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圣凤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例谈如何上好历史优质课
秦圣凤
(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
【案例背景】
一堂好课应当是学生思想上而不仅仅是形式上踊跃参与的课,应当是内容丰满、充满思辨的课,更应当是学生学有所获的课。如果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能做到启迪心智,我想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也一定是有内涵的人、有良知的人。我们教师也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步。很多老师认为公开课尤其是新课改后的课堂就更应当追求课堂的热闹,十八般武艺齐上阵,结果是什么?是喧哗之后的一场空,是华而不实。一堂优质课的标准是:让思想引领我们的课堂,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也就是说要找到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把握住了灵魂,然后紧紧围绕“魂”展开具体分析。下面我就以人教版必修一第24课《打开外交新局面》为例,谈一谈如何用思想引领课堂教学。
《打开外交新局面》这课分为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和新时期的外交两个部分。中国如何打开外交新局面是70年代外交的核心,而外交新局面打开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所以这节课的重点、难点之一就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解决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问题,其他问题如中日建交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可迎刃而解。所以在本课开始时,我设计了这么两个问题:①毛主席曾风趣地描述:是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反映了当时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如果你是尼克松,如何说服国会的反对派实现中美建交?
这两个问题可讨论的内容非常广,而且也很有深度,教师可以以此作为这堂课的课魂组织教学,使学生很快就明白这节课的核心所在,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影响国家外交的一些因素。
然而现在的教材在内容上较乱,有的时候一个知识点要在教材的好几个地方才能找全,这就要求教师整合教材,在整合教材时不能脱离课标,要紧扣本课的核心。本课的课标是这样表述的──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那么我在课标的基础上做如下整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用PPT打出表格(中国在70年代的外交成就)让学生填写;然后出示一组有中美关系的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和材料,思考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以及影响。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相互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把表格完善。(附表格)
中国在70年代的外交成就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课标是这样表述的——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在这一内容里,紧抓“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这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在书本上找出来,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有哪些?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有哪些?综合学生的答案,老师用PPT打出结论性的答案。
因为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所以在上完课后应该再次强调整个单元的主导思想——现代中国的外交,让学生宏观上把握单元内容,最后用PPT把单元的整体线索打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
最后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指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几个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国际形势、政权性质等等,用PPT展示出来。
【教学反思】
目前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侧重,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地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你的“操作工”。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让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上课时一定要把本课的“魂”紧扣住,用这一“魂”来引领课堂,做到有收有放,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1]项家庆,潘海燕.教师怎样上好公开课[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吉维玺.陷入怪圈的公开课[J].甘肃教育,2006(5R):23.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