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一体化视角下电子专业衔接的实践研究

2016-04-18 06:07:28庄渊昭
新课程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专业技能

□庄渊昭



中高职一体化视角下电子专业衔接的实践研究

□庄渊昭

【摘要】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为防止中高职脱节,选拔好人才,摆脱以往中高职专业培养方案不明、课程设置重复、教学方法混乱等问题。本文以电子专业为例,结合学校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3+2”联合办学经验,探究搭建人才“立交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专业衔接;职业能力;专业技能

职业教育办学目的是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金华北通杭州、上海,东衔沪甬温三个港口城市,西临浙江西部及闽赣皖三省广阔的腹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随着金华经济升级转型,电子专业技能型中、高级人才需求不断提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人才发展“立交桥”,即“双证”融通教育。促进学历教育从中专到大专,职业资格证书从中级到高级工,以地方经济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转变角色定位,拓宽专业发展方向和实习就业渠道。

一、电子专业社会需求调研与分析

1.企业需求调研分析

通过“十一五”初期对金华市宏昌电器有限公司、浙江东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广厦控股集团、浙江八达电子仪表有限公司等名优上市企业进行电子专业岗位调查,其主要职业岗位分布为部门主管、项目经理、基层技术、管理、营销。中职毕业生大部分从事的是一线技术工岗位,其中只有较少的毕业生成为管理者。

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提升,到“十二五”末大量的低端产业和附加值较低产业,淘汰了大量中小民营企业,而专业需求反而走向高端化,企业生产设备也提升到机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对浙江东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八达电子仪表有限公司企业进行回访中发现,企业领导对电子产品升级换代速度感受颇多,低端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从而对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生产产品维护、产品营销的高级人才迫切需求。

2.学校办学情况分析

图1 “十一五”学历需求调查

图2 “十二五”学历需求调查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学历需求情况来看,电子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如图1、图2所示。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毕业生企业需求从50%缓慢下降,企业对岗位从业人员的要求不高,逐渐过渡到需求量缓慢减少;而高职高专需求量则从20%上升到45%左右,企业需求比例不断提升,这跟产业升级带动人才需求相匹配。

对金华市10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进行调研中发现,最近五年中,电子相关专业已经进行专业升级或淘汰,如磐安职教中心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3+2大专”、义乌城镇职职业技术学校与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3+2大专”、金华实验中学与金华职业技术学校“3+2大专”的联合办学,而像东阳技术学校、义乌国际商贸学校、金华九峰职业技术学校则进行了专业淘汰或萎缩。

因此,产业升级过程中,低端电子产业不断被淘汰,高端产业对学生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如何解决好人才的培养变得十分迫切。人才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已经严重影响金华电子产业升级转型,加大中高职的电子专业技能型初、中级和高级人才的衔接,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推进高职、拉动中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中高职衔接以职业能力为前提,建立文凭互认制度,建设专业岗位群,提升专业对口率,突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二、中高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根据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的职能分工,中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定位来设置和建设专业,而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来设置和建设专业,两者互有侧重,形成有利互补。

中职:本专业面向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安装、调试等基本技术知识,获得与专业相对应的中级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能胜任电子产品生产制造,适应电子产品维修、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等技能的人才。

高职: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能应用单片机、PLC设计与制作简单测控产品,会分析、制作与调试电子电路,设计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设计与制作PCB板等技能,具备电子测控产品的生产、管理、测试、维护、技术服务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从人才培养目标中看,中高职的层次比较分明,特别是高职所从事专业的宽度与广度比中职大,且对专项的能力要求比较明确。为有效解决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中职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PLC、光机电一体化、家电维修、生产见习等内容进行补充,特别对实训过程进行“7S”管理进行专业素质提升。

三、优化课程结构,创新设计方式

1.优化中职课程设置

学校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起步较早,开始课程设置模式体现了“宽口径”的专业特点,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出电子技术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电子技术行业对电子技术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所需要的初、中级型人才的要求,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转岗适应性。但通过调查,发现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以下问题:课程按学科系统设置,缺乏融合性;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属于单一技能型的拼凑,不具备复合性;课程设置缺乏学分制的弹性。

随着地方经济不断提升,人才需求不断变化,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根据专业就业的形式和社会发展需求,确定由专业核心课程加选修课程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相应模块,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选修课程使课程体系在具有职业定向性的同时,把握能力的综合性,重视学生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和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等,结合专业产学融通、轮岗特训、交叉式发展的特点,构建“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的专业课程新模式。

2.优化高职课程设置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是全国第二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通过省级验收,2007年被列为国家示范专业。专业围绕“理论、实践、综合应用实训”的模块化课程整合,经过实践和凝练,形成五大核心技能加岗位选修技能的“5+1”技能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即电工技能模块、电子技术应用与装配技能模块、家电维修技能模块、PLC应用技能模块、单片机应用技能模块、岗位选修技能模块;构建符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内涵建设,金职院逐渐形成了以通识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拓展选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五模块的三年制大专学历教育层次。

为适应中高职的课程体系,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差异性,文化课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理论课知识匮乏,专业技能操作薄弱等特点;有别于中职生文化课基础知识薄弱,专业理论课知识丰富,专业技能操作强等特点,构建了新的五模块知识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四、创设教学环境,转变教学模式

1.中职教学模式

专业教学应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核心技能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按照“产学融通、轮岗特训、交叉式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项目活动为载体,把“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融于生产实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做训评”一体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做训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动手操作、实践训练、考核评价融为一体,实质是教学与工作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

(1)先教后学。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完成适量作业,在掌握一定的学习基础后再参加教师组织的学习,做到学有基础、教有方向,提高教学效果。

(2)学做结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做”,主张“学、做结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景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3)做中训。学习的目的是先会做,然后做好。要做好,离不开训练。学生在“做上学”的基础上,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弥补学生知识缺陷,提高学生技能。

(4)做中评。教学评价对教与学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习结果的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包括学生表现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更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2.高职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起点是职业分析,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也必须从职业分析入手,根据企业实际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对应一个学习领域或部分学习领域,通过完成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其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和综合职业能力,如表1(P64)所示。

图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通过将典型工作任务作为一个学习领域,依据行动导向教学以真实企业产品制作为载体,利用真实或虚拟的学习情境,再现企业工作场景,以企业人的身份完成具体工作任务;重新解构学习领域内的具体工作任务,在工作的过程中把工作感知、工具、方法的使用,以及对工作技术的要求,分解到相关的知识技能中,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发展综合职业能力,体会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下的“做中学、学中教、教中悟”。实践教学主要以虚拟仿真技术、跟班辅导、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等,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使课堂中通过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综合应用,得到教学效果最优化,从而使学生达到“再现、重组、迁移、应用、学习”四个目标层次。

表1应用电子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与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耿金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2]高林,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职业竞争力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与典型方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庄渊昭.结合工作设计情境实施行动导向教学[J].新课程研究(中旬),2012,(9):38-40.

(编辑:秦俊嫄)

作者简介:庄渊昭,硕士,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教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5-0061-04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专业技能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 02:10:04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10:41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5:36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0:17
高校音乐专业技能技巧课排课系统的开发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