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对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P选择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2016-03-04 02:46雷明明姚凤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肿瘤坏死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

雷明明 孙 健 王 琦 姚凤臣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辽宁 沈阳 110032)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对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P选择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雷明明孙健1王琦姚凤臣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内科,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91例急诊行PCI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前降支闭塞),分为A组:29例,予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 1次/d;B组:32例,10 mg 1次/d;C组:30例,20 mg 1次/d;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分别检测hs-CRP、P选择素及TNF-α水平。结果PCI术后24 h hs-CRP、P选择素及TNF-α水平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后7 d hs-CRP、P选择素及TNF-α水平较PCI术前降低(P<0.05);其中B组与A组、C组与A组比较hs-CRP、P选择素及TNF-α水平差异显著(P<0.05);但B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能降低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且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组(20 mg/d,10 mg/d)与小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组(5 mg/d)相比,抑制炎症因子作用更强。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片;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超敏C反应蛋白;P选择素;肿瘤坏死因子-α

1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第一作者:雷明明(1982-),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的基础研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为目前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方法。瑞舒伐他汀作为一种强效的新型他汀类药物,除强效调脂之外,尚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影响平滑肌细胞增殖、干扰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免疫调节、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等多种非调脂作用〔1〕。本研究通过对急诊行PCI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给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对急诊行PCI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的影响,探讨PCI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是否可以获得更大的益处,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急诊行PCI治疗的患者(发病时间<12 h,冠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前降支闭塞),共91例。入选标准:持续性胸痛>30 min,心电图有特征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动态演变,伴肌钙蛋白T增高2倍以上。排除标准:合并急、慢性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脑血管疾病、入院前服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类药物及对他汀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1.2临床治疗9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100 mg(首剂量300 mg)、氯吡格雷75 mg(首剂量300 mg)、低分子肝素5~7 d、β受体阻滞剂、ACEI类药物(若不能耐受,改为ARB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药物。并随机分为A组:29例,入院即刻即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 1次/d;B组:32例,入院即刻即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 1次/d;C组:30例,入院即刻即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 1次/d。各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1.3实验方法所有入院患者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第7天采集静脉血后,置于1/10体积2%EDTA抗凝液的塑料试管中,以1 5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血清),置-70℃冰箱中贮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P选择素、hs-CRP和TNF-α含量,由实验人员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P选择是试剂盒由上海西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hs-CRP试剂盒和TNF-α试剂盒由北京博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Newman-Keuls-q检验。

2结果

PCI术前三组hs-CRP、P选择素及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 h三组hs-CRP、P选择素及TNF-α水平较PCI术前各组均明显升高(P<0.05),但三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PCI术后7 d A、B、C三组hs-CRP、P选择素及TNF-α较PCI术前、术后24 h均降低(P<0.05);其中B组与A组、C组与A组比较在hs-CRP、P选择素及TNF-α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但B组与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hs-CRP、P选择素及

与A组比较:1)P<0.05;与本组术前比较:2)P<0.05;与本术后24 h比较:3)P<0.05

3讨论

PCI可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的相关冠状动脉再通,能迅速缓解患者心肌缺血情况,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2〕,但PCI术造成的斑块破裂、内皮细胞损伤,可以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及一系列炎症反应因子,从而使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下降,影响预后。近年来在PCI围术期应用他汀类药物负荷剂量治疗受到重视,术前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作用是抗炎症和防血栓形成,有利于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

hs-CRP在预测斑块稳定性上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3,4〕,是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目前发现最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AS)的炎性标记物,其水平的高低和冠心病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表明,hs-CRP水平越高,AMI患者在6个月内再发心肌梗死的风险越高。hs-CRP可促进巨噬细胞摄取LDL,它通过激活补体系统引起脂质沉积,从而促进AS的形成和发展〔5〕。

P选择素能迅速表达活化的内皮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然后逐渐消失,可介导白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细胞间反应,参与动脉样硬化及斑块形成过程。研究显示,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已发现P择素表达增高,其水平高低主要反映了血小板的激活状态,是临床测定血小板活程度的一个特异性指标〔6~8〕。

TNF-α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和应激反应,对炎症的调节和血管内皮损伤亦有重要作用。TNF-α引起AS可能与其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有关。此外,有研究表明,TNF-α对心肌收缩功能的抑制主要在于TNF破坏L型钙通道,导致Ca2+内流障碍。Zhang等〔9〕发现TNF-α可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酶,使斑块胶原纤维合成减少和(或)降解增多,首次证实了炎症因子介导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使AS斑块更易破裂。

研究表明AMI患者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以外,其抗炎作用亦受到重视〔10,11〕。研究表明,PCI术前应用负荷量的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有关〔12~15〕。

瑞舒伐他汀为新一代他汀类降脂药物,不但具有强效降脂 作用,还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其他多效性作用,包括改善血小板功能、抗氧化、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改善内皮和细胞功能,恢复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能促进斑块稳定,减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瑞舒伐他汀钙是一种选择性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血浆半衰期长达13~20 h,且不通过P450酶系代谢,除调脂作用优于其他的同类药物外,其安全性和耐受性也是同类药物中最佳的〔16~18〕。刘科卫等〔15〕人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改善术后即刻的冠脉微循环。潘凌云等〔19〕研究发现,瑞舒伐他汀可降低血清黏附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本文结果提示PCI术后24 h患者血清hs-CRP、P选择素及TNF-α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可能与AMI患者AMI本身所造成的炎症反应、PCI所致斑块破裂及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提示在临床上早期即应该给予他汀类药物以降脂及抗感染治疗,瑞舒伐他汀钙片可明显抑制PCI术后患者hs-CRP、P选择素及TNF-α表达的水平,且随剂量的增加,这一作用更为明显。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瑞舒伐他汀钙片对急性前壁心梗PCI术后患者的抗炎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随着剂量的增加,其抗炎作用进一步增强,且早期应用即可出现抗炎作用。此外,本文C组和B组相比在hs-CRP、P选择素及TNF-α表达的水平无明显差异,结合其他研究结果,可能与本文观察时间较短有关。

总之,瑞舒伐他汀可稳定AMI患者易损的斑块,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脏功能,故早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使急性前壁心肌梗死PCI术患者的早期心血管事件发生减少,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但由于本实验入选患者例数较少,且观察时间较短,长期大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是否能更进一步降低炎症反应因子、减少心血管事件及是否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尚需进一步研究。

4参考文献

1王琦,宋禾,周东晖,等.瑞舒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抑制作用〔J〕.山东医药,2010;50(33):25-7.

2沈冲,袁国会,原红霞,等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诊PCI患者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3(10):3289-90.

3余小林,高洁,李国庆,等.HDL/LDL比值、LP(a)及CR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8):3511-3.

4Hara H,Nakamura M,Yokouchi I,etal.Impact of statin therapy on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ith decreas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J〕.J Cardiol,2007;49(3):115-23.

5Hackam DG,Anand SS.Emerging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J〕.JAMA,2003;290(7):932-40.

6陈以初,孙健,廖树森,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P-选择素的变化及意义〔J〕.心脏杂志,2004;16(1):41-2.

7陈宇杰,陆信武.P选择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22(4):323-5.

8叶芬,刘培中.PTC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选择素、hsCRP的变化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15(2):64-5.

9Zhang C,Zhang MX,Shen YH,etal. Role of NonO-histone interaction in TNFα-suppressed Proly l-4-hydroxylase α1 〔J〕.Biochim Biophys Acta,2008;1783(8):1517-28.

10Hoffmann R,Haager P,Suliman H,etal.Effect of statin therapy before Q-wav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myocardial perfusion〔J〕.Am J Cardiol,2008;101(2):139-43.

11Arca M,Gaspardone A.Atorvastatin efficacy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J〕.Drugs,2007;67(Suppl 1):29-42.

12Sardella G,Conti G,Donahue M,etal. Rosuvastatin pretreatme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PCI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periprocedural necrosis:The ROMA trial〔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13;81(1):E36-E43.

13Yun KH.Outcomes of high dose statin loading therapy〔J〕.Int J Cardiol,2011;146(3):437-8.

14Nusca A,Melfi R,Patti G,etal.Statin loading befor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roposed mechanisms and applications〔J〕.Future Cardiol,2010;6(5):579-89.

15刘科卫,李晓燕,张国明.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择期介入治疗患者近中期预后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6):576-9.

16瑞舒伐他汀中国注册临床研究协作组.瑞舒伐他汀治疗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多盲多中心对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207-11.

17徐辽杭.瑞舒伐他汀对初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心脑血管疾病防治,2013;13(1):64-6.

18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7-30.

19潘凌云,朱贵月,马晓静,等.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变化及影响因素和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8-40.

〔2014-05-17修回〕

(编辑安冉冉/曹梦园)

通讯作者:姚凤臣(1959-),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3-0594-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3.035

猜你喜欢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肿瘤坏死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旋磨支架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进展
宫腔镜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对改善hs—CRP、TNF、IL水平的作用
CYP2C19和阿司匹林药物基因分型指导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1例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25、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LVEF的关系探究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妊娠期糖尿病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血清尿酸与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冠脉血流水平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