下而上的归纳实证法和自上而下的演绎理论法建立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体系。郭晓音等[22]采用量表开发手段,并利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等手段来验证量表的信效度,最终从教材内容、教材结构、编印设计和语言文字4个方面来开发评价教材的量表,并给出了相应的适用性、可行性描述。

2.3评价主体

教材使用评价是一种多元性评价,其中教材评价的主体包括专家、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出版社等;教材评价的对象包括教材及与教材配套的实习指导书、实训实验书、多媒体光盘等[23-24]。在我国,长期以来把专家评价作为对教材质量评价的唯一标准。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此种评价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应逐步实行多元化的社会评价机制,试行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社会化,由“一元”转向“多元”[25]。可委托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相关社会机构对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听取同类院校教师、学生乃至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的意见,逐步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评价机制[26]。

2.4教材评价的问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的评价工作大多由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专家的评价对教材编写及教材选用意义较大。尽管专家已把好教材质量第一关,但教材价值的最终体现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教师又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因此,科学评价一本或一套教材的质量,不仅要征求专家的意见,还需重视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和学生的意见。

评价工具即评价指标体系,是联系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桥梁,它一方面要反映评价客体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要体现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单一,评价指标基于本科教育设计,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及专业特色,有些指标过于抽象,不利于科学评价职业教育教材的质量,更不利于评价的具体实施。

3 建议

3.1完善教材评价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建立健全公开、透明、有广大教师和专家共同参与的教材质量评价机制,完善教材质量评价标准,定期做好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反馈。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教材审定机构,强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材管理的责任,发挥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在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和教材选用方面的作用。职业院校可以成立专门委员会来负责对各系、各专业所选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文字水平及印刷质量等进行评估认定。

3.2坚持科研先行,推动教材评价科学化

各级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和集成优势,深入开展教材评价理论和实践研究,服务行政决策和改革实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注意调动及发挥职业院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围绕专业教材评价、教学资源评价、教学方式评价等广泛组织开展教材评价研究工作,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材评价和建设工作。

3.3重视教材的多元评价

建立教材的多元评价机制,除原有的教育专家评价、一线教师评价外,还应引入行业专家评价、在校生评价、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如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对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否有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他们对教材是否实用会做出最客观的评价。无论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院校,都应该通过一定的渠道听取毕业生对教材的反馈意见,并对反馈意见进行科学分析和评判,从而为教材质量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3.4优化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首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必须针对分析评价的关键问题,评价方法和指标既要全面涉及反映教材结构与功能的各个方面,又要尽可能简洁。

其次,应根据各学科教材的内容特点和目标要求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业课教学的特点,遵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把评价的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可定量表达的指标,建立评价专业课教材质量的层次化指标体系。

再次,随着教材形式的不断创新,教材呈现立体化趋势。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材呈现形式,使教材更加情景化、动态化、形象化。如何评价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教辅资料将成为教材评价的难点。教材评价下一步将重点研究对动态、共享、数字化的课程教材资源库的评价,包括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资源库等。

参考文献:

[1]薛志俊.《纺织应用数学》教材评价指标体系之建立[J].职业教育研究,2012(4):149-150.

[2]段世年,刘涛.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7(1):37-38.

[3]段相林,于鹏,樊玉梅,等.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涵——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之四[J].解剖科学进展,2010,16(4):382-383.

[4]刘荣才,周丽.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与教材改革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38-40.

[5]张雪峰,汪令江,陈传伟.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32-35.

[6]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护理学教材建设研讨会暨全国高等学校护理专业卫生部规划教材师资培训会议资料[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7]张信群.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17-20.

[8]张大有.关于高职教材质量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3(26):267.

[9]韩军民,刘洪甫,李雪,等.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矩阵论教材评价方面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16):7-12.

[10]龙海波,顾丽娟.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评价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9-12.

[11]郜丽媛.铁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师资和教材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12]曹尚卿.外国教材质量情况模糊综合评价——以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81-83.

[13]赵艳平,胡学钢,丁亚明.模糊优选教材算法的研究与设计[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5):36-39.

[14]张恰,孔凡哲.论基础教育教科书ISO9000出版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J].现代出版,2007(4):35-39.

[15]林向阳,周红妹.高校体育专业教材结构与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1):87-89,98.

[16]高等教育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组.教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与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2(12):19-22.

[17]高凌飚.教材评价维度与标准[J].教育发展研究,2007(6):8-12.

[18]吴敬兵.专业课程教材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8):104-106.

[19]张斌.铁路职工培训统编教材质量评价[J].人力资源管理,2012(2):103-105.

[20]聂晶晶,樊润慧.关于高职院校教材适用性评价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1(14):242.

[21]俞美华,傅炜昶.浅析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8):55-56.

[22]郭晓音,石秀.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与教材关系研究——基于SEM的管理类教材评价量表开发[J].科技和产业,2013(10):123-128.

[23]陈嵩.职业教育教材质量评价之研究[J].职教论坛,2003(18):4-7.

[24]刘荣才,周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探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版,2003(5):73-76.

[25]周丽琴.职技高师教材的选用与使用评价[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1):124-127.

[26]李玉兰,王哲,魏群义.外国教材的遴选与评价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80.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6)04-0034-03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