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康复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影响*

2016-03-12 02:52:53刘永刚梁烨刘勇雷鹏王金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4期
关键词:上篮训练组命中率

刘永刚,梁烨,刘勇,雷鹏,王金

(1.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 体育系,湖南 衡阳 421002;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口腔医学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8)

在康复医学中,运动员的康复具有一定特殊性,相比普通患者的基本需要,运动员对于其运动能力恢复更为重视,伤后休养多停止了体能训练,如何在病情控制后尽快恢复运动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技巧对于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1-2]。对于不同专项运动员其运动特点又有所不同,本研究主要探讨篮球运动员伤后不同力量训练方法对投篮技巧的影响。

篮球运动中的情况千变万化,运动员不断面对新的情景,并且要迅速整合己有的运动技能形成合理的技术动作,合理地判断并及时做出反应,因此篮球运动员不但需要具备出色的四肢力量,应该还要有良好的核心力量作为基础[3];此外篮球运动又是一种以投篮为目的、多关节和多肌群参与的运动项目,在完成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既需要整体控制,又需要躯干(核心区)和肢体的精确控制。长期以来我国对于身体素质的训练都倾向于急于求成,或者训练理念过于传统,甚至造成了体能和身体上的伤害[4-6]。目前核心力量训练已被证实能够提高排球、网球、足球、羽毛球、跳高、田径和跳水等多种运动的成绩[7-10],亦有研究针对核心力量训练,探讨能否改善篮球队员基础素质的研究[11],但核心力量训练是否能提高投篮及命中水平暂无相关研究。

本课题将随机选择健康大学生模拟伤后修养2 个月,研究核心力量练习对大学篮球运动员在篮下、中距离和远距离投篮命中情况的影响,并通过与传统力量练习进行对比,试图找到一种更加科学的方法促进伤后专业运动员的康复,延长其职业生 涯。

1 资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在本校体育类本科二年级非篮球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20名男性健康学生投篮200次,经知情同意后作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19岁,平均身高181 cm,已进行体能训练时间3~4年,训练前模拟伤病康复,停止体能训练及高强度锻炼2个月。

1.2 实验时间

2015年1月-2015年2月,模拟伤病康复休养,停止体能训练及高强度锻炼;2015年3月-2015 年6月,实验训练时间为4个月,共16周,90 min/次,3次/周(周一、周三、周五)。

1.3 实验分组

在模拟休养后训练前,对所有受试对象按评分标准进行预测试,测试后随机分为A、B、C和D 4 组,每组5人共投篮50次,比较4组间预测试的各项目成绩差异。随机分组10次,取训练前差异最小的一次分组作为最终分组。A组为对照组,共训练16周,90 min/次,3次/周,每次训练内容为日常体育活动,不参加专业篮球训练 ;B组为传统训练组,共训练16周,训练内容为传统力量练习,90 min/次,3次/周;C组为核心力量训练组,共训练16周,训练内容为核心力量练习,90 min/次,3次/周;D组为混合训练组,共训练16周,训练内容为交替使用传统力量练习和核心力量练习,90 min/次,3次/周。

1.4 训练方法

1.4.1 传统力量训练方法 以四肢训练为主,主要包括:①小腿力量训练 踮脚跳,大腿不用力,30 米1组,5组/次。②上肢力量训练 俯卧撑8个1组,做5组;引体向上6个1组,做5组。1.4.2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12-16]以核心力量训练为主,主要包括:①屈膝半蹲 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屈膝半蹲,体正直,两手叉腰,大小腿要呈150°弯曲,训练3、4组,每组20~40 s。②仰卧屈膝 在仰卧基础上,两手分开置于体侧,屈膝,大小腿要呈90°的弯曲,上体放松,腹部控制身体平衡,训练3、4组,每组20~40次。③仰卧抬腿 在仰卧基础之上,两手分开,缓缓抬腿直到大腿与地面呈90°,腹部和腿部保持紧张,集中注意力,训练3、4组,每组20~40次。④直臂俯卧三点支撑 在俯卧肘支撑基础之上,单手直臂支撑地面,另一侧手臂做前平举的动作,两腿要伸直,脚尖接触地面,背部要伸直并保持充分的紧张,两侧手臂交替进行练习,腿部保持固定并伸直,腰腹部要保持紧张,同时要控制好身体的平衡与稳定性,训练3、4组,每组保持20~40 s。⑤屈臂俯卧两点支撑 在俯卧肘支撑基础之上,脚尖点地,左腿伸直抬起的同时右手前平举,身体保持水平状态,两侧交替进行练习,背部要保持紧张,身体固定,手、脚不要来回晃动,保持身体稳定性,训练3、4组,每组保持 20~40 s。

1.4.3 混合力量训练方法 其中周一、周五按核心力量训练进行,周三按传统力量训练进行。

1.5 评判指标

评判3个内容:①三步上篮;②罚球线投篮;③三分线投篮。每人每个项目投篮次数为10次,进一球算1分,计算投篮命中率。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训练前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组调整,以10次随机分组中组间差异最小的一次作为最终分组;训练前后效果评价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训练前最终分组情况比较

模拟休养后训练前对所有参训人员进行训前测试,随机分组10次分别比较组间差异,选取差异最小的一次分组结果作为最终分组。最终分组的训练前三步上篮投篮结果为对照组(A组)投篮命中情况优于核心力量训练组(C组)和混合力量训练组(D组)(χ2=11.677, 6.763;P=0.001, 0.009),其他组投篮命中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分组的训练前罚球线投篮结果为任意两组间投篮命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分组的训练前三分线投篮结果为任意两组间投篮命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3。

表1 训练前最终分组情况比较(三步上篮投篮)

表2 训练前最终分组情况比较(罚球线投篮)

表3 训练前最终分组情况比较(三分线投篮)

综上,训练前除对照组在三步上篮投篮中优于核心力量训练组和混合力量训练组外(P<0.05),其他组间两两三步上篮投篮命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样本具有较好的同质性。

2.2 4组学生训练前后三步上篮投篮情况比较

训练后核心力量训练组(C组)三步上篮投篮命中率显著较训练前提高(χ2=11.677,P=0.001),提高了121.43%;对照组(A组)训练后三步上篮投篮命中率显著较训练前明显下降(χ2=11.677,P=0.001);B、D组训练前后三步上篮投篮命中率虽均有提高,但B、D组训练前后三步上篮投篮命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60, 1.999;P=0.689, 0.157)。见表4。

表4 4组学生训练前后三步上篮投篮情况比较

2.3 4组学生训练前后罚球线投篮情况比较

传统力量训练组(B组)和核心力量训练组(C组)训练后罚球线投篮命中率较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χ2=7.104, 14.446;P=0.008, 0.000),分别较训练前提高了100.00%和126.67%;A、D组训练前后罚球线投篮命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613, 4.105;P=0.106, 0.068)。见表5。

2.4 4组学生训练前后三分线投篮情况比较

核心力量训练组(C组)训练后三分线投篮命中率较训练前显著提高(χ2=17.361,P=0.000),提高了250.00%;对照组(A组)训练后三分线投篮命中率显著较训练前有所下降(χ2=8.575,P=0.003) ;B、D组训练前后三分线投篮命中率虽均有提高,但B、D组训练前后三分线投篮命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604, 2.216;P=0.205, 0.137)。见表6。

表5 4组学生训练前后罚球线投篮情况比较

表6 4组学生训练前后三分线投篮情况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在模拟休养后,对随机抽取学生进行预测试,确定其训练前水平,并根据这一水平尽可能平衡训练前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投篮命中率与运动技巧和偶然性均有关联,而不同水平的学生提高投篮命中率的难易程度并不一样,原本水平已经较高的学员提高成绩更难。尽量平衡各组间学生的训练前水平有利于减小选择偏倚。本次实验同时对学员不同距离、动态静态投篮水平进行测试,结果具有多个维度,因此难以达到绝对平衡。实验使用随机分组10次,综合判断最小差异的方式决定最终分组,最终使训练前罚球线投篮、三分线投篮命中率在任意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步上篮投篮命中率对照组(A组)优于核心力量训练组(C组)和混合训练组(D组),其余任意两组间三步上篮投篮命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认为各组在训练前具有同质性。

研究结果提示传统训练对于中等距离的静态投篮即罚球线投篮显著提高了100.00%,在动态投篮和远距离投篮方面虽然队员成绩有所提高但截至训练结束成绩提高尚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传统力量训练着重局部力量训练,忽略了整体稳定平衡,投篮活动不仅要靠力量,更需要全身肌群的协调以达到准确,这恰恰是传统训练的不足。

核心力量训练对于动态投篮如三步上篮、中距离投篮如罚球线投篮和远距离投篮如三分线投篮在训练后均有显著提高(P<0.05),提高率分别达121.43%,126.67%,250.00%。其可能原因主要是因为核心力量训练对于运动表现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运动中维持身体的平衡、稳定,作为上下肢肌肉运动链,有效地衔接、传递和协调肌肉的力量,核心力量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最大整体力量的增强,从而更有效性地运用肩部和四肢肌肉,提高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本研究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分为5个具体项目,其训练目标肌群分别为:①屈膝半蹲 训练目的为拉伸臀大肌、股直肌、腹直肌和阔筋膜张肌等。②仰卧屈膝 训练目的为锻炼腹直肌、股直肌和额腰肌等。③仰卧抬腿 训练目的为锻炼腹直肌、阔筋膜张肌和股直肌等。④直臂俯卧三点支撑 训练目的为锻炼臀大肌、斜方肌、竖脊肌和三角肌等。⑤屈臂俯卧两点支撑 训练目的为锻炼股二头肌、臀中肌、三角肌、斜方肌、臀大肌和竖脊肌。上述目标训练的核心肌群主要维持躯体平衡和运动的稳定传导,提示在运动康复中核心肌群的康复锻炼对于快速恢复运动员成绩具有积极意义。

混合力量训练组在同等训练时间内轮流进行传统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以期望达到更好地效果,但结果显示混合训练组虽3项测试结果投篮命中率均较训练前有所提高,但与训练前投篮命中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身体机能训练需要维持一定时间和强度,混合训练看似占据两种训练的优势,但实际两种训练的运动效能均未达到,因此科学有效地确定各个肌群动强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篮球投篮水平的提 高。

对照组在训练后,三步上篮和三分线投篮两项命中率均显著下降,经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该组同学仅进行日常体育活动等非专业训练,投篮技巧和对投篮动作的把控没有明确规律,其投篮命中情况不够稳定集中,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可以提示专业训练对于提高篮球水平,提高投篮命中的稳定性具有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传统力量训练有助于较高效率地提升因病休养后运动员在静态中等距离情况下的投篮命中率,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较高效率的提升动态、静态及短中长距离情况下的投篮命中率。篮球运动员因伤休养后的康复过程中使用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其专项运动技能的恢复。

[1]曹立全, 陈爱华, 谭思洁. 核心肌力理论在运动健身和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1, 26(1): 93-97.

[2]宋琦勍, 封旭华, 仰红慧. 核心肌群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J]. 医用生物力学, 2009, 24(3): 233-236.

[3]马杰. 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探析[J]. 科技资讯, 2014, 352(35):229.

[4]李亮, 肖思晶. 核心力量研究现状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3, 3(5): 24, 26.

[5]刘尧, 杨翠敏, 黄玺章. 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比较分析[J]. 冰雪运动, 2013, 35(2): 58-61.

[6]宇辑. 我国核心力量训练研究中的6个议题[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3, 21(2): 22-24.

[7]刘威, 滕育松. 对发展羽毛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探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 4(28): 26, 28.

[8]李妍婷. 核心力量对跳水转体动作的作用[J]. 当代体育科技,2014, 4(31): 20-22.

[9]苍惠亭, 王兵. 浅析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J].科技展望, 2014, 24(19): 279.

[10]王华立, 李海波, 王斌. 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功能康复中应用运动疗法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15, 23(2):164.

[11]崔万菊. 核心力量训练在跳高运动中的理论探讨[J]. 运动,2014, 98(9): 37-38.

[12]郑波. 浅析高校篮球教学中的核心力量训练[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3(6): 95, 99.

[13]张永保. 核心力量的重要作用及训练方法[J]. 运动, 2013,69(13): 57, 81.

[14]Kibler WB, Press J, Sciascia A. The role of core stability in athletic function[J]. Sports Medicine, 2006, 36(3): 189-198.

[15]Okada T, Huxel KC, Nesser TW.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stability,functional movement, and performance[J].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11, 25(1): 252-261.

[16]Kumar C, Rao S, Thakur P. Effectiveness of core stability exercise program on abdominal and back strength in school going childre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Didactics, 2015, 5(7): 7-13.

猜你喜欢
上篮训练组命中率
三步上篮不简单
新型抗阻力训练模式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
跑台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肺功能及HMGB-1表达的影响
中国康复(2021年5期)2021-07-15 11:44:36
线上自主训练与线下指导训练表面肌电差异分析
体育风尚(2021年7期)2021-01-09 00:25:54
夜夜“奋战”会提高“命中率”吗
2015男篮亚锦赛四强队三分球进攻特点的比较研究
长江丛刊(2018年31期)2018-12-05 06:34:20
篮球突破上篮的技术、配合及训练研究
体育时空(2018年1期)2018-03-21 09:49:54
投篮的力量休斯敦火箭
NBA特刊(2017年8期)2017-06-05 15:00:13
My Hobby
试析心理因素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