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2016-03-03 06:27:00刘婷
新课程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刘婷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刘婷

【摘要】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曾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法,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逐步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支,但高职艺术类的人才培养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本文主要从加强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室制模式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以如何改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下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学结合与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工作室制;课程体系

一、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是在扩招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人才培养模式借鉴了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以强化知识本位为主的教学理念,虽然在以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修订中,高职院校调整了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改革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整体课程体系上的变革还是缺乏根本性的变化,无法开展姜大源所说的“工学结合下,项目引导式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何改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唯有将工学结合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切入点,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课程体系定位不清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企业和生产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然而,很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则是按照本科研究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模板进行修改编写,有的甚至是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压缩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没有岗位定位,缺少自己的“职业”特性,实践教学没有结合岗位特色而制定相应的实验实训,实训基地的建设欠缺,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及评价指标不完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很难适应职业性培养要求。

2.基础课与专业课缺乏对接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普遍存在着基础课和专业课相脱节,究其原因则是: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大量保留了本科院校的基础课,把基础训练看成专业技能的必修环节;而基础课训练又需要大量的学时,学生普遍反映太累,再加之基础课教师对专业知识缺少足够的认识,无法解决基础课与专业课后续课程的对接与贯通。

3.课程结构缺少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采取三段式课程结构,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课程结构缺少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所占有的课时比例超过专业课,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受学时影响而压缩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实践减少或是教学学时不够。受本科“学科课程”的影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适合企业和生产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主要可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即: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室制模式等五个方面。

1.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校企合作,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目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行之有效的办法,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和开发符合艺术设计专业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行业指导委员会,让行业、企业专家真正参与制定艺术设计类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行业和企业专家在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作用。

2.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建立适合工学结合又能围绕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有足够的知识与技能为背景支撑。学生被动的“学”既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要求,也无法摄取相关的课程知识,只有主动发现问题,才能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合理选取知识。另外,鉴于艺术设计课程的独特性,学生不仅要对专业知识与技能有较强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还应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工作纪律、企业价值观念等职业素质,而这些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在模拟工作过程中逐渐学习、认知和领会。

3.实践教学的改革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则需要充足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施、实践项目,否则就很难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一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艺术设计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实训室的建设不仅仅是实训设备的配置、机房的增加而已,更重要的是职业岗位、职业环境的营造。实训室的建设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得到锻炼,缩短学生技能与企业公司工作岗位的距离。

二是实践项目的合理设计,教师不仅要注意校内实践项目的真实性,而且要考虑校内实践项目与校外的实习项目能否结合起来,将实践教学变为真实工作项目,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优化自我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体系。这不仅能体现实践教学的需要,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职业技能,使学生完成学校到社会工作的衔接。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活动、改革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和实施,教师的理念、能力、职业道德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的关键。

5.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导入真实课题项目,以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意思维为依托,以营造良好教学和实践范围为基础,使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课程实践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这样的教学模式以设计任务驱动教学进程,借鉴行业项目管理和项目工作流程而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团队意识得到充分的锻炼,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的和谐共生。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如何提高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需要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行业企业只有明确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及利益共同点,才能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推动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有:企业全程参与办学,增强主动服务意识;企业参与项目教学,利用平台获得效益;企业参与教学评估,培养企业特需人才;企业参与资源竞争,渗透企业文化教育;企业参与后期保障,建立校企互动机制。

2.如何建立适合工学结合的教学保障体系

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质量的把控、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评教评学等问题。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进一步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实践教学考核方法,把教师到岗率、学生评教、企业评教作为对指导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把学生到岗率、教师评学、企业评学作为对学生考核的主要依据,与其学习成绩挂钩;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可采用形成性考核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考核内容,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及阶段性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及设计创造能力,不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工作能力的提高。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建立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制度。

3.如何完善和改进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适销对路”,而目前高职课程体系主要是围绕考试课、考查课、主干课、非主干课程来进行构建,因此,要打破这一体系,建立适合的工学结合课程必须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要从企业实际出发交替授课。因此,如何完善和改进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必须以工作项目为中心,课程内容围绕工作项目内容而展开,从目前的知识本位转向技能本位,强调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即以完成任务为核心,以完成项目为目标,以胜任工作职责为目的,重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重新设计课程。构建核心课程(模块)、目标课程(模块)、非核心课程(模块)的一体两翼的体系。不仅要考虑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应考虑设计修养,使学生既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具备一定的设计修养,从而获得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我们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艺术设计人才,开展校企合作,以工作室制模式为教学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项目为引领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强化教师队伍,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希望,通过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教学实践,使高职艺术设计办学水平不断走向成熟,促进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D].苏州:苏州大学,2007.

[2]叶国丰.构建“工作室制”教学平台,培养创意产业高技能人才[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2):102-105.

[3]李德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2):46-47.

[4]陈燕,等.在示范建设中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42-46.

[5]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4,(20):6-9.

(编辑:秦俊嫄)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5-0059-02

作者简介:刘婷,广东理工学院艺术系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广告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模式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0:34:55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9:32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4:46:39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3:15:51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3:45:34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55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7: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