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陈英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和联合应用的合理性,为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儿科门诊共计3267张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数量以及联合应用类别。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467张,占总处方数(3267)的44.9%,其中口服抗菌药物单联占抗菌药物的45.7%。静脉滴注单联占抗菌药物52.0%,静脉滴注二联占抗菌药物的2.2%,三联及以上没有。结论临床药师从药学专业的角度及时与医生沟通,在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对用量、时间进行控制,避免造成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微生物的紊乱。
抗菌药物;儿科门诊;合理用药
儿科患儿由于在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导致呼吸道感染成为儿科常见病,抗菌药物则成为呼吸道感染的常用药物,小儿与成人不同,其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等的特殊反应性,使合理安全有效的使用抗菌药物成为儿科用药的一个重大问题。
随机抽查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3月儿科门诊处方,每月抽查2 d,共计3267张处方,分别统计药物口服、静脉给药处方的比例,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以及对抗菌药物应用前5位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2.1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467张,占总处方数的(3267张) 44.9%,抗菌药物静脉二联以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联用居多,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见表1。
表1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n,%)
2.2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前5位。见表2。
表2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前5位
3.1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本院儿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处方数为1467张,抗菌药物使用率44.9%,低于卫计委要求的<50%,使用情况基本良好,未见明显滥用,虽然抗菌药物的使用频率<50%,但仍然偏高。儿科门诊患者以呼吸道感染居多,上呼吸道感染初期90%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只有少数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1],病毒感染以发热、咳嗽、流涕为常见症状,症状一般在5~7 d内消失。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缩短疗程,也不能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且易产生耐药性,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患儿在感冒初期使用抗菌药物,这与家长迫切希望快速治愈孩子疾病有关,成为抗菌药物使用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科门诊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以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为主,氨基糖苷类由于有肾毒性、耳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等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中已受限制,而喹诺酮类影响软骨发育,故未成年人禁止使用,从表2中可看到,使用最多的仍然是头孢菌素类和β-内酰胺类。
3.2口服抗菌药物分析 儿科门诊口服抗菌药物占抗菌药物的45.7%,口服药物因避免了打针的痛苦,孩子及家长更易于接受。且小儿剂型的口服抗菌药物因具有果味的剂型及小儿易于接受的颗粒剂、滴剂、口服液等,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使患者更易接受。本院儿科门诊口服抗菌药物使用较多的是多β-内酰胺类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的头孢克肟、头孢克洛及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头孢菌素及B-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属时间依赖型药物,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此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并不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除少数半衰期较长的(头孢曲松)外,一日多次给药才能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菌谱广、耐霉,有较好的疗效,头孢克洛和头孢克肟具有广谱、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对B-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在儿科被广泛应用。大环内酯类是头孢菌素类及B-内酯胺类之外的儿科门诊常用抗菌药物,口服吸收快,体内分布广,对支原体、依原体引起的感染抗菌活性强,且半衰期长,给药1次/d即可,有利于儿童用药。
3.3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静脉滴注单联处方764张占抗菌药物总数52.1%,静脉滴注二联2.2%,根据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能口服的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的不静脉滴注,本院静脉滴注的比例明显偏高,主要集中在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使用频率较高,本院儿科用药结构基本合理。儿科门诊患者多以高热为主诉来就诊,患儿发病急,变化快,患儿家长的急切心理导致静脉滴注成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首选方式,口服药物患儿缺乏配合能力,依从性差,静脉滴注可直接获得较高的血药浓度,疗效确切,使静脉滴注成为儿科急诊危急症疾病治疗的不二之选。从表2中可看出,β-内酰胺类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使用量较多,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快速杀菌剂,但不耐酶易分解,而克拉维酿钾则有强大的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可保护阿莫西林不被β-内酰胺酶水解,阿莫西林的杀菌活性得到充分发挥,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的要求,尽量使用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药物,先用一线抗生素,然后二线、三线的原则,选用质优价廉有较强活性的抗菌药物。儿科急诊的患儿多以高热、扁桃体炎、咽炎、气管、支气管炎等急症患者居多,小儿起病急,病程发展迅速,使用一定量的三代头孢菌素还是有必要的,三代头孢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等G-细菌,特别是产酶耐药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三代头孢菌素有强大的杀菌作用,优于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生素,但是对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第二代和第一代抗生素的疗效明显优于第三代。因此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应当从一线抗生素用起,否则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一旦发生严重感染病情则难以控制。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对G-的抗菌活性强,尤其对支原体、依原体引起的感染作用明显,阿奇霉素的半衰期长,给药1次/d即可,有利于小儿用药,依从性好。
3.4静脉联合用药分析 本院儿科门诊静脉滴注二联以β-内酰胺十大环内酯类居多,头孢菌素十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十阿奇霉素常用。根据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一般情况下应用一种抗菌药物。当一种抗菌药物无法控制感染,并且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两种抗菌药物可联合应用,不宜超过三种抗菌药物。头孢菌素十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十阿奇霉素均属于β-内酰胺类十大环内酯类联用,β-内酰胺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大环内酯类属于快速抑菌剂,二者联用大环内酯类抑制细菌的生长,使细菌处于停止生长的状态,从而降低了β-内酰胺类的杀菌作用,二者联用产生拮抗作用属于配伍禁忌。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二者联合应用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是有益的,二者联合应用可增加细菌生物被膜的渗透性促进药物进入细菌体内;另外可扩大抗菌谱而起到协同作用[2]。因此,为了避免两者出现拮抗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可以先使用繁殖期杀菌剂杀菌,然后再使用抑菌剂,在时间上加强控制,使二者的联用达到最佳抗菌效果。
综上所述,本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要求临床药师从药学专业的角度及时与医生沟通,在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对用量、时间进行控制,避免造成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等微生物的紊乱,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有效。
[1]胡亚美,张金哲,江载芳.儿科药物治疗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267.
[2]阳怡,白兆平.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的联合应用.中国药师,2007,10(2):171-17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6.162
2016-07-25]
453000 新乡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