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提升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探析

2016-03-07 08:23:01梁广东
关键词:实践智慧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梁广东

(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职业能力提升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探析

梁广东

(绥化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由之路,将实践智慧理论引入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培养体系是全新的探讨,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在培育的过程中体现出实践性、个体性、道德性、默会性等特征。为此需要在辅导员队伍中通过坚定的教育信念、多学科协同、联动融合、反思与实践、建构学习共同体、实践研究等现实路径构建辅导员实践智慧,增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凸显其育人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思想政治教育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6.0057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当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全面化、精准化不断提升。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的印发、2014年《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进一步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内容、增强了辅导员职业自信、职业认同。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做“四有”好教师,再一次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范,使得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从理论建构、政策支持正走向现实发展。新常态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的思想更加多元,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变,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辅导员不仅可以沉着应对,更能精准的决策。基于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不仅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转化到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最终生成发展自身、指导工作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不断沉淀积累的实践智慧可以帮助高校辅导员更加全面的审视问题、洞析问题,并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的内涵解析

要更清晰的理解高校辅导员的实践智慧内涵,第一需了解实践智慧(phronesis)的嬗变过程及涵义。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最先将实践智慧以哲学概念的名义归纳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二,迎达默尔、康德等哲学家也纷纷对实践智慧进行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念认为实践智慧是一种特殊的理智模式。它不是科学的,也不是制作的,更不是沉思的,而是属人的实践活动中的实践推理能力。这种与善恶相关的求真品质是通过慎思发生,并在行动中完成。因此,实践智慧在指导个体行动的同时,更引领着一种德性的彰显。实际上,实践智慧就是能让人在做事情过程中,做出正解决断和生成精准行为的理智情境。我国较早对实践智慧进行研究的是学者金生鈜,他认为实践智慧是实践知识和实践推理的结合体,它不遵循大众化的规则和方法,也不是在预先确定的普适观念或原理应用于某个目标的行为过程,不等同于一切剥离主体外存在的客观知识,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从个体出发明白怎么做,而生成的生活知识和经验[1]。由此,可以得出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的意蕴:即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整体的理智性直觉认识与彰显出来的道德性。它生成于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具体的教育经验,这些经验通过推理、反思、总结,不断内化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理智性实践知识,成为辅导员在遇到复杂情境、突发事件、艰难问题时可以做出合理、精准判断与决策的工作智慧。

二、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的品性

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生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明确辅导员实践智慧的意蕴的同时,更需准确把握辅导员实践智慧的特征,以此,高校辅导员才能厘清自身现有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与实践智慧的特征进行对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追求实践智慧、丰富实践智慧、践行实践智慧,促进自身职业发展的同时,提升育人质量。辅导员的实践智慧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实践性

有学者认为教师是一种实践性职业,是一种鲜活的、丰富的、充满柔性的实践,是凭经验主动的诠释、修正、内化已有知识而形成的综合性经验的行为。高校辅导员在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是实践工作者,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具体实践,辅导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状态如学者舍恩所言,实践中来,实践中去。实践知识是无法通过言传获得,只是从理论知识中获取一定的原理和规则,更多的则来源于实践中的“即兴”沉淀而成的经验,所以说实践智慧是在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师生互动中逐渐生成,它深藏于辅导员工作实践中,更多地与辅导员的思想观念和教育行为保持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它嵌入于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中,根植于辅导员的育人行为之中。所以说,辅导员的实践智慧基于实践,发展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实践性是辅导员实践智慧的核心所在[2]。

(二)道德性

学者邓恩(Dunne J)等人认为“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事情”即实践智慧的道德品性,他们强调实践智慧“表征了那些知道这样生活的更好的人”,是一种走向“善”的行动倾向,因而具有道德性[3]。从本质上讲,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行为是辅导员与学生道德交往实践,所生成出来的实践智慧具一定的道德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教师做“四有”好教师,其中强调“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标准》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守则,即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引领社会风尚,以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定位了辅导员的角色,即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如上更加说明了辅导员的职业实践具有道德要求。其实,辅导员的职业追求就是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提升过程,同是也是实践智慧不断闪现与内化的过程,这实则要求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以教育的本质做为终生的教育理念,深刻反思、全面总结、自觉实践,积极营造主体间性的和谐氛围,畅通主体间性的道德互动。

(三)默会性

实践智慧是一种基于个体工作与生活经验而赖以存在的个体才能,很难被清晰地陈述和传递,很难被大众化和进行科学技术分析与解释,也难以与他人共同分享,只能靠个体去体悟和感受[4]。辅导员的实践智慧是实践个体在具体的教育场域中所做出的一系列的直觉认知,内隐于辅导员的意识结构之中。正如许多辅导员感叹,他们可以很多年仍然记着众多学生的名字和形象,但他们说不出是如何记住的。

(四)个体性

辅导员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对于每一个辅导员而言,从其知识结构、教育背景,成长历程、生活方式、工作方法、职业目标等方面都不相同,具有异质性。另外,辅导员对于不同层面出台的有关学生工作和辅导员职业成长方面的文件和政策解读的深度和角度的不同,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的工作方式也不同,这样便催生辅导员独具特色的辅导员实践特点。

三、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的生成路径

(一)坚定的教育信念是辅导员实践智慧生成的动力

教育信念是高校辅导员从事教育实践依托的精神支撑,是辅导员自觉践行道德品性实践的力量之源。正如学者帕贾斯所言,教师的教育观念广泛地影响着教师的认知、加工过程,它不仅影响着信息选择、检索、贮存、提取等信息加工过程,而且还通过影响其情绪情感来间接地影响认知过程[5]。辅导员的教育信念是辅导员个体认同的教育思想、观念、理论,它是辅导员对教育的一种高度信仰,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善”的信仰,它是辅导员实践智慧生成的前提条件。具体表现在如下3个维度:首先,辅导员要持有科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道义是“基于一个生命积极影响另一个生命,并促使其获得认同、价值和成就感的责任”[6],把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作为终极目标是教育的应有之意。辅导员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把与学生的道德互动做为教育的生命价值,这本身就是实践智慧的一种生成,其次要有平等的师生观,学生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也是一个潜在拥有独特实践智慧的“智慧人”,辅导员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在与学生的互动实践活动中,构建共生、共赢的场域图景,不断激越实践智慧的生命价值意义。最后,从学校层面,应该不失时机的坚定辅导员的职业信念,例如:新辅导员入职宣读辅导员誓词进行宣誓,校内评选“学生最喜欢的辅导员”、积极推荐优秀辅导员参选国家、省市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对优秀辅导员的先进事迹在校内进行广泛宣传等活动。

(二)推进学科协同、联动融合是辅导员实践智慧生成的基础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知识的最高形式。《标准》要求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理论知识。辅导员实践智慧的生成需要丰富知识的储备,及各学科协同、联动融合,从而打破学科藩篱,丰富实践智慧生成的理论土壤。这其中包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情境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即宽口径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的学科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教学知识。情境实践知识是辅导员实践智慧生成的内隐性基础,实践证明通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经过对不同情境教育实践中的教育问题和教育案例的感知与反思,辅导员可构建形成属于自己的实践智慧。另外,本着辅导员的现实需要,借鉴专任教师培养方式,探索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面向辅导员群体,设置辅导员专业课程,成立不同方向的“教研室”、“工作室”等,通过案例分析、课堂教学、理论研究,将某一方向的实践智慧以课程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出一批素质强、业务精、善思考的辅导员“导师”、“教授”、“专家”,让他们成为既具较坚实理论基础又具丰富实践智慧的全面型辅导员,成为引领辅导员队伍不断向良性发展的“领袖辅导员”。

(三)反思与实践是辅导员实践智慧生成的前提

有学者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辅导员的实践反思是指,以个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为反思分析对象,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情境实践知识共同整合的审视标准对自己已发生的判断、言行、策略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过程,经常性的、有质量的反思可不断丰富辅导员的教育实践经验,坚定实践自信,培养实践自觉,规范实践自由度,增强实践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最终使得实践智慧得以发生、发展、表达。这里谈到的实践自由度,是指随着学生工作教育场域的频繁变换,辅导员根据场域的不同而做出相应反应和决策,这凸显出一种较宽泛的自由度,这种自由度不是盲目扩展的自由,而是一种自我规范的自由度。高校辅导员的实践反思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书写日志、工作总结、实践案例分析、开通辅导员博客、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平台等,为广大辅导员构建实践智慧分享、学习、内化的良好平台。辅导员将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依托不同的平台,不断反思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态势的变化,让实践智慧在自由、宽容、交流的土壤中滋养成长。

(四)建构学习共同体是辅导员实践智慧生成的关键

构建学习共同体是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生成的关键。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是建构理论为理论依据的学习性团体,辅导员有着学习意愿、共同研究兴趣和共同的愿景,组成学习的团队。在队员间通过开展解决在学生日常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成长成材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不断凝炼辅导员职业价值观,重塑辅导员的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谐辅导员间良好的职业情感,辅导员学习共同体通过成员个人的实践智慧展示,不仅坚定辅导员个体的实践智慧的合理性,同时助力辅导员集体智慧的提升。生成辅导员实践智慧,现有成型的方式还有辅导员沙龙、辅导员工作坊、辅导员工作室、同伴互助小组等[7]。

(五)实践研究是辅导员实践智慧生成的保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工作,终级目标就是学生的知行统一。辅导员实践智慧的生成需要实践研究,辅导员工作的每天都在进行着不同的实践,这种实践如果得不到及时发现与总结,就无法凝结成真正的实践智慧,而昙花一现。辅导员工作的实践研究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一线工作实践研究,辅导员在实际工作遇到的问题、困难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为辅导员开展实践研究提供了非常鲜活的资料,辅导员通过对问题探讨、分析、研究、改进,近而在工作中实践、检验,形成实践知识,生成实践智慧。二是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到校内外的交流培训。2013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后,一大批辅导员赛事、培训学习活动被推出。例如,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网络评选、全国高校辅导员示范培训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项、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高校辅导员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校辅导员国内外访问学者计划、辅导员国内高校交流活动、高校辅导员工作优秀论文评选等,这些活动的实施,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更高更精细的要求,更是辅导员实践智慧的检验与促生。首先,辅导员可以以参加课题研究、精品项目研究为契机,将已生成的实践智慧在研究中得以验证,最终推广、共享。其次,辅导员带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困难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示范培训班、国内外交流访学等活动,带着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通过与专家、同行的交流与学习,以及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岗位上的顶岗工作,多维度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实践与反思,最后生成的实践智慧不仅有力地促进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更为辅导员工作理论化构建提供宝贵的实践资源。当然,辅导员进行校内外实践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学校应该根据辅导员相关学习、培训的政策,出台相关扶持制度,为辅导员提供快速成长的制度通道,只有如此,才能不泯灭辅导员实践智慧生成的内生原动力,又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提供外驱动力。

参考文献:

[1]金生鈜.教育哲学是实践哲学[J].教育研究,1995(1):17-22.

[2]赵瑞情,范国睿.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导刊,2006(7):7-9.

[3]朱丽.论教师的实践智慧及其生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4]王珩.实践智慧: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新向度[J].当代青年研究,2010(4):73-76.

[5]高潇怡,庞丽娟.论教师教育观念的作用[J].教育科学,2003(4):23-26.

[6]薛雅文.以精神成长促专业成长[N].中国教师报,2014-01-22(11).

[7]梁广东,关江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共同体构建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6(1):54-56.

(编辑:杨建肖)

收稿日期:2016-01-06

基金项目: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实证研究——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编号:15JDSZ3083);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研究”(编号:12542348);2014年绥化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辅导员职业化研究”(编号:R14010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梁广东(1979-)男,黑龙江通河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27(2016)02-0129-04

猜你喜欢
实践智慧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何以是一种新亚里士多德主义
高校辅导员实践智慧成长中发展因素探析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52:19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6:47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10:41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5:36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