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芳
(昆山市新镇中学)
让政治课堂绽放“文化之美”
郭玉芳
(昆山市新镇中学)
文化是软实力,文化兴,则民族强。国家领导人对文化建设作出了精辟论述,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治理国政的历史新高度,体现了深刻的文化战略思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外来文化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青少年如何理智地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这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应担负的责任。
苏教版《融入民族文化》这课正是为树立核心价值观、发展中华文化而设置的,这课的教学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进行了思考与尝试,希望能让思品课堂绽放文化之美。
每个个体的认识,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基本来源。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如学生是通过读书、接受现成的知识,但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理解的知识,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时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是以抽象的文字符号表示的,是前人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认识和概括,而不是来自学生的实践与经验。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获得感性的直接经验。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何让学生感受这一观点呢?仅凭书中文字介绍是达不到要求的,课前我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搜集大量的资料,给学生展示中华文化丰富的内容。如一首《北京欢迎你》的MTV,让学生用心聆听,细心观看,学生都惊喜地发现这首曲子不但好听,而且还展示了那么多中华文化;同时又讲解了汉字文化、青奥运会的会徽等。这些资料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了文化之美,由此激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进入中国,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趋势呢?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设计问题“你感受到身边的外来文化有哪些?”“哪些中华文化正日益走向世界?”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自己的思考学生会发现外来文化果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肯德基、麦当劳影响着我们的饮食习惯;韩流影响到我们生活。
同时向学生介绍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如孔子学院的设立等,两方面相结合,学生对当前的文化之势就能理解了。只有在理解文化之势的基础上才能谈正确对待文化。
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包括一般认识能力和特殊能力。重视教学的发展性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这课重点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文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即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笔者认为这是本课的“文化之魂”。从青少年角度来看,他们年龄小,是非观不强,容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产生“崇洋媚外”的心态,本课的落脚点是要让学生正确对待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科学性表现为认知的、分析的、逻辑的、思辨的理性方面,人文性则表现为情感的、艺术的、综合的、直观形象的非理性方面。学生对教材的掌握,不仅通过系统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也通过形象感受、情感体验的方式,教学过程既是遵循科学规律的活动,又是富于情感和技术创造的活动。正是科学与人文、理性与非理性的协调才能使真、善、美达到统一。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红遍中国,引发了狂热的追星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从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笔者选取视频《来自星星的你的新闻评说》谈“星”学生,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当学生全神贯注地观看视频时教学目的已成功一半。
该视频形象地介绍了中国人疯狂的追星状态,如吃炸鸡、买化妆品等,看到这些盲目行为学生会觉得可笑,由此及彼,自然地会认可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部剧的精华是什么呢?”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精彩的情节和出众的演技:学生娓娓道来,由此再次认证观点,不能盲目地推崇外来文化,学会理智地分析,只有这样,中国的文化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笔者结合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合理运用素材,让《融入民族文化》教出文化之美,让政治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