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教育现状

2016-03-03 17:57:42田辰晨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平教育

田辰晨

(大连市金州新区大魏家街道中心小学 辽宁大连 116110)

浅谈中国教育现状

田辰晨

(大连市金州新区大魏家街道中心小学 辽宁大连 116110)

在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工作方针,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但事实上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的道路上存在着很多很难调和的矛盾与阻力。这些问题不光反映在教育的某一个阶段,而是从启蒙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普遍存在。

中国教育 现状

中国教育首先备受大家诟病的一点就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贯彻应试教育。以现在热门的中学课程改革来说,表面上是“教育改革”,实际这只是教学内容的变化,实际依旧是陈腐的老路。学生心中压力不堪重负,家长心中忧戚苦不堪言。站在学校的角度,应试才是重点,至于素质教育,则是乌托邦式的没有现实价值的美好愿望。中国教育几乎是在学校一步到位的,强调“师道尊严”,教育活动的目的说到底基本只为应付考试,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压抑了个性的自由发展。这种观念造成的最终结果是中国人口虽多却缺乏人才,智商出色却缺乏创新,文凭虽高却道德缺失。不论我们在教育中投入多少,这种尴尬的境地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几乎是必然的。

在西方,教育从不给学生画条条框框﹑不给死板规定﹑不给千篇一律标准答案。教师上课只提供课题思考的方法或路径,而不是强行灌输某种观点。而且教学的课堂并非固定在学校,生活中的时间占了很大比重。而在中国升学压力下的填鸭式教育让学生把一切精力集中在书本上,将标准答案奉为圣旨,甚至对充满浪漫和艺术气息的文学作品的理解也能一板一眼的规定所谓一﹑二﹑三点的标准答案。这种要求一千个读者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教育方式无疑是畸形的,脱离教育本身目的的。教育在于引导人们如何去思考,而不是仅仅有教师和书本摆出结果。在这种十几年如一日的教育下习惯于服从的标准化﹑模式化的学生,很难想象走出社会后能有出色的创造力和开拓精神,所以在中国我们多见“中国制造”却少有“中国创造”。

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然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成为有能力的才人,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现代教育体制思想问题还导致了我们的人才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如今我们关注的是把教育和将来的工作﹑生活﹑居住﹑收入以及名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只在乎形式和结果,并不在乎现在的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否理想。教育的功利性日渐显现出来,很大程度上误导学子们的道德价值取向,甚至是腐败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之一。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从小我们就被教育把一切精力放在学习上。且不说人文精神的培养,就连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往往都只在思想品德﹑思修等课程单薄的纸张和生硬的课堂里被敷衍过去,教育的天平严重向教学倾斜完全忽视了育人的意义。在大学生道德素质备受质疑的今天,与其一味抨击少数的人格问题,不如深刻反思造成这个局面的根本原因,从头改进。

就目前来看,虽然在积极改革教育,但中国教育理念的偏差非但没有纠正甚至日益向低龄化发展,这个影响是非常可怕的。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压力却前所未有的严重。从牙牙学语之时就开始的早教,原本活力飞扬的童年被各种学习班提高班充斥,本该天真无邪的年纪就要开始学会承受成人世界里的残酷的竞争和筛选。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就要在填鸭式的教育和外界的压力下被迫早熟,这无疑是揠苗助长的行为。这些被应试教育逼到厌学,被条条框框剥夺想象力,被竞争和焦虑变得功利的孩子负责的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中国的未来,现在扭曲了他们的道路,谁又能为未来的后遗症买单。更让人揪心的是,虽然很多人都意识到了现在畸形的教育状况,却只能将错就错,否则就将被其他人远远甩在身后。教育改革是个长期的过程没错,但中国急需有效的措施把教育理念导向正途,否则这种错误的大方向只会像洪水一样越奔越远而愈发不可收拾。今天的教育影响的是二十年后的未来,而中国是输不起那一个又一个的二十年的。

中国教育制度的另一大弊病是貌似公平下严重不公。就拿最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来说,虽然有国家保障,但不可避免的都存在很多不足。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面临择校的问题,上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上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一要看学生的成绩,更要看一个家庭的经济实力。相对而言,民办学校的收费较高,需要一个家庭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这个条件决定了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决定了孩子能享受什么样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导致了家庭环境好的孩子未来更有保障,而本就处于弱势的家境不好的孩子的机会却日益渺茫。通过近几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原在清华北大等高校占很大比例的农村学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我们必须承认,除却天赋和努力,后天的条件对人的影响是极大的。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会使“富二代”﹑“穷二代”两极分化日益扩大,久而久之甚至会造成不安定因素和严重的社会问题,使矛盾再也难以调和。

不公平的现象还存在于曾被誉为“中国最公平制度”的高考上。虽然作为适应我国国情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在现在乃至很久以后的未来都不可取代,可这并不代表这种制度本身就能实现公平。首先,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使得既定的分数线成为实质上的不公正。教育资源丰富,高校众多的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受教育机会几乎是不可比较的。众所周知北京和上海等地区的学子录取分数线而招生计划却高的吓人,而相对在江西﹑山东等地区,却有几倍的高考人数用一年比一年难的高考卷争夺相比其他省仅几分之一的招生计划,这无疑是相当不公平的。同时,作为影响命运的高考,有些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地域保护措施;另一方面,通过招生﹑考试的垄断为自己获得利益。这更让所谓公平下的不公平明显的暴露出来,让这个延续多年的高考制度备受质疑。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教育现状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育理念有偏差,而是教育制度不完善。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要实现目标必定要经过无数的尝试和失败,并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就看到成果。中国是人口大国更是教育大国,一个存在多方面问题的教育制度造成的影响是无限的。所以面对现状当权者和教育工作者至少要敢于创新,积极应对,不能逃避问题,小的挫折会比墨守成规更促进发展。希望经过十年几十年的不断努力,能看到中国教育崭新的面貌。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公平教育
不公平
公平对抗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怎样才公平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公平比较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