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旭,张立付
(安徽农业大学 办公室,安徽 合肥 230036)
农林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周旭,张立付
(安徽农业大学 办公室,安徽 合肥 230036)
摘要:专业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林专业学生有着严重的“弃农”思想,专业思想教育对他们尤为重要。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在分析了农林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以“营造家的氛围,以深厚情感凝聚人、发挥榜样作用,以成功典型鼓舞人、浓郁专业氛围,以特色内涵熏陶人、丰富课余文化,以多彩活动团结人和规划职业生涯,以美好前景激励人”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思想教育体系。探讨了从融合思政教育、彰显专业特色、构建协同机制等3方面开展工作,培养学生专业价值的认同感、增强兴农强农使命的责任感、提升学农事农精神的归宿感,以此增强专业思想教育实效。
关键词:专业思想教育;思政教育;专业认同;专业内涵;协同机制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6.0053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大批学农、爱农、奉献“三农”的人才[1]。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新形势下,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处于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地位的高等农林教育必须为“三农”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适应、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2]。但是,由于受“学农低人一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学农多是出于“被录取”的无奈之举。近年来,高校的农林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仅10%左右,学生非“己愿”、“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大有人在。他们对专业认知甚少,理想飘渺、目标模糊,学生活动鲜有参与,平日里我行我素,足不出户地成了“宅男室女”。部分同学学习缺乏热情,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漠不关心,生活懒散。少部分同学甚至厌学,整日沉迷于网络,在虚幻世界里荒废着青春。新生中出现“学农不爱农”甚至“厌农”思想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殃及班风、学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堪忧。
专业思想指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总体认识和看法,包括学习动机、对所学专业的喜欢程度、学生学习状况、转专业意向、对本专业认知情况、对专业的心理适应等方面[1]。农林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是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既有学生个人偏见、家庭传统观念误导,也有深刻复杂的社会背景、专业就业前景,以及学校教育滞后等方面的影响[3]。因此,探索完善的农林专业思想教育体系,使新生快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积极的求知态度,培养大量甘愿植根基层,服务“三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开展新生专业思想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奠基工程,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对提高农林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至关重要[4]。安徽农业大学根据专业实际,总结近年来专业思想教育经验,结合时代变化特点,探索并实施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专业思想教育体系。
(一)营造家的氛围,以深情厚谊凝聚人
家是心灵停靠的港湾。学生活动的举办是展现学院风采、班级氛围和学生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是做好新生专业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一是从新生的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安排。对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充分考虑新生实际,通过互动消除陌生感,营造温馨融洽的一家人氛围。二是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和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要从根本上去关注、关心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三是将走访新生宿舍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学生宿舍、课堂,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听其所想,解其所急。四是在奖、助学金的评定和班团干选举、评优等活动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让新生在公平、民主的氛围中,感受集体、融入集体,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五是以重大节庆日为契机,举办活动,让新生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体会家的温暖,消除思乡念家之情。如中秋联谊会、新年联欢会等。
(二)发挥榜样作用,以成功典型鼓舞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定期举办“杰出校友报告会”,邀请企业精英、政界翘楚、学术名家、基层骨干等知名校友现身说法,宣传专业的重要性和本专业人才的美好前程;举办优秀学生进班级宣讲和新老生学习生活经验交流会,进行“朋辈交流”,让新生从学长、学姐那里更贴近自我地了解专业的内涵和发展方向,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在“学农、爱农、奉献三农”的探索之路上渐入佳境。
(三)浓郁专业氛围,以特色内涵熏陶人
一是做好迎新的宣传工作。新生入校报到时,在学院迎新点、宿舍区等重要地点布置专业概况展板,向学生及其家长宣传专业的优势和特点,营造浓郁的专业特色氛围;主要介绍国家重视农业,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农业大量需要人才;专业就业方向宽、就业率高,考研方向灵活、升学率高,创业成本低、成功率高,前景广阔、成才率高等。二是召开新生家长会。针对新生和新生家长集中反映的困惑予以解答,互动沟通,寻求共鸣,强化专业认同,获得来自于家庭的支持和理解。三是举办隆重的开学典礼。全面介绍校情、院情及专业介绍,宣传农林专业的办学优势与办学成就,帮助新生在思想上真正走进学院,感受专业,理解专业培养目标与体系,鼓励新生结合“三农”发展大计奋发成才,奉献力量。四是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和研究生的学术报告会,切身感受专业的科研前沿内容,提高专业兴趣,增加专业自信。组织新生参观生物科技楼、专业实验室、标本室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增加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拓展兴趣,进一步产生专业自豪感,从根本上摈弃专业思想谬误。
(四)丰富课余文化,以多彩活动团结人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广泛动员新生积极参与。一是通过举办红歌赛、军训、辩论赛、演讲和征文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理想、责任、奉献意识;二是开展“感恩父母,一封家书”、爱心军服捐赠和春蕾计划,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意识;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验式培训和户外素质拓展活动,增强同学的团队合作意识;四是以班级、宿舍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篮球赛、足球赛、寝室设计大赛等文体活动,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进交流,让学生找到归属感,增强宿舍、班级的凝聚力。
(五)规划职业生涯,以美好前景激励人
对学生分群体、分阶段进行学业规划,一年级抓适应、二年级抓“过级”、三年级抓考研、四年级抓就业,发挥一年级领航、二年级起航、三年级导航、四年级远航的作用。通过邀请学院知名教授给新生上“大学第一课”,使学生明白大学不只是在知识上得到拓展,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组织“目标,前进的方向”专题讲座,鼓励新生树立正确理想,明确奋斗方向。开办“形势与政策课”,引导新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全局的观点、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评价专业的好与差,让学生明白专业因素只是先决条件,真正决定前途的是自身的努力程度。召开“如何读大学”、“考研在右就业在左”、“基层—实现人生价值的绚丽舞台”等独具专业特色的主题班会,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职场模拟面试大赛,引导新生认识大学,正确看待大学生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使新生尽早实现身份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专业的学习。
二、安徽农业大学专业思想教育成效
通过行之有效的专业思想教育的开展,安徽农业大学农林专业学生班风、学风优良,学生综合素质高。2010—2013级4个年级,学校对转专业学生有一定限制,包括大一第一学期成绩绩点在本专业前20%以内、入校分数符合学校当年允许转专业的招生政策等条件,由于符合条件人数有限,农林专业学生转专业率并不高。2014级学生,学校对转专业不再设有限制,允许学生自由转专业,农林专业学生转专业人数不但没有激增,反而有109名学生转入农林专业。近5年,农林专业学生转专业总转出率不到5%,均说明学校农林专业学生专业思想较为稳定,专业思想教育成效显著(表1)。农林专业毕业生中,约10%的同学考取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含选调、选聘、三支一扶等基层项目就业学生),考研率达35%,初次就业率达95.5%,相对于全校毕业生91.28%的初次平均就业率,高了近5%,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达98%,也远高于本校其他专业(表2)。用人单位对农林专业毕业生评价较高,认为他们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毕业生较好的就业状况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表1 2011—2015级安徽农业大学农林专业学生转专业情况
表2 2011—2015年安徽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三、进一步完善农林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一)融合思政教育,培育学生对专业价值的认同感
专业思想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建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是解决专业思想问题的关键,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则会使工作事半功倍。专业思想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贴近新生、服务“三农”的根本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培育学生对于专业价值的认同感,让学生学农爱农事农。
专业思想教育要解答3个疑惑:一是农林专业的学生能做什么;二是他们价值何在;三是如何创造价值。在知识准备阶段,引导学生知晓专业是基础、学习是动力、外语是工具,择业是创造价值的关键,只有创造价值,回报才有保障,择业要选对方向,保证成长性。
专业思想教育需强调4个问题:一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农林专业的特色和学科优势及广阔前景。二是要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农林专业是“宽口径”专业,就业面广。三是正确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个人的成功与专业关系并不大,关键是要有具备超群的综合能力。四是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特长、对今后发展密切相关的辅修专业或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二)彰显专业内涵,增强学生对肩负兴农强农使命的责任感
农林专业有自己的特色和内涵,新生入学教育各项活动要紧紧围绕特色、内涵作文章。让无形“农林”的熏陶都集中蕴含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增强学生对肩负兴农强农使命的责任感。因此,组织开展的活动要有水平、品位,要体现农林专业的特色、内涵,并能够表现出农林专业人才的勤奋努力和光明前景。专业思想教育既要坚持传统、优良项目,也要推陈出新,打造精品。如长期以来,安徽农业大学坚持立足安徽、服务“三农”,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教兴皖事业,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富民、兴校、创新、育人的“大别山道路”。在专业思想教育中,可以有机融入“大别山道路”精神的宣传,组织观看安徽农业大学主题宣传片——《梦想从这里起飞》,积极弘扬、拓展、延伸“大别山道路”精神。同时,加大专业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充分了解学分制,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安排,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大学学习生活。专业教师在课堂讲授或实践教学上,不仅要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还应讲解相关学科及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与方向,激励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
(三)构建协同机制,提升学生学农事农精神的归宿感
帮助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学生走出专业困惑,需要持续、健康的氛围。专业思想教育不能局限于活动、讲座、报告会的开展,也不能仅仅依赖于辅导员、学生干部的指引和督导,要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各群体认同的良好氛围,以此提升学生学农事农精神上的归宿感。农业院校要主动出击,争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推进联合育人;积极宣传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工作取得的成绩,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大力弘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学生党员、干部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学生家长的辅助教育引导,在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中,交流学生在校表现,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情况,对家长提出的困惑及时解除;同时利用学长、学姐易于被低年级同学接受的特点,加强“朋辈辅导、帮扶”,构建良好的“传、帮、带”专业思想教育体系,形成全方位育人、多角度育人、协同育人、持续育人的良好格局。
四、结语
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形式上入学的同时,还要在行为上、思想上入学。由于影响农林新生专业思想确立的因素众多,农林专业新生从排斥学农到认识专业、接受专业,再到最后喜爱专业,把专业当作一生的职业、事业去做,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潜移默化地灌输专业思想,使之常态化、持久化。让专业思想在他们的脑海中发芽生根,树立“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的思想。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在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今天,农业院校被赋予了重大责任,也为广大农科学子提供了广阔舞台。农林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懂农爱农,还要事农务农,不仅要有服务“三农”的意识,更要有服务“三农”的能力。在做好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农业院校应把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聚焦在适应“三农”发展的需要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三农”需要为原则,推进专业改造和专业结构调整,改造升级传统农林专业,经管、理学、工学、人文等非农专业要主动“近农、靠农、强农”。另外,农业院校还要在培养学生的“农趣”、激励学生的“农志”、提高学生的“农技”等方面下功夫,构建面向“三农”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切实为农林生产一线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积极推动“三农”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伟.农科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引入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5):64-65.
[2]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haedu.gov.cn/2014/05/21/1400656345443.html.2014-05-21.
[3]黄景.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质量[J]. 人力资源管理, 2010(7):182-184.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编辑:刘伟霄)
收稿日期:2015-10-28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农科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方法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1ZS32)。
作者简介:周旭(1968-),男,安徽砀山人,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27(2016)02-01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